中国宁波网记者时晓竹
在国际上,一般用“两个70%”来衡量经济发达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和非凡价值,显露无疑。
然而,对于靠制造业起家的宁波而言,在一座座隆隆运转的工厂背后,在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耀眼光芒的笼罩下,服务业似乎只能做“辅助”和“配料”。
事实当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宁波迫切需要服务业,也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服务业。
201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宁波经济第一支柱;
202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4%;
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更是一举突破7200亿元,贡献了全市超过一半的税收。
宁波的服务业早已不是“少数派”,但与国际上“两个70%”的高标准对照,与国内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市比较,仍存在整体能级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大优强”主体不多等问题和短板。
为此,宁波确定了“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组建成立服务业发展局,制定出台服务业提质扩量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多年来咬定目标、持续推进。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在描绘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蓝图时,把“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的重要方面。
今天(8月17日),宁波又举行了一场重量级大会,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就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想要宁波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就必须把握、处理好左右两轮的关系。
“强调发展服务业,不是要降低、削弱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是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夯基定调。
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服务业,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反之,高水平的制造业,也能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普瑞均胜全速运转的生产车间旁,一座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实验室在不断向外输出技术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以“一支笔”闻名中外的贝发,已依托线上服务平台“文器库”开辟一条全新战线,帮助了百余家中小文创企业;
我们可以看到,在宁波雄厚制造实力、优越营商环境的吸引下,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在这里建立了研究院,工研院、智研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不断拓宽“两业融合”的半径……
据了解,我市开展服务型制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已超过60%,拥有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0家。2021年,宁波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4212亿元。
成绩很亮眼,但决不能放松懈怠。
现代服务业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大都市集聚要素的能力就越强、发展能级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锚定“两个先行”和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宁波依旧任重道远。
进入新发展阶段,宁波该如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彭佳学在会上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以智造服务、港航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五大领域为主攻方向,把握创新赋能、数智赋能、融合赋能、低碳赋能、变革赋能五条路径。
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他又以六个“突出”凝练概括:
突出战略导向,做强高端港航服务、新型贸易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持续放大竞争优势。
突出创新导向,壮大科技创新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高端专业服务。
突出民生导向,优化品质生活服务和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夯实民生幸福之基。
突出未来导向,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创新场景应用,推进智慧治理,不断催生新经济、新模式。
突出市场导向,加快培育总部经济、高成长企业、平台型企业,整体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强基导向,强化平台支撑、项目支撑、人才支撑,着力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五大主攻方向、五条工作路径、六项具体任务,涵盖宁波服务业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条经脉,确定了未来三年的一系列发展目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格局,我们必须找准方向、坚定信心、奋发前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服务业,正是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最大后劲、最大空间。
“要像重视制造业一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制造业一样抓服务业!”打开这片广阔的新天地,等待我们的,将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壮丽图景。
相关新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