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万里归途》的“风”是心灵的歌
2022-10-07 11:40:00 稿源: 浙江宣传  

在这个国庆假期,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看了《万里归途》。截至6日晚,它的票房即将突破10亿元。当大家走出电影院,这首由王菲演唱的片尾曲《归途有风》还在脑海中盘旋。

这是一首有魔力的歌。王菲独特的音色与唱腔,让人听到就有一种“满面尘灰”的感觉,和整个片子的氛围很搭,再配上真挚感人的歌词,让这条穿越战火和荒漠的“万里归途”格外触动人心。

影视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爆款必爆歌”,意思是一部爆款作品一定会催生一首爆款歌曲。这种现象也有一种来自普通观众的说法:“因为一首歌,记住了一部电影。”

电影原声音乐与电影之间,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当《My Heart Will Go On》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杰克和露丝张开双臂站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经典形象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场电影和音乐的完美融合,算得上是电影史上的巅峰作品之一了。

近年来,国内上映的电影里,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就拿王菲献唱的歌曲为例,2019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2020年电影《夺冠》片尾曲《生命之河》(与那英合唱)、2021年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推广曲《如愿》等,都值得单曲循环。

可见,好的音乐与电影是相得益彰的——

一段好的音乐,能放大电影的传播声量,让更多人通过歌曲了解到电影,吸引来更多电影观众。同时,好的电影,也会让更多人沉浸于动听的音乐,从而去关注歌手的其他作品,形成互相导流的闭环。

凭借音乐歌曲“出圈”而成为经典的电影,不在少数。比如上映于1940年的电影《天涯歌女》,其同名主题曲的曲调源自昆曲,经作曲家改编成流行歌曲,由当红歌星周璇演唱,随着电影播出,风靡整个上海滩,至今仍有回响。

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大量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

《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不少歌曲虽然创作于五六十年前,但它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也在一代代人的演唱中,将影片里的“真善美”接力传递下去。

电影音乐能够常青,在于传递出了与影片相吻合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储存在旋律中,沉淀为唤起记忆的“锚点”,让人久久回味。

比如,我们听到《我的祖国》时,脑中就会浮现出上甘岭猫耳洞里的志愿军战士们;听到《红梅赞》,想到的就是江姐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身影;听到《小燕子》,就是《护士日记》里,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

记忆理论学家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有“通关密码”就能提取,这个“密码”必须与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时间有着独特的关联。在现代社会,被广泛知晓的流行音乐就如同气味一样,成了我们打捞影像记忆的“独门武器”。

于是,一段段直击人心的电影音乐,便成为让观众穿梭于影片与现实之间的一把把钥匙。

电影和音乐始终是相互依存的。

正如一位音乐学家所说,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无所不在且历史悠久。

所有已知人类文明都少不了音乐,已出土的最古老的手工艺品中,有一些就是乐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而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贾湖骨笛距今已超过8000年,仍可以吹奏。这些,都是人类祖先与音乐为伴的印证。

由情生歌,以歌抒情。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段情感真挚的音乐,本就应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从社交媒体的评论来看,真情实感也正是《归途有风》被人记住的最大原因。创作者钱雷、唐恬以前就曾和王菲合作过《如愿》,他们觉得此次创作的根与魂,就来自这部电影带给他们的真实触动——

“观影时几度感动哽咽,爱、离别、奔赴、守护等多种情感夹杂交织,这种触动也被我们写入了歌曲之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对于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只有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留得住观众。而作为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曲的创作规律也应当与电影一致。

电影原声音乐不是让影片锦上添花的附属品,而是与剧情、画面、人声一道,共同构成影片向心力的核心元素,它也能自成主角。

比如在国外,电影原声已经成为一项专业的门类,但凡有大片上映,随之跟进的就是电影原声碟,其中包含了主题曲、插曲、配乐等几乎所有的影片音乐元素,从磁带到唱片再到数字格式,数十年来从未缺席。

就像说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就不得不提久石让的音乐。放在影片里,这些配乐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烘托了气氛、点燃了情绪;而单拎出来,即便只是一段纯音乐,也值得人细细品味。

