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2023-01-06 08:1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3宁波两会

  6日上午8点15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记者问:就业是民生关切。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因素影响,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三季度城镇失业率总体比二季度下降,但进入四季度失业率又有所上升。请问,宁波就业情况如何?下步就业工作怎么做?

  宁波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苗: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工程。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城镇登记失业率1.9%,相比2021年底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这篇文章。

  具体来说,就是聚焦“四个最”,做到“四个有”。

  一是聚焦“最易就业”,不断提升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让广大劳动者“就”有岗位。我们将制定出台宁波市“稳定”扩大就业的综合政策,创新“政府示范、企业挖潜、机构协同”就业岗位供给模式,加大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完善灵活就业综合保障体系,以创业促就业,强化扶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是聚焦“最有奔头”,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劳动者“就”有技能。宁波的产业特点决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就业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今年,我们将在“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围绕“人人有技能”的目标,依托各级各类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机构、企业,通过新型学徒制培养、公共实训、大师带徒等方法,开展覆盖高校大学生、企业职工、来甬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让产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互促共进。

  三是聚焦“最优服务”,建立健全暖心温馨的就业服务链,让广大劳动者“就”有帮扶。我们将构建“全域+均等+个性”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全年“不断线”招聘活动,打造身边的就业市场,提供不打烊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宁波亲家园”行动,提供“一站式”服务,让青年才俊奔“甬”而来,好就业、就好业。

  四是聚焦“最具安心”,深化完善权益保障体系,让广大劳动者“就”有保障。我们将统筹优化政府主导、商业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个人养老金国家试点,扩大“灵活保”受益范围;同时,健全劳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打造欠薪治理宁波模式,让广大劳动者在甬就业、安“薪”无忧。

  记者代网民问:近日,教育部设立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宁波成功入围。请问毛局长,这对宁波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宁波的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答:您好!宁波获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表明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宁波基础教育在谋篇布局、提高育人质量、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新进展,更好地实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优化“立德树人”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民生实事。下步,宁波基础教育要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去探索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宁波样板。主要将聚焦“三个方向”,实现“三大转变”。

  第一,聚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工程列为市民生实事项目,每年平均投入25亿、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3.5万个左右,至今,“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全市义务段中小学公办学校就读率(含政府购买学位)达到96.8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2.8%,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97.27%,义务段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78%,近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在120个城市中位列第五。但是,“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占比达到60%,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达到100%,让家门口的“优质园”和“好学校”越来越多。

  第二,聚焦优质高效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特别是上阶段作为义务教育领域的一项重磅改革,“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各地各校充分认识到“双减”的“减”是一个系统思维,蕴含着高层次的“增”,要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核心要义。去年4月份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代,要建立起课内课后并进、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协同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学段的有机衔接、学科的横向配合。我们将通过建立市区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设立课程改革专项和培育课堂教学好教师等举措,加快推进好课、好项目和好教师的培育,分学段探索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当然,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我们将持续推进强师行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努力让广大教师转变成为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第三,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从“三好生”到“五好生”的转变。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教育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拨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障碍,亟待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过去几年,宁波在“五育并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学生成长指导体系,成立中小学体育、艺术、美术、劳动、综艺“五个教学指导中心”,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重构良好的育人生态。同时,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学生多元评价机制,要向品德要分数;向健康要分数;向体艺特长要分数;向创新、劳动实践要分数,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3年,宁波基础教育将以更大的步伐,奋勇前进,再攀高峰。

  记者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那么,您对于明年促消费工作有什么考虑?

