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四地专家研讨“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实践路径和未来图景
2022-11-14 07:36:0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图为《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去年以来,宁波勇当先锋、勇攀高峰,率先探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取得积极成效。“总结宁波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对浙江、对全国都很有意义。”前天,由市政府与国研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研讨会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首发。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宁波四地的专家云上相聚,围绕增创先行示范新优势、打造市域实践新样板深入交流,激荡智慧,共同探讨共富新征程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和工作重点,展望“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指出,宁波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紧紧抓住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进一步推动硬件设施设备更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网络化改造,推动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他认为,宁波未来要在继续做大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张军扩建议,宁波要结合实际,聚焦本地区企业面临的共性“卡脖子”技术,明确支持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政研学用对接沟通,进行联合攻关、联合开发。

  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咨询政府与公共行业中心主管韩宗佳认为,宁波应重视建设和培养企业家创新机制,在科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过程中,真正调动企业家群体的意愿度、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快半导体、生物、海洋、航天航空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张军扩建议,要强化政策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平台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努力打造人才共享资源池和数据库,促进智力服务交易流转体系建设,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力资源的跨界流转与开放共享。

  韩宗佳建议,宁波要发挥好城市核心价值,让不同人群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齐心协力奋进。对于重视成就感的核心创新人群,要更好帮助企业共创城市成就,不断涌现新的产业龙头;对于重视技能感的再创业人群,要构建应用技能可升级、可选择的教育体系;对于重视安全感的全体民众,要完善促进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和医疗保障。通过构建城市资源平台,吸附核心创新人群,发挥宁波经济基因的核心环,形成新的生产力发生器、生产关系制作器和财富增值器。

  对于提升宁波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吸引力,张军扩认为,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便利化”更多地转向更深层次问题,重点解决隐形壁垒和不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2.0版,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图为“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研讨会现场。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最核心的任务。与会专家认为宁波要着力促进城乡、区域“两个协同”,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在城乡协同发展上。张军扩认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就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坚定不移地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对于宁波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要素投入、创新支持政策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山区、海岛片区等重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鼓励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多种发展路径,增强重点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在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本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发展能力和营商环境。

  在城市群、都市圈等新的空间动力系统协同发展上,张军扩说,未来宁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两

  个最主要的抓手。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建设,持续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让杭州湾从“C型”转变为“O型”,进一步带动人才、科研、产业等持续跃升。另一方面,要联合舟山开发海域,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基础,以合力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抓手,追求更大程度的港城联动,更为高效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如何与全省的市场结合起来,又如何打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市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郑永年认为,宁波要巩固当前与国际市场对标、结合的基础优势,加强同舟山、绍兴、杭州等周边地区的结合;要以行政体制改革为根本路径,打通市场间规则壁垒,促进无障碍的统一市场建设,进而让共同富裕具备扩散辐射的效果。

图为东部新城湿地公园。

  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必须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说,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是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他表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优化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所得。进一步完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及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鼓励勤劳致富,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健全二次分配,提升民生福祉。依托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公共转移支付三大手段,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和税收调节体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

  推动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先富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现代慈善组织制度建设、法制保障、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等政策,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郑永年认为,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定位。企业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发展,在此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宁波广大民营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居民创造就业,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宁波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关键因素。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不仅要有扎实的硬基建、新基建,更要有充分的“软基建”。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软基建”,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宁波加快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持续擦亮7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郑永年对此认为,宁波在建立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下一步,要持续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缩小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是要保证人民平等发展权利。李建伟建议,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方式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提升平等发展能力的关键,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建立与人口流动挂钩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机会,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另一方面,建设更加高效公平的健康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

  郑永年特别强调,宁波要把解决生育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问题,如今各城市不仅在竞争人才,还在竞争人口,后者对于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要。宁波地理环境优良,需要更加注重人口发展,把“宜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标签,更好地帮助年轻人生育,为全国作出表率。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富裕和“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富足,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诉求。

  李建伟表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李建伟建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挖掘和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执行,从蓝图落笔到政策落地要一以贯之。

  据悉,我市已构建共富推进机制,健全统筹协调、会议会商、督查考核闭环机制,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架构图,建立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推动21项标志性成果、68项重点工作、40项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张军扩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各项部署切实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研讨会上,《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全国首发。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评价,该报告从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等多个维度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共同富裕的宁波美好图景,既重法理又不乏实战性,是宁波向全国展示的一份接地气、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地区性综合答卷。希望宁波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宁波实践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更多新经验、新样本。

  文字 陈旭钦 管如镜 胡拓 沈毅 张驰 卢璐 张昊 摄影 唐严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四地专家研讨“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实践路径和未来图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11-14 07:36:04

