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澳大利亚悉尼穹顶体育馆,中国女篮和美国女篮决战世界杯。61:83,中国队最终获得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
从1994年女篮世锦赛(女篮世界杯前身)中国队首次挺进决赛算起,时光已经过去28年。在这期间,中国女篮在世界大赛的最好成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四名。
中国队再次踏上了世界女篮赛场的最高舞台,其精湛高超的技战术素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了海内外球迷的广泛认可。而这枚来之不易的银牌,是对中国女篮多年来付出的辛勤汗水的最好回报。
那么,中国女篮到底强在哪儿,对中国篮球今后的发展有何启发?至少有三点收获。
首先,狠抓基本功。
半决赛对阵老对手澳大利亚队,距离比赛结束还剩3.4秒,中国队后卫王思雨稳稳命中两记罚球,为中国队锁定胜局。这是中国队近些年第三次在正式比赛上读秒阶段打进决胜球并击败澳大利亚队。2019年亚洲杯邵婷5.9秒突破得分;2020年东京奥运会,邵婷发出绝妙边线球,接到传球的李月汝在距离比赛结束不到0.6秒造成对手犯规,罚进制胜。
四年前的女篮世界杯,澳大利亚队大胜中国女篮40多分。在那之后的四年间,中国队连赢对手三次,三次都是在关键时刻打出关键进攻,边线球、罚球、突破、投篮......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篮球场上的“基本操作”,最终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俗话说,不怕你会一百招,就怕一招练百遍。技术统计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汗水和泪水的凝结,几乎100%的罚篮命中率,单场送出40次助攻——这并不是什么不可复制的奇迹,只是“无他,惟手熟尔”的基本功!
其次,坚持自己风格。
从历史上看,内线是中国队的相对优势,但打整体篮球更是我们的传统。本届世界杯,中国队三条线齐整,每个位置都有发挥,让人眼前一亮。
曾几何时,中国队在亚洲赛场多次不敌日本队,对手的速度和外线三分给我们制造了巨大困难,其打法似乎也更符合世界篮坛的“小球”风潮。我们要不要跟上这股潮流?中国女篮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雕琢自己的阵容。
于是,我们看到了能突能投的后卫王思雨、杨力维,能里能外的中锋韩旭、李月汝,也有能持球单打的前锋李梦、黄思静,还有武桐桐、张茹、李缘等一连串主要轮换球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集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在对阵法国队、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往往都是通过内外线配合和联动打开局面。
又高又快,能突善投,多人打球多点进攻,久违的中国篮球风格在这支中国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今世界篮坛,随着交流融合的增加,各国篮球风格趋于一致,但也正因如此,结合实际坚持传统更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强调意志品质。
决赛中,武桐桐拼到腿伤中途退场,并且拿到全队第二高的13分。要知道,去年东京奥运会时,武桐桐只是一个在“垃圾时间”出场的球员。是什么让球员进步如此明显?
这次女篮国家队组建班底起始于2017年,5年多来,中国队获得了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2018年西班牙世界杯第六名、2020年东京奥运会第五名的成绩,成绩虽不亮眼但也中规中矩,但她们却说,“这支中国女篮还没在哪一次世界大赛上冲进前四名”。是什么让中国队敢于争胜?
挑战,也不仅限于赛场内。本次世界杯预选赛期间,中国女篮因疫情困扰在异国他乡经历过长达两个月隔离和治疗,进入备战阶段,封闭训练和海外拉练长达数月之久,她们非但没有“身心疲惫”,反而斗志昂扬地站在悉尼赛场,是什么让她们这么有战斗力?
“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这是2020年年初,中国女篮心理辅导教练黄菁在赛场更衣室鼓励队员的一段话。元气满满的话语,是近些年来女篮队员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凭着这一股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劲头,中国女篮时隔28年重新站上领奖台。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是中国女篮的荣誉,也是中国篮球继续前进的动力。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