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2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中国有245家企业上榜,占比达49%,比上年增加31家。记者梳理榜单发现,在今年的榜单中,宁波有7家企业上榜,数量和名单均与去年保持一致,不过排名出现了一些变化。
中国新能源优势凸显
245家,已经接近榜单的半壁江山,这也凸显了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优势。而除了数量上的优势,在质量和效益上,中国企业同样当仁不让。
据统计,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总营业收入达2531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7189亿元;营业收入增长39.74%,比上一年大幅提升26.4个百分点。企业规模方面,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达103.3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8.67亿元;企业规模增长22.05%,比上一年提升12.42个百分点。
此外,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在太阳能、风能和储能等领域具有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这三个领域的每个环节上都有该领域的全球领头羊企业。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储能“巨轮”更是创造了行业“传奇”。据披露,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发展势头可见一斑,摘得榜单桂冠当之无愧。
中国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而在新兴的领域如氢能,中国企业也具备较强竞争力,除少数环节外,与美国、日本等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总体上,中国企业是多领域齐头并进。全领域全环节发展,且在多领域确立发展优势并有扩大优势趋势。
宁波企业行稳致远
在今年的榜单中,宁波共有7家企业上榜,数量和去年保持一致。7家企业分别是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去年也均上榜,只不过今年的排名有了些许变化。
宁波上榜企业及排名情况
今年坐在宁波新能源企业头把交椅的仍然是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在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为第69,较去年下降7位。虽然排名稍有下滑,但该公司的前进脚步依然稳健。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绿色解决方案及一体化服务提供商,东方日升近几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15亿元,同比增长51.29%,其中多晶硅收入同比增长八倍以上。
另一家同样布局光伏产业的企业——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在500强企业中排第359,大幅提升了73位。就在上个月,锦浪科技股价出现飙升,总市值首次超过1000亿,至此,宁波制造业A股最大市值企业诞生。
锦浪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光伏发电系统核心设备组串式逆变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多年来成长速度惊人。今年上半年,锦浪科技并网和储能逆变器的产能和交付能力更是迎来大幅提升,订单饱满,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亿元至4.1亿元,同期增长63.77%至72.17%。
排名提升更明显的是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从去年的第274升至今年的第132,上升142位。容百科技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该赛道上,其近年来的表现十分抢眼。今年上半年,容百科技更是开足马力,实现营业收入115.53亿元,同比增长221.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29.27%。
容百科技的“大步向前”,离不开其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容百科技掌舵人白厚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复强调“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容百科技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是颇为“阔绰”,仅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就高达27430.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8%,同比提升85.45%。
在今年的500强榜单上,除了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的排名亦有所下滑。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布局的影响,也有行业整体形势的作用。
比如,风电铸件行业龙头日月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0亿元,同比减少18.01%;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78.18%。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与“上半年海上风电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出货量和销售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息息相关。而回顾2021年,日月股份的业绩也出现了同比下滑,这同样与行业形势密不可分。
新能源是宁波大力推进的一个产业,当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正在宁波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根据今年发布的《宁波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宁波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导地位,支持光伏、风电、电气装备、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材料、节能等领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发展氢能、储能、固体燃料电池、核能、燃气轮机等新兴产业,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集聚,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若干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东南财金记者 吴正彬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