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发达国家“加息潮”冲击世界经济
2022-11-05 08:16:40 稿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面对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激进加息步伐不停,引发多国央行被迫跟进。全球范围内出现密集“加息潮”,不少发达经济体存在单次加息50到75个基点的激进操作。对此,多家国际组织指出,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推高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可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持久伤害。

  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连锁反应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自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

  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仍维持在历史高位。美国劳工部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8.2%。核心CPI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0.6%,同比涨幅扩大至6.6%。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表示,美国近期通胀数据显著高于预期,将强化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

  在美联储强势收缩政策影响下,众多发达经济体出于遏制通胀、防止资本外流、稳定本币汇率等考虑,被迫跟进加息。

  欧洲央行日前宣布,将存款机制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等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上调7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今年第3次加息。在高通胀、高负债、弱欧元、能源危机等复杂局面下,欧洲央行今年已累计加息200个基点。

  与此同时,面对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英格兰银行11月3日将基准利率从2.25%上调至3%,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第8次加息。有英国经济分析机构表示,由于通胀高企,英国央行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转向低利率政策。

  多国央行持续跟进。加拿大银行近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3.75%。这是加拿大银行今年第6次加息。澳大利亚央行11月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85%,同时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25个基点至2.75%。这是澳央行今年第7次加息。

  世界银行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50年未见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超过2个百分点。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行动可能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疫情前水平。

  极大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多数地区金融环境不断收紧、乌克兰危机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2023年预计将进一步放缓至2.7%。

  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的《2022贸易与发展报告》则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长期停滞。发达经济体的快速加息和财政紧缩,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已使全球经济增长由放缓转变为经济下行,预计不太可能出现软着陆。

  联合国贸发会议还警告,美国大幅加息将使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大幅减少。今年约有90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其中超过1/3的国家货币贬值超过10%。目前,有46个发展中国家受到多种经济冲击的严重影响,加剧了全球债务危机风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带头激进加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大量发展中国家面临本币对美元贬值、资本流出、融资和偿债成本攀升、输入型通胀、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巨大压力。同时,今年与以往美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不同,美联储升息对发达国家经济的破坏力甚至更大。

  “在地缘政治冲突消极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洲等地区通胀和能源危机始终‘高烧不退’。此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非美元货币快速贬值,大幅推高了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加剧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欧洲央行为遏制通胀大幅加息,加剧市场对其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陈凤英说。

  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均仅增长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2023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仅为0.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为缓慢。

  “全球汇率都因美元升而贬,这就是美联储近期密集大幅加息的杀伤力所在。”陈凤英说。

  引起“加息潮”的美国,自身经济数据也并不好看。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下调2023年美国的GDP增速预期,并警告:顽固性通胀和美联储大幅加息,将让美国经济从2023年春天开始陷入衰退。惠誉预测,2023年美国GDP将仅增长0.5%,低于该机构6月预计的1.5%。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题为《世界开始憎恨美联储》的文章,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美联储的大幅加息就曾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衰退,非洲和拉美都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现在,美联储又制造了一场潜在的全球债务危机。文章称,美联储招致的憎恨是咎由自取。美国对其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视而不见,而这种溢出效应往往会反噬美国自身。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6%。该数字主要靠出口拉动实现,其中净出口帮助当季经济增长2.77个百分点。如果剔除能源等出口带来的增长,美国经济目前已经陷入衰退。”陈凤英说。

  陈凤英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匆忙加息,导致自身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并且面临遏制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的两难困境。同时,美元持续走高引发资本大举外流。以往困扰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今年也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道坎。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中还本付息尚且存在困难,面对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其债务问题更为显著。对此,国际机构数据非常悲观,认为约60%的低收入国家偿还不了债务。同时,‘加息潮’也导致欧元区国家的借贷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增。当前,全球金融脆弱性充分暴露,直接影响全球需求市场,拖累全球经济前景。如果世界经济真的出现衰退,债务国问题将更严重。”陈凤英说。

  全球宏观政策协调迫在眉睫

  世界银行研究认为,全球央行应当并且能够在应对通胀的同时不引发全球衰退,这要求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行动。各国央行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有必要就决策进行明确沟通,发达经济体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各国央行有必要就其货币政策进行明确沟通,这对于维护央行信誉和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波动至关重要。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各方必须开展强有力的国际合作,避免地缘经济进一步分裂,确保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在适当情况下,一些正在应对全球紧缩周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考虑使用有针对性的外汇干预、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以降低金融风险。

  10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G20各方应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促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应对通胀、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

  “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开放的世界经济和贸易,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陈凤英表示,“主要经济体应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把控好政策溢出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也应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策协同,确保资源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本月,G20峰会即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此次会议将是各方坦诚沟通、增强宏观政策协调性的良好契机。期待此次会议成为继G20伦敦会议、匹兹堡会议等会议后,又一次展现国际金融合作力量的平台。”陈凤英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发达国家“加息潮”冲击世界经济