  宁波市商务局局长张延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将着力扩大内需放在202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乙类乙管”方案的全面落实,我市疫情防控处在转段关键期,给居民消费行为带来了超预期的冲击,也使得我市消费市场短期承载了较大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促进工作,提出要积极抢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带来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宁波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消费、愿消费、乐消费。对于明年的促消费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让传统消费更“稳”。市县两级统筹安排2亿元资金,发放新一轮电子消费券,并进一步优化券种设置(如,新设置“留甬过年券”,投入资金1000万元,保障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波过好年),推广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加快推动商超、餐饮、文旅、家电等行业复苏。我们围绕春节等重要节点,联合发改、文旅、交通、人社、体育等部门,实施“人潮甬动、红火迎春”系列活动,加快推进“网上年货节”、庙会、文旅迎新、活力商圈迎新等线上线下各类活动,进一步集聚人气,激发消费热点。我们将出台实施更大力度消费新政,扩大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给宁波市民带来更多的购物实惠。

  二是让消费场景更“多”。我们注重为市民提供优质多元的消费场景,重点围绕天一商圈、东部商圈“双中心”、南部商圈和江北湾头商圈“双协同”建设,不断注入文化、时尚、创意、休闲等新消费元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国级地标性商圈。我们通过建优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加快东鼓道、南塘老街、水街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示范引领,推进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打造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地标。同时,我们还不断提升夜间经济品质,丰富“夜间购物、夜间美食、夜间娱乐”等业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夜间经济地标商圈、特色街区,打响“夜色甬城”消费品牌。

  三是让消费品牌更“靓”。我们不断加大国际品牌的挖掘力度,全力引进国内外品牌在宁波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连锁店,让市民在宁波就能买到国际知名品牌。我们抢抓国潮国风、数字化浪潮的契机,深度挖掘和保护宁波老字号品牌资源,鼓励开展创意设计、跨界合作、线上营销,“一品一策”帮扶老字号创新发展,让它们能再续新传奇、再创新活力。我们聚焦增强原创性品牌影响力,支持品质甬货自创品牌,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塑造一批甬货潮牌,让宁波品牌走向世界。

  四是让新型消费更“潮”。我们注重新型消费业态培育,高质量建设前洋直播电商经济核心区,积极招引全国头部直播平台、MCN机构等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本土品牌企业,加快形成“甬上好货”直播品牌集群。我们通过推动“直播+”多场景融合应用,聚集宁波纺织服装、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扩大本地产品直播营销,让更多宁波制造走向世界。同时,我们还持续开展“数字赋能新零售”行动,推动阪急百货、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销售+体验”“展示+交易”等新零售模式转变,发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从而满足宁波市民的多元消费需求。

  总之,我们将努力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组合拳,真正让消费市场红火起来、旺盛起来,让城市的烟火气燃起来。

  记者问:在宁波“港产城文”融合发展中,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人也认为宁波最薄弱的也在这个方面,对此,您怎么看?下步,文旅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新打算?

  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局长詹荣胜答:宁波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城市文脉源远流长,拥有河姆渡、井头山等意义重大的史前遗址,传承着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基因,诞生过众多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发展公共文化、传承城市文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文化建设成果与广大市民的现实需求相比,与宁波丰厚的文化资源相比,与宁波的能级地位、与“港、产、城”这三大硬核实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落差。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文旅部门将重点做好“四个一批”的工作:

  一是建设谋划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去年,市委文化工作会议发布了未来几年宁波将要建设的十大文化地标项目,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天一阁博物馆南馆,完成河海博物馆、市文化馆新馆的立项工作,开展市非遗馆、宁波新音乐厅的前期谋划,可以向广大市民保证的是,我们将以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这批文化项目的功能定位、选址布局、风貌设计,争取让它们成为城市最醒目的地标、最闪亮的名片。

  二是提质扩面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不光是写在书里、藏在馆里、埋在土里,更要落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因此,今年我们还将推进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扩面工作。首先是文化场馆开放要“加时”,延长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各级文化馆的开放时间,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的夜间开放,延长时间不低于总开放时间的40%;其次是文化资源下基层要“加餐”,全市将共为基层社区送戏4000场、送展览讲座1000场;然后是全民艺术普及要“加码”,各级文化馆要举办“艺术夜校”“假日艺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艺术普及服务,设立全民艺术普及季和“宁波群星奖”,举办“一人一艺”年度盛典和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大赛。

