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非遗赋能!老手艺焕发新动力
2022-12-04 16:3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王博/制作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博 通讯员 郑拓

  12月4日上午,鄞州区横溪镇道成岙村的一幢民宅里,村民陈宏义像往常一样赶制箍桶,锯子、刨子、鲁班尺等近20余种工具轮番上阵,凿、拼、箍等十几道工序认真细致。陈宏义往上五代都是箍桶匠,他本人也是市级非遗项目箍桶技艺的传承人。“我家的摆件基本都是客户预定的,箍桶和茶盘至少可以卖上千元。”陈宏义说。

朱金漆木雕“万工轿”。郑拓供图

  道成岙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以朱金漆木雕、箍桶、打鑞、烧酒四项非遗最为有名,特别是朱金漆木雕传承人陈盖洪所制作的“万工轿”曾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为推进共同富裕,该村以“非遗”为纽带,赋能乡村文化“凝心铸魂”,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赶制箍桶。

  道成岙村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200人,这样一个山间小村落,竟藏着四项非遗!采访当日,在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宁科的讲述下,记者逐渐找到了答案。村民陈盖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筹资建造1.3万平方米的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和传承基地,他和团队纯手工打造的“万工轿”,亮相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村民沈福定自幼学习制作锡镴器,身为宁波市级非遗项目打镴技艺传承人的他,成立工作室,在当地多所学校传授技艺……

  文化礼堂展板上生动展示了四位传承人的故事。礼堂内设置非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上百种木雕漆器、锡器和木质用具;礼堂内的舞台和屋顶上,也彰显了朱金漆木雕元素。

“万工轿”亮相央视《国家宝藏》节目。

  “我们村的特色就是非遗,除了文化礼堂,文化墙上绘‘非遗’,主干道上有‘非遗’,就连菜市场、活动室、小公园,也能见到非遗元素。”陈宁科说。在横溪镇的支持下,该村多次邀请文化学者进村座谈,推出红木箍、锡镴花瓶新品展览,设立非遗陈列室、教学场所,“非遗”魅力持续发扬。

非遗陈列馆。

  这两年,“非遗”让道成岙村成功“出圈”,除了上述四大非遗项目全面推广,当地流传下来的舞狮、彩灯扎制、竹器制作等非遗项目也纷至沓来。一时间,村里掀起非遗热潮,聚集了一大批技艺“达人”。大学毕业后,村民肖旭东拜陈盖洪为师,经过三年磨练如今雕刻技艺已经非常精湛;村民陈龙是一名油漆匠,尤其擅长在毫厘间传承东方美学;村民任明浩和任忠浩靠一手竹器制作技艺,增收颇丰;村民沈娜致力于舞狮非遗项目研究,获评“鄞州区优秀教师”……

  入冬后,道成岙烧酒供不应求。作为该项目区级传承人的村民沈芝定,经常与邻里乡亲交流酿酒技艺,已带动六户村民创业,所酿白药烧酒更是有口皆碑。

  记者手记

  近年来,和“非遗”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非遗不是一种单独、抽象的文化,而是生活化的文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道成岙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四项非遗传承项目,该村不少村民都拥有“独门技艺”和“绝活”,且传统手工技艺已经成为他们的致富法宝。用村民陈宏义的话来说,“以前,做出来的是手工品,如今成了‘艺术品’”。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非遗赋能!老手艺焕发新动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12-04 16:38:00

王博/制作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博 通讯员 郑拓

  12月4日上午,鄞州区横溪镇道成岙村的一幢民宅里,村民陈宏义像往常一样赶制箍桶,锯子、刨子、鲁班尺等近20余种工具轮番上阵,凿、拼、箍等十几道工序认真细致。陈宏义往上五代都是箍桶匠,他本人也是市级非遗项目箍桶技艺的传承人。“我家的摆件基本都是客户预定的,箍桶和茶盘至少可以卖上千元。”陈宏义说。

朱金漆木雕“万工轿”。郑拓供图

  道成岙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以朱金漆木雕、箍桶、打鑞、烧酒四项非遗最为有名,特别是朱金漆木雕传承人陈盖洪所制作的“万工轿”曾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为推进共同富裕,该村以“非遗”为纽带,赋能乡村文化“凝心铸魂”,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赶制箍桶。

  道成岙村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200人,这样一个山间小村落,竟藏着四项非遗!采访当日,在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宁科的讲述下,记者逐渐找到了答案。村民陈盖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筹资建造1.3万平方米的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和传承基地,他和团队纯手工打造的“万工轿”,亮相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村民沈福定自幼学习制作锡镴器,身为宁波市级非遗项目打镴技艺传承人的他,成立工作室,在当地多所学校传授技艺……

  文化礼堂展板上生动展示了四位传承人的故事。礼堂内设置非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上百种木雕漆器、锡器和木质用具;礼堂内的舞台和屋顶上,也彰显了朱金漆木雕元素。

“万工轿”亮相央视《国家宝藏》节目。

  “我们村的特色就是非遗,除了文化礼堂,文化墙上绘‘非遗’,主干道上有‘非遗’,就连菜市场、活动室、小公园,也能见到非遗元素。”陈宁科说。在横溪镇的支持下,该村多次邀请文化学者进村座谈,推出红木箍、锡镴花瓶新品展览,设立非遗陈列室、教学场所,“非遗”魅力持续发扬。

非遗陈列馆。

  这两年,“非遗”让道成岙村成功“出圈”,除了上述四大非遗项目全面推广,当地流传下来的舞狮、彩灯扎制、竹器制作等非遗项目也纷至沓来。一时间,村里掀起非遗热潮,聚集了一大批技艺“达人”。大学毕业后,村民肖旭东拜陈盖洪为师,经过三年磨练如今雕刻技艺已经非常精湛;村民陈龙是一名油漆匠,尤其擅长在毫厘间传承东方美学;村民任明浩和任忠浩靠一手竹器制作技艺,增收颇丰;村民沈娜致力于舞狮非遗项目研究,获评“鄞州区优秀教师”……

  入冬后,道成岙烧酒供不应求。作为该项目区级传承人的村民沈芝定,经常与邻里乡亲交流酿酒技艺,已带动六户村民创业,所酿白药烧酒更是有口皆碑。

  记者手记

  近年来,和“非遗”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非遗不是一种单独、抽象的文化,而是生活化的文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道成岙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四项非遗传承项目,该村不少村民都拥有“独门技艺”和“绝活”,且传统手工技艺已经成为他们的致富法宝。用村民陈宏义的话来说,“以前,做出来的是手工品,如今成了‘艺术品’”。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