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宁波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2022-11-17 07: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座谈会现场(李磊明摄)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日前,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举行,10位社科理论界代表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大家表示,社科理论界要始终站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方阵”,在学习领会上当好先行者、在宣讲普及上当好带头人、在研究阐释上当好主力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宁波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决策研究和智库建设工作

  作为政府研究机构,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握“七个聚焦”要求,紧紧围绕“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勇担强国复兴的宁波使命”主题,深入开展“六学六增六提升”学习实践活动,发挥职能优势,在学习上做到入脑入心、在宣传上做到聚力聚智、在贯彻上做到见行见效,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决策研究和智库建设的全过程。

  一要深学细悟,坚定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大将“自信自强”作为大会的主题之一,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品格。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牢牢奠定了自信自强的基础和底气,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深刻揭示了“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通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的深入研学,深切感悟、大力弘扬自信自强,以攻坚克难、乘风破浪的干劲闯劲推动实际工作争先创优、勇立潮头。

  二要学用贯通,强化研究主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这对决策咨询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年以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承担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交办的重点任务15项,共形成各类成果65项,获市领导批示累计41人次,决策研究服务成效有效提升。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展现更多高质量的精品成果。在研究选题上要更加科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开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谋划一批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点课题。在研究质量上要更快提升,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调查研究开局开路,摸透摸准实情问题,着力提升对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效转化为全方位推动研究成果高质量的强大动力。

  三要凝心聚魂,塑造智库优势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智库建设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我国国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将牢牢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强化决策咨询研究主业,构建资政产品全链条式服务模式,完善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国家核心智库交流合作,拓展智库平台载体功能,在奋进新征程中努力凸显新型智库应有的作用。当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智库优势,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广泛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深度宣传解读宁波的力度,以宁波新时代发展成就和新征程奋进姿态有力诠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张健 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奋力扛起新时代文化传媒集团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出重要论述,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当前和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们要把首要政治任务放到最高位置,找准坐标方位,锚定发展目标,凝心聚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加有力地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舆论支持、文化力量。

  一是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上有新作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找准工作立足点、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聚焦主责主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担当作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于日常宣传和新闻报道中,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真实的镜头,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有情有景有滋味,见人见事见精神。二是进一步放大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用好各媒体的理论宣传平台,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辅导。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找准与基层工作的切入点、与群众思想的结合点,运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和能接受、愿接受的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在春风化雨中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千家万户。三是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阵地“防线”。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扛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高度警惕和防范所负责领域的重大风险。坚持党媒特性,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真实平实朴实,杜绝各类“低级红”“高级黑”。

  二是在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有新突破

  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全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多次提出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我们要切实摒弃守成心理、保守心态,拿出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气神,实施移动化整体转型、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提升、客户端差异协同发展三大攻坚行动,以更加坚定卓绝的决心和坚决有力的行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在全面丰富文化精神产品供给上有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加有力地助推全民阅读工作和“书香宁波”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全力建强文化阵地,全面挖掘地方文化,全速推动产业发展,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赋能。

  (作者金波 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扛使命勇当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权威界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包括五个方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权威界定。报告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权威界定。一是“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对“未来五年”的定位与目标任务。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第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第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原则作出了战略安排。报告用“五个坚持”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宁波推进“两个先行”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蓝图,为宁波“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战略指引。

  第一,党的二十大为宁波打造先行示范的“重大成果”,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价值遵循与方法指引。省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任务,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相通的。市委提出要在全省“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扛历史使命、勇当探路先锋,并明确在十个方面全力打造重大成果,做到担当示范。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勇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先行探路者”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第二,党的二十大为全市提振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汇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深入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宁波又全面深入开展“六学六增六提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争先进位的志气、攻坚克难的胆气、变革创新的锐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波力量。

  (作者李包庚 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展现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宁波要切实把握战略机遇,以畅通内循环为主体、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加强与制造业、开放经济优势相结合,与国家战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相结合,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实践新作为。

