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从起步到辉煌 宁波“一城五金”来之不易
2022-09-25 18:3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喜迎二十大

我眼中的“国之大者”·热词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争先进位,续写了“八八战略”精彩的宁波篇章。宁波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近日,中国宁波网推出“我眼中的‘国之大者’·热词”栏目,以十年流行词汇的变迁,展现我市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领域的变革与成就故事。

“奥运冠军之城”奖杯。(记者王鹏 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林海 通讯员 甬体宣

  热词:奥运冠军之城

  从许贤元第一次参加1984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宁波运动员、教练员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里约奥运会上由石智勇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随后杨倩、石智勇、汪顺和管晨辰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一城五金”的辉煌战绩。今年9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为宁波授予“奥运冠军之城”奖杯。

  “宁波运动员在2020东京奥运会取得5枚金牌的佳绩,获颁‘奥运冠军之城’奖杯,绝非偶然。”今年74岁的体育专家杨兆宏研究员这样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经以地方体委专家代表的身份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起草工作。1994年,杨兆宏作为宁波体委第一个“引进人才”落户宁波(当时《宁波日报》头版曾报道),近30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宁波体育事业从起步到辉煌的转变过程。

  杨兆宏刚到宁波体委工作时,担任党委委员、体委副主任,分管宁波体校。“那时宁波体校还在西郊体育场,只有一栋3层楼的学生宿舍,澡堂又小又破还漏风。不只是体校,整个宁波地区当时只有煤渣跑道,没有一条塑胶跑道。”2001年宁波体校搬迁至腊梅路的新校区后,体校的训练和生活配套设施开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今,随着宁波奥体中心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的建成,宁波的全民健身和体育训练设施逐渐补足短板,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

从左往右依次为汪顺、石智勇、杨倩、管晨辰。(钱江晚报 宗倩倩 摄)

  “奥运冠军之城荣誉的取得,和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财政对市本级体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从1978年的50万元到2022年的1.7亿多元,44年增加340倍。”杨兆宏说。正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宁波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杨兆宏落户宁波之后,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开始引进到宁波,射击教练虞利华、查劲松,举重教练李冬瑜等人就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陆续来到宁波的。这些优秀教练员在宁波安家落户,为宁波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名言在宁波体育界得到了充分验证。“为了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宁波体育界需要加大力度,广开门路,引才留才,容人用人。”杨兆宏说。

  除了体育设施和人才引进之外,这些年宁波体育界的科医保障、体教融合、人才输送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刚开始是宁波体校和二少体率先成立科研医学组,人才很缺。2002年市体工队成立后,对运动康复、科医保障更加重视;辽宁全运会后对石智勇等重点运动员成立专班,专门划拨经费进行科医保障,这才有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杨兆宏说。

  “奥运冠军之城”奖杯落户甬城后,宁波体育界将紧抓杭州亚运会筹办机遇,推动宁波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打造“摘金夺银”梦之队和弘扬宁波精神、推广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波力量。“有了冠军精神的激励,宁波体育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更足了。”杨兆宏表示。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起步到辉煌 宁波“一城五金”来之不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9-25 18:36:00

我眼中的“国之大者”·热词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争先进位,续写了“八八战略”精彩的宁波篇章。宁波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近日,中国宁波网推出“我眼中的‘国之大者’·热词”栏目,以十年流行词汇的变迁,展现我市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领域的变革与成就故事。

“奥运冠军之城”奖杯。(记者王鹏 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林海 通讯员 甬体宣

  热词:奥运冠军之城

  从许贤元第一次参加1984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宁波运动员、教练员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里约奥运会上由石智勇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随后杨倩、石智勇、汪顺和管晨辰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一城五金”的辉煌战绩。今年9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为宁波授予“奥运冠军之城”奖杯。

  “宁波运动员在2020东京奥运会取得5枚金牌的佳绩,获颁‘奥运冠军之城’奖杯,绝非偶然。”今年74岁的体育专家杨兆宏研究员这样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经以地方体委专家代表的身份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起草工作。1994年,杨兆宏作为宁波体委第一个“引进人才”落户宁波(当时《宁波日报》头版曾报道),近30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宁波体育事业从起步到辉煌的转变过程。

  杨兆宏刚到宁波体委工作时,担任党委委员、体委副主任,分管宁波体校。“那时宁波体校还在西郊体育场,只有一栋3层楼的学生宿舍,澡堂又小又破还漏风。不只是体校,整个宁波地区当时只有煤渣跑道,没有一条塑胶跑道。”2001年宁波体校搬迁至腊梅路的新校区后,体校的训练和生活配套设施开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今,随着宁波奥体中心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的建成,宁波的全民健身和体育训练设施逐渐补足短板,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

从左往右依次为汪顺、石智勇、杨倩、管晨辰。(钱江晚报 宗倩倩 摄)

  “奥运冠军之城荣誉的取得,和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财政对市本级体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从1978年的50万元到2022年的1.7亿多元,44年增加340倍。”杨兆宏说。正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宁波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杨兆宏落户宁波之后,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开始引进到宁波,射击教练虞利华、查劲松,举重教练李冬瑜等人就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陆续来到宁波的。这些优秀教练员在宁波安家落户,为宁波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名言在宁波体育界得到了充分验证。“为了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宁波体育界需要加大力度,广开门路,引才留才,容人用人。”杨兆宏说。

  除了体育设施和人才引进之外,这些年宁波体育界的科医保障、体教融合、人才输送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刚开始是宁波体校和二少体率先成立科研医学组,人才很缺。2002年市体工队成立后,对运动康复、科医保障更加重视;辽宁全运会后对石智勇等重点运动员成立专班,专门划拨经费进行科医保障,这才有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杨兆宏说。

  “奥运冠军之城”奖杯落户甬城后,宁波体育界将紧抓杭州亚运会筹办机遇,推动宁波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打造“摘金夺银”梦之队和弘扬宁波精神、推广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波力量。“有了冠军精神的激励,宁波体育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更足了。”杨兆宏表示。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