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处暑已至 如何养生?宁波中医师为市民开出养生“处方”
2022-08-22 15:3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陈君艳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集解》这样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已经结束。正所谓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大自然中,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记者特别采访了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医生王益。王益医生特别为市民们开出了养生“处方

  春捂秋凉防受寒

  处暑期间,虽有凉意渐渐渗透,但是暑热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天气变化多端,风雨过后人们会感觉到明显降温,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注意防暑,晚上注意添衣。但是对于青壮年,可以适当感受秋凉,不要急着添衣,可以帮助阳气收敛。

  早睡早起以养神

  处暑时节,天地始肃,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盛衰也随之转换,出现“秋乏”。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可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可增加清热安神的食物,如百合、莲子等。

  适当锻炼敛阳气

  秋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菊的好天气,适当做些舒展的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阳气外散。闲暇之余伸个长长的懒腰,使心胸得到按摩挤压,让更多的血液、氧气灌注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处暑养生先祛湿

  正所谓“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阴消阳长,气温仍较高,加之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加之夏季贪凉,脾阳受损,从而出现脾虚湿困的症状。这时可予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米仁、绿豆等,同时注重健脾养胃以固本。

  滋阴润燥养娇脏

  “处暑”后,天气逐渐干燥少雨,人体会出现皮肤紧绷干痒、嘴唇干燥或裂口、咳嗽偶发或加重、大便干结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要喝水,多食粥汤以及银耳、秋梨、蜂蜜等润燥养阴的食物,少食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避免燥邪伤害。适当食用乌梅山楂、柠檬酸性食物,生津开胃,引导阳气内敛,防止虚火上炎。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处暑已至 如何养生?宁波中医师为市民开出养生“处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8-22 15:3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陈君艳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集解》这样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已经结束。正所谓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大自然中,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记者特别采访了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医生王益。王益医生特别为市民们开出了养生“处方

  春捂秋凉防受寒

  处暑期间,虽有凉意渐渐渗透,但是暑热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天气变化多端,风雨过后人们会感觉到明显降温,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注意防暑,晚上注意添衣。但是对于青壮年,可以适当感受秋凉,不要急着添衣,可以帮助阳气收敛。

  早睡早起以养神

  处暑时节,天地始肃,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盛衰也随之转换,出现“秋乏”。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可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可增加清热安神的食物,如百合、莲子等。

  适当锻炼敛阳气

  秋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菊的好天气,适当做些舒展的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阳气外散。闲暇之余伸个长长的懒腰,使心胸得到按摩挤压,让更多的血液、氧气灌注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处暑养生先祛湿

  正所谓“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阴消阳长,气温仍较高,加之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加之夏季贪凉,脾阳受损,从而出现脾虚湿困的症状。这时可予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米仁、绿豆等,同时注重健脾养胃以固本。

  滋阴润燥养娇脏

  “处暑”后,天气逐渐干燥少雨,人体会出现皮肤紧绷干痒、嘴唇干燥或裂口、咳嗽偶发或加重、大便干结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要喝水,多食粥汤以及银耳、秋梨、蜂蜜等润燥养阴的食物,少食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避免燥邪伤害。适当食用乌梅山楂、柠檬酸性食物,生津开胃,引导阳气内敛,防止虚火上炎。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