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13:30,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是“两省一市对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最近已经由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印发实施,今天正式挂网公布。这是两省一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省级政府层面合力支持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又一重大政策举措。
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20年7月,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制定出台了第一批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既是示范区在体制机制领域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也为加快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两年多来,在两省一市、三级八方共同努力下,示范区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已经形成了88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了100多个重点项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国发文复制推广了38项示范区制度成果,评价示范区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制度创新试验田、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跨省域政策协同,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两省一市政府出台对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总体有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远近结合,同向发力,谋划新的政策举措。
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坚持“有需求、可落地、能见效”。对于两省一市部门提出的在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建议和两区一县提出的政策需求,广泛深入研讨,达成充分共识,确保每条政策都有落地的具体路径和责任单位。
三是在政策方向上,结合对第一批政策的评估情况,侧重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产业协同、人才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找准发力点,进一步推出务实管用的新举措。
四是在条文内容上,聚焦“一体化”“协同”和“先行先试”,着眼于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和制度藩篱,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示范区特色。
两省一市对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共17条,从跨省域政策协同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可以把这17条政策内容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赋能。支持政策的第一条、第二条就是着眼于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包括支持青浦、吴江、嘉善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国家长三办印发的2022年示范区重点工作明确要“加快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示范区内建设布局”,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在长三角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有较强的合作需求。这些政策有利于进一步调动科研院所、企业主体在示范区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为后续争取设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区分中心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示范区技术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存量资产盘活。比如,第三条“推动示范区基础设施REITs联动发展”,是着眼于落实国家和两省一市有关强化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联动发展的要求,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先行先试拓宽示范区建设投融资渠道。有了相应的政策支撑,示范区建设、尤其是“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建设,通过联合的方式发行REITs产品,不仅具备合作先行的优势和条件,还将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碳普惠联建试点。第四条“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在示范区先行先试”,不仅与示范区生态绿色的定位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将以点带面,探索以示范区为载体推动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并逐步扩大联建范围,最终打造“规则共建、标准统一”的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体系。
四是国土空间利用。示范区河网密布,分布很不规则,可利用性相对较低,水系结构优化任务重,但在水利、航道以及水系优化调整类项目中,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又比较突出。第五条“探索国土空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和途径”明确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衰退的前提下,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土地实际用途确定利用方向,将有力保障一大批项目依法合规、快速推进。
五是营商环境优化。主要是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为建立三地海关跨境电商协同监管机制、深化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在深化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中解决有关堵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比如,目前,市场主体持电子证照办事不顺的问题,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还偶有发生,在跨省域的不同行政区域,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互认问题更加突出。这次政策重点推进一批高频电子证照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场景中的共享互认, 为市场主体在示范区“跨省通办”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六是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第九条、第十条对加快示范区内中小幼教研一体化建设、开展职业教育融通试点等予以明确,将为示范区跨省域合作探索育人模式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先试等提供政策依据。
七是人才合理流动。体现在政策的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这些政策重点从拓展高技能人才跨省域成长空间、研究推进示范区人才高质量集聚的人口导入和人才流动政策等方面,助力形成区域人才协同共享和产才深度融合的人才发展格局。
八是执法司法协同。根据政策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示范区将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渔业渔政等重点监管领域,推动执法认定的标准统一,还将开展共同管辖试点,共同打击在跨省域毗邻地区带有流动性的违法行为。同时,示范区将率先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明确跨省域“三统一、一互认”,即统一组建专家库、统一建立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统一司法鉴定标准,实行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结果互认,这一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擦亮示范区“生态绿色”的底色,还将为提升长三角区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一体化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九是警务服务通办。比如,政策第十六条明确了重大110接处警、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跨省域联勤联动、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可达性原则,实现“先行出警、同步联动”,就近就快调度警力出警处警,充分体现协同优势。
十是探索共富路径。政策第十七条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建设,跨省域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共同富裕是示范区要进一步探索的重点制度创新领域,我们也欢迎广大优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形成更多惠民利民的实践案例。
华源表示,两省一市对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需要协同推进、共抓落实。下一步,示范区执委会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与两省一市有关部门、两区一县密切沟通,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协同促成政策红利在示范区充分释放和彰显。我们也将继续做好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和动态评估,发挥政策牵引效应,推动形成更具显示度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