  一、主动顺应新趋势,推进产业链重构,夯实现代化产业基础和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度、通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勉励宁波,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着力贯通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增创发展新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科学判断。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要挤压或放弃国际大循环,而是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宁波要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跳出宁波发展宁波”,依托大港口,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支持企业跨产业联合、跨地区协同、跨领域合作,全方位提升开放能级。

  三、准确把握新机遇,打造新型网络平台,提高消费便捷程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依托国内市场,就是要打通阻碍从生产到消费的堵点,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宁波要着重加强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供给、新型场景应用创新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发展、新型数字基建布局建设,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积极推进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示范建设。

  四、积极探索新路径,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内需市场贡献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决策部署,其中第二条便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宁波要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

  (作者钟春洋 为市委党校校委委员)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是百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过程上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合规律性要求;又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需求,具备合目的性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合乎科学性的相互借鉴、融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成果的科学总结和归纳,它是不断发展着的体系,也是持续开放的体系,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中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相适应,需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其时代价值,激发其发展生机。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价值转向的目的性。

  二、理念上具有契合性与融通性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区域和时代,但都是人类文明的优秀产物,具有相当的思想和历史高度,这使得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理念和学理上的相同或洽合之处。比如,在社会理想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为我们勾勒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正是基于理念和学理上的相同和洽合,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华大地找到了传播和实践的舞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

  三、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生动的社会实践和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推进“二者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文化品格。再次,在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凝聚起强大合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强化文化赋能,推动我市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和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夯实文化之基。

  【作者陈建祥 为市社科院(联)副院长、副主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一、共同富裕理论认识再提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基础是富裕,关键是共享,重点是缩小差距。一直以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独到而深刻的洞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在不同历史时期动态演进和丰富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以贯之并富有针对性的共同富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成就、部署任务和目标图景方面,针对“共同富裕”的阐述,具有清晰的脉络和明确的要求,强调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新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总纲,是指引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旗帜。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富强、人民富有、社会富庶、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逐步富裕、共建共富。

  二、共同富裕工作实践再深化

  浙江要从省域层面破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之问,扛起“第二个百年”探路者的时代重任。宁波作为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展现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政治担当,初步构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和工作机制。迈入新征程,宁波在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中,要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既关注“富口袋”,又关注“富脑袋”,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三、共同富裕高等教育再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要求建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改革,以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职业要求为依据,打造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宁波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宁波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宁波高校要遵循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规律,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产业链中,以宁波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将专业人才优势及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契合,在推进共富先行市的进程中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王伟忠 为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奋力当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从主动“与世界接轨”到“引领世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对外开放新战略,奋力当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特征的自觉把握,也是对世界经济全球化“逆流”的主动回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宁波的发展崛起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辉煌历史。宁波因海而建,因港而兴,借助港口贸易带动临港制造业发展机制,宁波逐渐成为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大市,深度服务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3位,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元,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进入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第一方阵城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港通天下的宁波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宁波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第一,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共享新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存续度,强化人口竞争力,夯实人力资源的支撑;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实施贸易数字化、城市国际化,增强开放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实施港产城融合战略,推动城市从工业城市向创新中心、从物流枢纽向服务枢纽、从贸易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型。坚定不移稳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发挥宁波港、“义新欧”中欧班列内外联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第三,迎接风险挑战,推动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坚持在对外开放中奉行正确的义利观,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宁波力量和宁波智慧。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对外贸主体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

  (作者张新光 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新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理论逻辑上,我们要辩证地把握“能”“行”“好”的关系,既看到“能”和“行”是因为“好”,还要看到“两个行”要具备主体力量。这里面有三个辩证关系值得思考。

  第一个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两个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掌握理论的主体力量“能”。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两个结合”中使精神上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创新的历史转变。正是因为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才能变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两个行”是因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作为现实场域。“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好不好,主要看能不能契合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能不能解决这个国家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同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整个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华民族呈现出的新面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现实场域,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三个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律等,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改革开放、全面脱贫等一个个中国奇迹的理论底色。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为我们怎样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现成答案。这要求我们要有超越“本本”的自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越发认识到,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聂迎娉 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三个维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怎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才能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指明方向和路径。

