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法院巷、车站路、保安桥……从地名视角看近代宁波社会变迁
2022-09-22 06:29:4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法院巷街景。(图片由作者提供)

20世纪10年代,和许多地方一样,近代气息在宁波城市中不断涌现。而远在角隅的乡村,人们大多仍守着传统,过着沉默艰辛的隐忍生活。这个时期的一些地名,如行行注脚,是解读当时宁波社会的最好途径之一。

-法院巷:宁波军政分府宣誓地,开启宁波民主共和新篇章

海曙鼓楼一带有法院巷,别名小校场。嘉靖《宁波府志》记:明嘉靖三十四年,郡守邱玳辟小校场于天宁寺东。成为旧时宁波城内驻军操练检阅部队的重要场地。1911年3月,宁波地审检厅经浙江提法司批准,拨款三万,将小校场随学堂房屋改作宁波地审检厅址。地审检厅后来设立地方法院,故易名法院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后,全国各地纷纷呼应。1911年11月5日,宁波也成立军政分府,宣告光复。10月6日上午,分府在小校场召开誓师庆祝大会,向市民们宣布军政分府成立和革命意义。

文献记,当时“军容之盛,二百余年来所未睹也。道旁观者数万人,呼民国万岁,声彻天地”。为表示与满清的决绝,军政分府发动了剪辫、放足、禁烟等一系列运动,开启了与前清时代迥然不同的文明新风。

1912年5月,临时性的军政分府宣告结束,宁波县邑直隶于省。存在虽然只有短短数月,但因为开启了宁波民主共和新篇章,宁波军政分府在宁波近代史上,还是留有浓墨重彩一笔。

-车站路:宁波最早火车站,记录修路图强的求索岁月

随着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实业救国越来越为当时的人们所认可。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成为发展宁波实业的先决条件。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后,修建铁路的呼声在宁波越来越响。

宁波江北公园一带有车站路,因昔日萧甬铁路终点站——宁波站位于此,故名。萧甬铁路是宁波第一条铁路,开工于1910年6月。到1912年12月时,宁波至慈城段修通。1912年12月25日《申报》刊发的《甬路开车志盛》一文,记录此段铁路通车试运行场景。

这段铁路开通之日,不少人发表演说,“大概以实业之发达必根源于铁路,今日甬路发轫实为忻幸云”。1914年6月,宁波至曹娥江段(甬曹铁路)建成,铁路正式投入客运。从现位于槐树路江北公园内的起点站宁波站起,沿途设余姚、蜀山、丈亭、叶家、慈城、洪塘、庄桥7站。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先生从杭州来宁波考察时,便是乘坐此段火车而来。江北公园内现建有甬曹铁路宁波车站纪念馆,以记录宁波这段难忘的“修路图强”岁月。

-保安桥:象山渡口桥,兜放乡村士绅们的公益理念

除修建铁路外,宁波乡间士绅还积极募捐用于造桥修桥,以改善乡村交通局限。让乡民有更多机会走出村隅,见识已经不一样了的新世界。

象山定塘镇有保安桥,位于定塘镇渡头街。《象山县志》记,此地原无桥,两岸村民依仗渡船通行,时称定山渡。民国九年(1920年),乡人陈钜章、池步青募建保安桥后,渡口始废。

象山泗洲头镇有茅山桥,位于龙溪之上。此桥不知始建于何年。民国五年(1916年),里人柳康富重修此桥。民国九年(1920年),柳康富又在茅山庙南面修建新桥。为区别两桥,原桥改称“茅山高桥”,新桥则称“茅山下桥”。

-镇海中学堂:镇海中学前身,承载文化先驱们的强国情怀

宁波开埠后,西学大规模东渐。民国时期,各类新式公、私学校和平民义务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至今仍存。

宁波镇海有镇海中学,其前身为镇海县立中学堂,1911年,原清翰林院编修、曾督四川、江西两省学政的盛炳纬,以募集的三万余银元为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创办起镇海县中学堂。1912年,改称“镇海中学校”。1926年至1927年,柔石先生曾在此校任教。经过百余年积累,镇海中学现已成为浙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

宁波海曙有效实中学(白杨校区),其前身为鄞县私立效实中学。1912年,宁波名流学者钱保杭、陈训正等人,在宁波西门盘结坊农工小学堂校址上,创办私立中学。取《天演论》中“物竞天择,效实储能”之句,命名“效实中学”,开启百年名校办学之旅。

《宁波通史》记:1912年,除效实中学外,宁波城区还创办了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和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其他中等学校。以传授西学为主的近代教育,逐渐替代传统儒学,在宁波发展壮大起来。近代教育的兴起,对于宁波国民素质的提高,功不可没。

-五洞闸:荒民聚集成村,反映底层民众的颠沛人生

民国初期,浙东农村仍旧灾荒频发,民生凋敝。破产的农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有的村落在消亡,有的村落在形成。

宁海强蛟镇西北有年家岙,旧有渔民聚村而居。因灾荒频发,生存艰难。到1912年前后,该村绝户,村落终成废村。

慈溪市观海卫有五洞闸,地处淹浦下游,1908年,由旅日华侨吴锦堂出资所筑。因水闸有五孔,故称五洞闸。吴锦堂建闸时,该地还是海涂荒滩,杳无人迹。

1914年虞庆裕、虞宝贤父子逃荒于此,以捕鱼割柴为生。后来逃荒定居者越来越多,渐成小村,是为五洞闸村。

如今的宁波,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回望这段历史,无疑令人倍加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徐雪英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法院巷、车站路、保安桥……从地名视角看近代宁波社会变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9-22 06:29:44