因此,对国内的电影和原声音乐来说,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捧红”一首主题曲或推广曲,而是要让电影在“听”的方面更上一层楼。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观众眼前的画面与耳边的旋律,应该是互相契合、互相成就的。

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音乐榜十大歌曲之中,其中5首是影视原声歌曲。这也说明,碎片化时代,流媒体盛行,影视原声歌曲不仅给歌手们带去了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也成为了普通人日常欣赏音乐的重要内容。它的质量,不仅反映影视、音乐两类作品的优劣,也关乎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近几年来,电影与音乐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有变了味的现象存在。

一些影片“唯流量是从”,认为流量明星不只是创作电影的“必需品”,也是片尾曲、宣传推广曲的“流量密码”。

一边,不少制作公司自信地认为,只要请来了“明星”唱歌,对影片就一定会有帮助;另一边,不少音乐公司认为,为大片献唱就能“自带热度”,以片带人。

在不考量是否合适的情况下,一些电影音乐和不适配的流量歌手“拉郎配”,也许也能冲个热搜、博个眼球,但长久来看,这些歌曲不仅无法“声”入人心,还在“流量先行”的误导下,偏离了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传递的精神。

音乐,历来有着能够打动人心的特殊力量。如美国民谣歌手皮特·西格所说,音乐的力量来源于它的形式,我们可以用音乐表达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跨越各种鸿沟。

如果说,大片般的视觉效果带来的是震慑人心的体验,那么动人的音乐旋律带给观者的,则是微妙且走心的情感共鸣。就像《归途有风》中唱的那句:“归来吧,归来吧,不管你失去什么……归来吧,归来吧,从荒漠里奔向我”,几段简单的歌词与旋律,不知击中了多少观众的泪点。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逐渐成熟,或许也应该让更多电影原声音乐回归应有的位置,摆脱流量的干扰,怀着敬畏之心,让更多好音乐,成为观众“爱上一部电影”的记忆密码。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万里归途》的“风”是心灵的歌

稿源: 浙江宣传 2022-10-07 11:40:00

在这个国庆假期,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看了《万里归途》。截至6日晚,它的票房即将突破10亿元。当大家走出电影院,这首由王菲演唱的片尾曲《归途有风》还在脑海中盘旋。

这是一首有魔力的歌。王菲独特的音色与唱腔,让人听到就有一种“满面尘灰”的感觉,和整个片子的氛围很搭,再配上真挚感人的歌词,让这条穿越战火和荒漠的“万里归途”格外触动人心。

影视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爆款必爆歌”,意思是一部爆款作品一定会催生一首爆款歌曲。这种现象也有一种来自普通观众的说法:“因为一首歌,记住了一部电影。”

电影原声音乐与电影之间,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当《My Heart Will Go On》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杰克和露丝张开双臂站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经典形象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场电影和音乐的完美融合,算得上是电影史上的巅峰作品之一了。

近年来,国内上映的电影里,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就拿王菲献唱的歌曲为例,2019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2020年电影《夺冠》片尾曲《生命之河》(与那英合唱)、2021年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推广曲《如愿》等,都值得单曲循环。

可见,好的音乐与电影是相得益彰的——

一段好的音乐,能放大电影的传播声量,让更多人通过歌曲了解到电影,吸引来更多电影观众。同时,好的电影,也会让更多人沉浸于动听的音乐,从而去关注歌手的其他作品,形成互相导流的闭环。

凭借音乐歌曲“出圈”而成为经典的电影,不在少数。比如上映于1940年的电影《天涯歌女》,其同名主题曲的曲调源自昆曲,经作曲家改编成流行歌曲,由当红歌星周璇演唱,随着电影播出,风靡整个上海滩,至今仍有回响。

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大量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

《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不少歌曲虽然创作于五六十年前,但它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也在一代代人的演唱中,将影片里的“真善美”接力传递下去。

电影音乐能够常青,在于传递出了与影片相吻合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储存在旋律中,沉淀为唤起记忆的“锚点”,让人久久回味。