  一是在“史”“实”相续中定位典范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实践典范,需要从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应有之义,宁波有基础有条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宁波有独特的思想渊源,阳明心学中万物一体蕴含的人人平等思想,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等,为创造性转化奠定了基础;宁波有丰富的实践传统,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农村、沿海岛屿、城市社区企业等进行的各项民主改革等,为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是在“名”“实”相印中打造典范

  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人民,特点和优势在全过程。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了完整的参与实践。从宁波来看,探索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请你来协商、“甬同心·跟党走”、基层全域治理创新、村民说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等宁波经验、宁波样本;要聚焦“人怎么选”“事怎么议”“策怎么定”“权怎么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名实相印,着力构建一个基层块上集成、阶层条上畅通、全民掌上直达的范本。

  三是在“理”“实”相进中提升典范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对民主的定义,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有力回应,建构了人类民主政治新的话语体系,让民主呈现更加多元的形态和样貌。要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宣传,开展更多实践性研究,走进基层、走到现场,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总结提炼成功做法和丰富经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的建构,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意义、借鉴意义的宁波范式,以理论的完善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创新。

  【作者傅怀锋 为鄞州区社科院(联)党组书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打造美丽宁波贡献力量。

  一、尊重自然,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引领和遵循。绿色发展既是中国今后几十年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任务。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要求,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宁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空间、经济、环境、港城、城乡、人文和制度等“七美融合”为具体方向,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通过打造制造业发达绿色可持续样板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标杆城市、生态文明素养典范城市、“三生融合”“三宜协同”先行市,绘好“大美宁波”工笔画。

  二、顺应自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双碳”工作绿色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宁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为主要路径,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和提升生态碳汇等五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明确制度设计。

  三、保护自然,明确污染防治目标,精准开展科技治污创新

  当前,环境质量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总体还有差距,仍有较大的接续奋斗空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在治气方面,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调整优化能源、产业和运输结构;在治水方面,坚持陆海统筹、水岸同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治废方面,率先完成省级“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同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

  (作者阮芳芳 为宁波财经学院博士、甬江社会科学青年人才)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宁波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11-17 07:34:00

座谈会现场(李磊明摄)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日前,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举行,10位社科理论界代表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大家表示,社科理论界要始终站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方阵”,在学习领会上当好先行者、在宣讲普及上当好带头人、在研究阐释上当好主力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宁波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决策研究和智库建设工作

  作为政府研究机构,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握“七个聚焦”要求,紧紧围绕“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勇担强国复兴的宁波使命”主题,深入开展“六学六增六提升”学习实践活动,发挥职能优势,在学习上做到入脑入心、在宣传上做到聚力聚智、在贯彻上做到见行见效,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决策研究和智库建设的全过程。

  一要深学细悟,坚定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大将“自信自强”作为大会的主题之一,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品格。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牢牢奠定了自信自强的基础和底气,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深刻揭示了“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通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的深入研学,深切感悟、大力弘扬自信自强,以攻坚克难、乘风破浪的干劲闯劲推动实际工作争先创优、勇立潮头。

  二要学用贯通,强化研究主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这对决策咨询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年以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承担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交办的重点任务15项,共形成各类成果65项,获市领导批示累计41人次,决策研究服务成效有效提升。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展现更多高质量的精品成果。在研究选题上要更加科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开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谋划一批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点课题。在研究质量上要更快提升,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调查研究开局开路,摸透摸准实情问题,着力提升对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效转化为全方位推动研究成果高质量的强大动力。

  三要凝心聚魂,塑造智库优势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智库建设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我国国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将牢牢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强化决策咨询研究主业,构建资政产品全链条式服务模式,完善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国家核心智库交流合作,拓展智库平台载体功能,在奋进新征程中努力凸显新型智库应有的作用。当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智库优势,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广泛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深度宣传解读宁波的力度,以宁波新时代发展成就和新征程奋进姿态有力诠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张健 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奋力扛起新时代文化传媒集团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出重要论述,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当前和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们要把首要政治任务放到最高位置,找准坐标方位,锚定发展目标,凝心聚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加有力地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舆论支持、文化力量。

