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周燕
“溪上盛时,碧瓦朱甍,翚耸鳞比,望之如神居。”这是享有“布衣太史”“史学大柱”美誉的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全祖望对故乡——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的动情描述。
走进沙港村,走过沿河打造的太史滨河公园,古石桥、古建筑静立,石板路、村民说事长廊辉映,白墙黛瓦的村居、鳞次栉比的新楼倒映河中。如今,这里古朴风貌尚存,现代风情可见,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跃然眼前。
“这里的历代全氏先贤雕像、全氏宗祠、全祖望塑像、以全祖望名篇《梅花岭记》命名的梅花亭等建筑的新建或修复,都有出钱出力的乡贤身影。”信步南塘河边的沙港村党总支书记全华钧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沙港村以全祖望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古代先贤整合现代资源,培塑乡贤文化,如今乡贤已成为助力家乡发展的坚实力量。
全祖望故居。(陈朝霞周燕摄)
以先贤文化为支点,乡贤不遗余力赓续文脉、留住乡愁。早在2013年,在全国各地的沙港村乡贤就纷纷出资,帮助修缮和扩建全祖望故居及纪念堂、村情村史陈列室,全力打造“祖望故里”金名片。“乡贤们捐款100多万元,重修宗谱,建造了鲒琦亭、牌坊等;还出资推动举办了三届全祖望文化节,让沙港人为自己是全氏后人而骄傲。”全华钧介绍。
在推动新村建设上,乡贤们也功不可没。沙港村2012年启动新村建设时,村级经济困难,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全伟民、全佩忠、许建斌等乡贤知情后,以个人企业作担保向银行贷款,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难题。“如今,新村建设已完成五期,新建1769套住房,全村1690多名户籍人口,人人都分到了新房。”全华钧说,通过新村建设,村民资产水涨船高,村集体收入也从2008年的17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860多万元。
2019年,沙港村在全镇率先成立乡贤理事会,乡贤更尽心尽力回报桑梓。在城区办企业的乡贤理事会副会长龚春峰出资2000余万元,在沙港村投资成立公司,让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乡贤抱团共建幸福家园,让沙港村不仅留住了“根和魂”,还发展成一个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对此,从旧屋搬入新居的92岁村民庄根华感触很深。“如今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村内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菜市场、商场、幼儿园近在咫尺,非常方便。”庄根华说,村集体“腰包”鼓起来了,还资助村里老人居家养老,他一顿饭只要掏2元,就有一荤一素一汤送上门,他和老伴每年还能领到乡贤理事会发放的6000元补助。
记者手记
在沙港村全氏宗祠的门口,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是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文化形态。
这是沙港村培塑乡贤文化的题中之义。在沙港村,乡贤文化深入人心。乡贤作为热爱故土、才能突出、事业有成的群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凝乡情聚合力促发展,用心用情用智活跃在反哺家乡一线,让这一饱含“祖望故里”文化魅力的千年古村,如今有了圈粉的新“IP”。
打好“乡贤牌”,唱响“振兴曲”,沙港村的经验值得借鉴。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