比如,我们听到《我的祖国》时,脑中就会浮现出上甘岭猫耳洞里的志愿军战士们;听到《红梅赞》,想到的就是江姐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身影;听到《小燕子》,就是《护士日记》里,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

记忆理论学家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有“通关密码”就能提取,这个“密码”必须与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时间有着独特的关联。在现代社会,被广泛知晓的流行音乐就如同气味一样,成了我们打捞影像记忆的“独门武器”。

于是,一段段直击人心的电影音乐,便成为让观众穿梭于影片与现实之间的一把把钥匙。

电影和音乐始终是相互依存的。

正如一位音乐学家所说,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无所不在且历史悠久。

所有已知人类文明都少不了音乐,已出土的最古老的手工艺品中,有一些就是乐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而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贾湖骨笛距今已超过8000年,仍可以吹奏。这些,都是人类祖先与音乐为伴的印证。

由情生歌,以歌抒情。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段情感真挚的音乐,本就应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从社交媒体的评论来看,真情实感也正是《归途有风》被人记住的最大原因。创作者钱雷、唐恬以前就曾和王菲合作过《如愿》,他们觉得此次创作的根与魂,就来自这部电影带给他们的真实触动——

“观影时几度感动哽咽,爱、离别、奔赴、守护等多种情感夹杂交织,这种触动也被我们写入了歌曲之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对于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只有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留得住观众。而作为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曲的创作规律也应当与电影一致。

电影原声音乐不是让影片锦上添花的附属品,而是与剧情、画面、人声一道,共同构成影片向心力的核心元素,它也能自成主角。

比如在国外,电影原声已经成为一项专业的门类,但凡有大片上映,随之跟进的就是电影原声碟,其中包含了主题曲、插曲、配乐等几乎所有的影片音乐元素,从磁带到唱片再到数字格式,数十年来从未缺席。

就像说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就不得不提久石让的音乐。放在影片里,这些配乐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烘托了气氛、点燃了情绪;而单拎出来,即便只是一段纯音乐,也值得人细细品味。

因此,对国内的电影和原声音乐来说,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捧红”一首主题曲或推广曲,而是要让电影在“听”的方面更上一层楼。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观众眼前的画面与耳边的旋律,应该是互相契合、互相成就的。

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音乐榜十大歌曲之中,其中5首是影视原声歌曲。这也说明,碎片化时代,流媒体盛行,影视原声歌曲不仅给歌手们带去了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也成为了普通人日常欣赏音乐的重要内容。它的质量,不仅反映影视、音乐两类作品的优劣,也关乎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近几年来,电影与音乐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有变了味的现象存在。

一些影片“唯流量是从”,认为流量明星不只是创作电影的“必需品”,也是片尾曲、宣传推广曲的“流量密码”。

一边,不少制作公司自信地认为,只要请来了“明星”唱歌,对影片就一定会有帮助;另一边,不少音乐公司认为,为大片献唱就能“自带热度”,以片带人。

在不考量是否合适的情况下,一些电影音乐和不适配的流量歌手“拉郎配”,也许也能冲个热搜、博个眼球,但长久来看,这些歌曲不仅无法“声”入人心,还在“流量先行”的误导下,偏离了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传递的精神。

音乐,历来有着能够打动人心的特殊力量。如美国民谣歌手皮特·西格所说,音乐的力量来源于它的形式,我们可以用音乐表达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跨越各种鸿沟。

如果说,大片般的视觉效果带来的是震慑人心的体验,那么动人的音乐旋律带给观者的,则是微妙且走心的情感共鸣。就像《归途有风》中唱的那句:“归来吧,归来吧,不管你失去什么……归来吧,归来吧,从荒漠里奔向我”,几段简单的歌词与旋律,不知击中了多少观众的泪点。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逐渐成熟,或许也应该让更多电影原声音乐回归应有的位置,摆脱流量的干扰,怀着敬畏之心,让更多好音乐,成为观众“爱上一部电影”的记忆密码。

编辑: 崔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