  一是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上有新作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找准工作立足点、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聚焦主责主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担当作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于日常宣传和新闻报道中,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真实的镜头,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有情有景有滋味,见人见事见精神。二是进一步放大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实效。用好各媒体的理论宣传平台,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辅导。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找准与基层工作的切入点、与群众思想的结合点,运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和能接受、愿接受的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在春风化雨中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千家万户。三是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阵地“防线”。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扛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高度警惕和防范所负责领域的重大风险。坚持党媒特性,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真实平实朴实,杜绝各类“低级红”“高级黑”。

  二是在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有新突破

  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全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多次提出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我们要切实摒弃守成心理、保守心态,拿出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气神,实施移动化整体转型、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提升、客户端差异协同发展三大攻坚行动,以更加坚定卓绝的决心和坚决有力的行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在全面丰富文化精神产品供给上有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加有力地助推全民阅读工作和“书香宁波”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全力建强文化阵地,全面挖掘地方文化,全速推动产业发展,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赋能。

  (作者金波 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扛使命勇当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权威界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包括五个方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权威界定。报告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权威界定。一是“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对“未来五年”的定位与目标任务。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第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第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原则作出了战略安排。报告用“五个坚持”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宁波推进“两个先行”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蓝图,为宁波“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战略指引。

  第一,党的二十大为宁波打造先行示范的“重大成果”,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价值遵循与方法指引。省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任务,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相通的。市委提出要在全省“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扛历史使命、勇当探路先锋,并明确在十个方面全力打造重大成果,做到担当示范。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勇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先行探路者”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第二,党的二十大为全市提振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汇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深入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宁波又全面深入开展“六学六增六提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争先进位的志气、攻坚克难的胆气、变革创新的锐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宁波力量。

  (作者李包庚 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展现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宁波要切实把握战略机遇,以畅通内循环为主体、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加强与制造业、开放经济优势相结合,与国家战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相结合,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实践新作为。

  一、主动顺应新趋势,推进产业链重构,夯实现代化产业基础和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度、通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勉励宁波,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着力贯通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增创发展新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科学判断。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要挤压或放弃国际大循环,而是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宁波要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跳出宁波发展宁波”,依托大港口,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支持企业跨产业联合、跨地区协同、跨领域合作,全方位提升开放能级。

  三、准确把握新机遇,打造新型网络平台,提高消费便捷程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依托国内市场,就是要打通阻碍从生产到消费的堵点,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宁波要着重加强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供给、新型场景应用创新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发展、新型数字基建布局建设,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积极推进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示范建设。

  四、积极探索新路径,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内需市场贡献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决策部署,其中第二条便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宁波要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

  (作者钟春洋 为市委党校校委委员)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是百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过程上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合规律性要求;又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需求,具备合目的性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合乎科学性的相互借鉴、融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成果的科学总结和归纳,它是不断发展着的体系,也是持续开放的体系,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中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相适应,需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其时代价值,激发其发展生机。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价值转向的目的性。

  二、理念上具有契合性与融通性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区域和时代,但都是人类文明的优秀产物,具有相当的思想和历史高度,这使得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理念和学理上的相同或洽合之处。比如,在社会理想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为我们勾勒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正是基于理念和学理上的相同和洽合,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华大地找到了传播和实践的舞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

  三、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生动的社会实践和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推进“二者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文化品格。再次,在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凝聚起强大合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强化文化赋能,推动我市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和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夯实文化之基。

  【作者陈建祥 为市社科院(联)副院长、副主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一、共同富裕理论认识再提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基础是富裕,关键是共享,重点是缩小差距。一直以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独到而深刻的洞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在不同历史时期动态演进和丰富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以贯之并富有针对性的共同富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成就、部署任务和目标图景方面,针对“共同富裕”的阐述,具有清晰的脉络和明确的要求,强调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新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总纲,是指引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旗帜。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富强、人民富有、社会富庶、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逐步富裕、共建共富。