稿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1-05 08:16:40

  面对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激进加息步伐不停,引发多国央行被迫跟进。全球范围内出现密集“加息潮”,不少发达经济体存在单次加息50到75个基点的激进操作。对此,多家国际组织指出,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推高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可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持久伤害。

  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连锁反应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自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

  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仍维持在历史高位。美国劳工部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8.2%。核心CPI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0.6%,同比涨幅扩大至6.6%。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表示,美国近期通胀数据显著高于预期,将强化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

  在美联储强势收缩政策影响下,众多发达经济体出于遏制通胀、防止资本外流、稳定本币汇率等考虑,被迫跟进加息。

  欧洲央行日前宣布,将存款机制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等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上调7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今年第3次加息。在高通胀、高负债、弱欧元、能源危机等复杂局面下,欧洲央行今年已累计加息200个基点。

  与此同时,面对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英格兰银行11月3日将基准利率从2.25%上调至3%,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第8次加息。有英国经济分析机构表示,由于通胀高企,英国央行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转向低利率政策。

  多国央行持续跟进。加拿大银行近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3.75%。这是加拿大银行今年第6次加息。澳大利亚央行11月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85%,同时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25个基点至2.75%。这是澳央行今年第7次加息。

  世界银行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50年未见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超过2个百分点。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行动可能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疫情前水平。

  极大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多数地区金融环境不断收紧、乌克兰危机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2023年预计将进一步放缓至2.7%。

  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的《2022贸易与发展报告》则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长期停滞。发达经济体的快速加息和财政紧缩,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已使全球经济增长由放缓转变为经济下行,预计不太可能出现软着陆。

  联合国贸发会议还警告,美国大幅加息将使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大幅减少。今年约有90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其中超过1/3的国家货币贬值超过10%。目前,有46个发展中国家受到多种经济冲击的严重影响,加剧了全球债务危机风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带头激进加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大量发展中国家面临本币对美元贬值、资本流出、融资和偿债成本攀升、输入型通胀、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巨大压力。同时,今年与以往美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不同,美联储升息对发达国家经济的破坏力甚至更大。

  “在地缘政治冲突消极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洲等地区通胀和能源危机始终‘高烧不退’。此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非美元货币快速贬值,大幅推高了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加剧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欧洲央行为遏制通胀大幅加息,加剧市场对其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陈凤英说。

  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均仅增长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2023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仅为0.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为缓慢。

  “全球汇率都因美元升而贬,这就是美联储近期密集大幅加息的杀伤力所在。”陈凤英说。

  引起“加息潮”的美国,自身经济数据也并不好看。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下调2023年美国的GDP增速预期,并警告:顽固性通胀和美联储大幅加息,将让美国经济从2023年春天开始陷入衰退。惠誉预测,2023年美国GDP将仅增长0.5%,低于该机构6月预计的1.5%。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题为《世界开始憎恨美联储》的文章,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美联储的大幅加息就曾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衰退,非洲和拉美都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现在,美联储又制造了一场潜在的全球债务危机。文章称,美联储招致的憎恨是咎由自取。美国对其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视而不见,而这种溢出效应往往会反噬美国自身。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6%。该数字主要靠出口拉动实现,其中净出口帮助当季经济增长2.77个百分点。如果剔除能源等出口带来的增长,美国经济目前已经陷入衰退。”陈凤英说。

  陈凤英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匆忙加息,导致自身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并且面临遏制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的两难困境。同时,美元持续走高引发资本大举外流。以往困扰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今年也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道坎。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中还本付息尚且存在困难,面对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其债务问题更为显著。对此,国际机构数据非常悲观,认为约60%的低收入国家偿还不了债务。同时,‘加息潮’也导致欧元区国家的借贷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增。当前,全球金融脆弱性充分暴露,直接影响全球需求市场,拖累全球经济前景。如果世界经济真的出现衰退,债务国问题将更严重。”陈凤英说。

  全球宏观政策协调迫在眉睫

  世界银行研究认为,全球央行应当并且能够在应对通胀的同时不引发全球衰退,这要求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行动。各国央行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有必要就决策进行明确沟通,发达经济体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溢出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各国央行有必要就其货币政策进行明确沟通,这对于维护央行信誉和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波动至关重要。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各方必须开展强有力的国际合作,避免地缘经济进一步分裂,确保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在适当情况下,一些正在应对全球紧缩周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考虑使用有针对性的外汇干预、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以降低金融风险。

  10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G20各方应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促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应对通胀、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

  “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开放的世界经济和贸易,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陈凤英表示,“主要经济体应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把控好政策溢出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也应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策协同,确保资源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本月,G20峰会即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此次会议将是各方坦诚沟通、增强宏观政策协调性的良好契机。期待此次会议成为继G20伦敦会议、匹兹堡会议等会议后,又一次展现国际金融合作力量的平台。”陈凤英说。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