图为《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去年以来,宁波勇当先锋、勇攀高峰,率先探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取得积极成效。“总结宁波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对浙江、对全国都很有意义。”前天,由市政府与国研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研讨会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首发。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宁波四地的专家云上相聚,围绕增创先行示范新优势、打造市域实践新样板深入交流,激荡智慧,共同探讨共富新征程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和工作重点,展望“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指出,宁波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紧紧抓住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进一步推动硬件设施设备更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网络化改造,推动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他认为,宁波未来要在继续做大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张军扩建议,宁波要结合实际,聚焦本地区企业面临的共性“卡脖子”技术,明确支持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政研学用对接沟通,进行联合攻关、联合开发。

  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咨询政府与公共行业中心主管韩宗佳认为,宁波应重视建设和培养企业家创新机制,在科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过程中,真正调动企业家群体的意愿度、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快半导体、生物、海洋、航天航空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张军扩建议,要强化政策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平台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努力打造人才共享资源池和数据库,促进智力服务交易流转体系建设,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力资源的跨界流转与开放共享。

  韩宗佳建议,宁波要发挥好城市核心价值,让不同人群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齐心协力奋进。对于重视成就感的核心创新人群,要更好帮助企业共创城市成就,不断涌现新的产业龙头;对于重视技能感的再创业人群,要构建应用技能可升级、可选择的教育体系;对于重视安全感的全体民众,要完善促进安全、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和医疗保障。通过构建城市资源平台,吸附核心创新人群,发挥宁波经济基因的核心环,形成新的生产力发生器、生产关系制作器和财富增值器。

  对于提升宁波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吸引力,张军扩认为,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便利化”更多地转向更深层次问题,重点解决隐形壁垒和不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2.0版,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图为“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研讨会现场。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最核心的任务。与会专家认为宁波要着力促进城乡、区域“两个协同”,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在城乡协同发展上。张军扩认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就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坚定不移地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对于宁波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要素投入、创新支持政策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山区、海岛片区等重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鼓励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多种发展路径,增强重点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在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本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发展能力和营商环境。

  在城市群、都市圈等新的空间动力系统协同发展上,张军扩说,未来宁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两

  个最主要的抓手。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建设,持续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让杭州湾从“C型”转变为“O型”,进一步带动人才、科研、产业等持续跃升。另一方面,要联合舟山开发海域,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基础,以合力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抓手,追求更大程度的港城联动,更为高效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如何与全省的市场结合起来,又如何打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市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郑永年认为,宁波要巩固当前与国际市场对标、结合的基础优势,加强同舟山、绍兴、杭州等周边地区的结合;要以行政体制改革为根本路径,打通市场间规则壁垒,促进无障碍的统一市场建设,进而让共同富裕具备扩散辐射的效果。

图为东部新城湿地公园。

  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必须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说,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是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他表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优化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所得。进一步完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及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鼓励勤劳致富,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健全二次分配,提升民生福祉。依托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公共转移支付三大手段,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和税收调节体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

  推动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先富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现代慈善组织制度建设、法制保障、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等政策,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郑永年认为,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定位。企业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发展,在此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宁波广大民营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居民创造就业,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宁波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关键因素。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不仅要有扎实的硬基建、新基建,更要有充分的“软基建”。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软基建”,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宁波加快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持续擦亮7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郑永年对此认为,宁波在建立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下一步,要持续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缩小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是要保证人民平等发展权利。李建伟建议,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方式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提升平等发展能力的关键,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建立与人口流动挂钩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机会,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另一方面,建设更加高效公平的健康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

  郑永年特别强调,宁波要把解决生育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问题,如今各城市不仅在竞争人才,还在竞争人口,后者对于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要。宁波地理环境优良,需要更加注重人口发展,把“宜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标签,更好地帮助年轻人生育,为全国作出表率。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富裕和“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富足,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诉求。

  李建伟表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李建伟建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挖掘和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执行,从蓝图落笔到政策落地要一以贯之。

  据悉,我市已构建共富推进机制,健全统筹协调、会议会商、督查考核闭环机制,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架构图,建立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推动21项标志性成果、68项重点工作、40项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张军扩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各项部署切实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研讨会上,《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全国首发。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评价,该报告从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等多个维度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共同富裕的宁波美好图景,既重法理又不乏实战性,是宁波向全国展示的一份接地气、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地区性综合答卷。希望宁波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宁波实践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更多新经验、新样本。

  文字 陈旭钦 管如镜 胡拓 沈毅 张驰 卢璐 张昊 摄影 唐严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