法院巷街景。(图片由作者提供)

20世纪10年代,和许多地方一样,近代气息在宁波城市中不断涌现。而远在角隅的乡村,人们大多仍守着传统,过着沉默艰辛的隐忍生活。这个时期的一些地名,如行行注脚,是解读当时宁波社会的最好途径之一。

-法院巷:宁波军政分府宣誓地,开启宁波民主共和新篇章

海曙鼓楼一带有法院巷,别名小校场。嘉靖《宁波府志》记:明嘉靖三十四年,郡守邱玳辟小校场于天宁寺东。成为旧时宁波城内驻军操练检阅部队的重要场地。1911年3月,宁波地审检厅经浙江提法司批准,拨款三万,将小校场随学堂房屋改作宁波地审检厅址。地审检厅后来设立地方法院,故易名法院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后,全国各地纷纷呼应。1911年11月5日,宁波也成立军政分府,宣告光复。10月6日上午,分府在小校场召开誓师庆祝大会,向市民们宣布军政分府成立和革命意义。

文献记,当时“军容之盛,二百余年来所未睹也。道旁观者数万人,呼民国万岁,声彻天地”。为表示与满清的决绝,军政分府发动了剪辫、放足、禁烟等一系列运动,开启了与前清时代迥然不同的文明新风。

1912年5月,临时性的军政分府宣告结束,宁波县邑直隶于省。存在虽然只有短短数月,但因为开启了宁波民主共和新篇章,宁波军政分府在宁波近代史上,还是留有浓墨重彩一笔。

-车站路:宁波最早火车站,记录修路图强的求索岁月

随着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实业救国越来越为当时的人们所认可。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成为发展宁波实业的先决条件。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后,修建铁路的呼声在宁波越来越响。

宁波江北公园一带有车站路,因昔日萧甬铁路终点站——宁波站位于此,故名。萧甬铁路是宁波第一条铁路,开工于1910年6月。到1912年12月时,宁波至慈城段修通。1912年12月25日《申报》刊发的《甬路开车志盛》一文,记录此段铁路通车试运行场景。

这段铁路开通之日,不少人发表演说,“大概以实业之发达必根源于铁路,今日甬路发轫实为忻幸云”。1914年6月,宁波至曹娥江段(甬曹铁路)建成,铁路正式投入客运。从现位于槐树路江北公园内的起点站宁波站起,沿途设余姚、蜀山、丈亭、叶家、慈城、洪塘、庄桥7站。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先生从杭州来宁波考察时,便是乘坐此段火车而来。江北公园内现建有甬曹铁路宁波车站纪念馆,以记录宁波这段难忘的“修路图强”岁月。

-保安桥:象山渡口桥,兜放乡村士绅们的公益理念

除修建铁路外,宁波乡间士绅还积极募捐用于造桥修桥,以改善乡村交通局限。让乡民有更多机会走出村隅,见识已经不一样了的新世界。

象山定塘镇有保安桥,位于定塘镇渡头街。《象山县志》记,此地原无桥,两岸村民依仗渡船通行,时称定山渡。民国九年(1920年),乡人陈钜章、池步青募建保安桥后,渡口始废。

象山泗洲头镇有茅山桥,位于龙溪之上。此桥不知始建于何年。民国五年(1916年),里人柳康富重修此桥。民国九年(1920年),柳康富又在茅山庙南面修建新桥。为区别两桥,原桥改称“茅山高桥”,新桥则称“茅山下桥”。

-镇海中学堂:镇海中学前身,承载文化先驱们的强国情怀

宁波开埠后,西学大规模东渐。民国时期,各类新式公、私学校和平民义务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至今仍存。

宁波镇海有镇海中学,其前身为镇海县立中学堂,1911年,原清翰林院编修、曾督四川、江西两省学政的盛炳纬,以募集的三万余银元为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创办起镇海县中学堂。1912年,改称“镇海中学校”。1926年至1927年,柔石先生曾在此校任教。经过百余年积累,镇海中学现已成为浙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

宁波海曙有效实中学(白杨校区),其前身为鄞县私立效实中学。1912年,宁波名流学者钱保杭、陈训正等人,在宁波西门盘结坊农工小学堂校址上,创办私立中学。取《天演论》中“物竞天择,效实储能”之句,命名“效实中学”,开启百年名校办学之旅。

《宁波通史》记:1912年,除效实中学外,宁波城区还创办了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和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其他中等学校。以传授西学为主的近代教育,逐渐替代传统儒学,在宁波发展壮大起来。近代教育的兴起,对于宁波国民素质的提高,功不可没。

-五洞闸:荒民聚集成村,反映底层民众的颠沛人生

民国初期,浙东农村仍旧灾荒频发,民生凋敝。破产的农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有的村落在消亡,有的村落在形成。

宁海强蛟镇西北有年家岙,旧有渔民聚村而居。因灾荒频发,生存艰难。到1912年前后,该村绝户,村落终成废村。

慈溪市观海卫有五洞闸,地处淹浦下游,1908年,由旅日华侨吴锦堂出资所筑。因水闸有五孔,故称五洞闸。吴锦堂建闸时,该地还是海涂荒滩,杳无人迹。

1914年虞庆裕、虞宝贤父子逃荒于此,以捕鱼割柴为生。后来逃荒定居者越来越多,渐成小村,是为五洞闸村。

如今的宁波,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回望这段历史,无疑令人倍加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徐雪英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