  二、共同富裕工作实践再深化

  浙江要从省域层面破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之问,扛起“第二个百年”探路者的时代重任。宁波作为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展现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政治担当,初步构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和工作机制。迈入新征程,宁波在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中,要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既关注“富口袋”,又关注“富脑袋”,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三、共同富裕高等教育再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要求建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改革,以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职业要求为依据,打造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宁波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副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宁波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宁波高校要遵循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规律,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产业链中,以宁波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将专业人才优势及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契合,在推进共富先行市的进程中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王伟忠 为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奋力当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从主动“与世界接轨”到“引领世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对外开放新战略,奋力当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特征的自觉把握,也是对世界经济全球化“逆流”的主动回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宁波的发展崛起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辉煌历史。宁波因海而建,因港而兴,借助港口贸易带动临港制造业发展机制,宁波逐渐成为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大市,深度服务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3位,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元,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进入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第一方阵城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港通天下的宁波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引领者,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宁波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第一,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共享新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存续度,强化人口竞争力,夯实人力资源的支撑;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实施贸易数字化、城市国际化,增强开放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实施港产城融合战略,推动城市从工业城市向创新中心、从物流枢纽向服务枢纽、从贸易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转型。坚定不移稳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发挥宁波港、“义新欧”中欧班列内外联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第三,迎接风险挑战,推动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坚持在对外开放中奉行正确的义利观,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宁波力量和宁波智慧。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对外贸主体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

  (作者张新光 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新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理论逻辑上,我们要辩证地把握“能”“行”“好”的关系,既看到“能”和“行”是因为“好”,还要看到“两个行”要具备主体力量。这里面有三个辩证关系值得思考。

  第一个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两个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掌握理论的主体力量“能”。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两个结合”中使精神上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创新的历史转变。正是因为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才能变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两个行”是因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作为现实场域。“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好不好,主要看能不能契合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能不能解决这个国家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同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整个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华民族呈现出的新面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现实场域,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三个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律等,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改革开放、全面脱贫等一个个中国奇迹的理论底色。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为我们怎样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现成答案。这要求我们要有超越“本本”的自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越发认识到,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聂迎娉 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三个维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怎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才能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指明方向和路径。

  一是在“史”“实”相续中定位典范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实践典范,需要从自身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应有之义,宁波有基础有条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宁波有独特的思想渊源,阳明心学中万物一体蕴含的人人平等思想,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等,为创造性转化奠定了基础;宁波有丰富的实践传统,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农村、沿海岛屿、城市社区企业等进行的各项民主改革等,为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是在“名”“实”相印中打造典范

  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人民,特点和优势在全过程。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了完整的参与实践。从宁波来看,探索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请你来协商、“甬同心·跟党走”、基层全域治理创新、村民说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等宁波经验、宁波样本;要聚焦“人怎么选”“事怎么议”“策怎么定”“权怎么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名实相印,着力构建一个基层块上集成、阶层条上畅通、全民掌上直达的范本。

  三是在“理”“实”相进中提升典范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对民主的定义,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有力回应,建构了人类民主政治新的话语体系,让民主呈现更加多元的形态和样貌。要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宣传,开展更多实践性研究,走进基层、走到现场,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总结提炼成功做法和丰富经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的建构,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意义、借鉴意义的宁波范式,以理论的完善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创新。

  【作者傅怀锋 为鄞州区社科院(联)党组书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打造美丽宁波贡献力量。

  一、尊重自然,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引领和遵循。绿色发展既是中国今后几十年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任务。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要求,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宁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空间、经济、环境、港城、城乡、人文和制度等“七美融合”为具体方向,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通过打造制造业发达绿色可持续样板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标杆城市、生态文明素养典范城市、“三生融合”“三宜协同”先行市,绘好“大美宁波”工笔画。

  二、顺应自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双碳”工作绿色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宁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为主要路径,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和提升生态碳汇等五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明确制度设计。

  三、保护自然,明确污染防治目标,精准开展科技治污创新

  当前,环境质量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总体还有差距,仍有较大的接续奋斗空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在治气方面,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调整优化能源、产业和运输结构;在治水方面,坚持陆海统筹、水岸同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治废方面,率先完成省级“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同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

  (作者阮芳芳 为宁波财经学院博士、甬江社会科学青年人才)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