  三是保护传承一批重要文化遗存。特别要做好河姆渡、井头山、大运河这三大核心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今年是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作为宁波最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我们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推进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井头山是近年来宁波最突出的考古成果之一,今年将继续实施二期考古发掘,期待有更多成果出现;大运河是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我们将深化制度性保护,完成《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修订,推进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四是解码推广一批特色文化基因。今年,我们将重点聚焦王阳明、王安石这两位“王先生”,精心打磨阳明文化、安石文化两大IP。阳明文化方面,将会同其他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市),推进建设阳明纪念馆、阳明学舍、姚江书院,同时,加大阳明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继续举办世界阳明学大会,发布《阳明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开发一批“阳明心学”跨省跨市旅游线路,举办阳明文化系列讲座、论坛;王安石文化方面,将举办王安石文化节,创作一批关于王安石生平事迹的文艺精品,开发“王安石经游之路”等文旅研学产品,让先贤的精神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近广大市民群众。

  相关报道: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局长通道”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1-06 08:12:00

  6日上午8点15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记者问:就业是民生关切。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因素影响,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三季度城镇失业率总体比二季度下降,但进入四季度失业率又有所上升。请问,宁波就业情况如何?下步就业工作怎么做?

  宁波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苗: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工程。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城镇登记失业率1.9%,相比2021年底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这篇文章。

  具体来说,就是聚焦“四个最”,做到“四个有”。

  一是聚焦“最易就业”,不断提升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让广大劳动者“就”有岗位。我们将制定出台宁波市“稳定”扩大就业的综合政策,创新“政府示范、企业挖潜、机构协同”就业岗位供给模式,加大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完善灵活就业综合保障体系,以创业促就业,强化扶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是聚焦“最有奔头”,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劳动者“就”有技能。宁波的产业特点决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就业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今年,我们将在“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围绕“人人有技能”的目标,依托各级各类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机构、企业,通过新型学徒制培养、公共实训、大师带徒等方法,开展覆盖高校大学生、企业职工、来甬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让产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互促共进。

  三是聚焦“最优服务”,建立健全暖心温馨的就业服务链,让广大劳动者“就”有帮扶。我们将构建“全域+均等+个性”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全年“不断线”招聘活动,打造身边的就业市场,提供不打烊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宁波亲家园”行动,提供“一站式”服务,让青年才俊奔“甬”而来,好就业、就好业。

  四是聚焦“最具安心”,深化完善权益保障体系,让广大劳动者“就”有保障。我们将统筹优化政府主导、商业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个人养老金国家试点,扩大“灵活保”受益范围;同时,健全劳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打造欠薪治理宁波模式,让广大劳动者在甬就业、安“薪”无忧。

  记者代网民问:近日,教育部设立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宁波成功入围。请问毛局长,这对宁波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宁波的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答:您好!宁波获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表明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宁波基础教育在谋篇布局、提高育人质量、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新进展,更好地实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优化“立德树人”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民生实事。下步,宁波基础教育要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去探索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宁波样板。主要将聚焦“三个方向”,实现“三大转变”。

  第一,聚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工程列为市民生实事项目,每年平均投入25亿、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3.5万个左右,至今,“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全市义务段中小学公办学校就读率(含政府购买学位)达到96.8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2.8%,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97.27%,义务段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78%,近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在120个城市中位列第五。但是,“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占比达到60%,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达到100%,让家门口的“优质园”和“好学校”越来越多。

  第二,聚焦优质高效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特别是上阶段作为义务教育领域的一项重磅改革,“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各地各校充分认识到“双减”的“减”是一个系统思维,蕴含着高层次的“增”,要聚焦学校主阵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核心要义。去年4月份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代,要建立起课内课后并进、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协同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学段的有机衔接、学科的横向配合。我们将通过建立市区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设立课程改革专项和培育课堂教学好教师等举措,加快推进好课、好项目和好教师的培育,分学段探索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当然,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我们将持续推进强师行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努力让广大教师转变成为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第三,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从“三好生”到“五好生”的转变。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教育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拨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障碍,亟待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过去几年,宁波在“五育并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学生成长指导体系,成立中小学体育、艺术、美术、劳动、综艺“五个教学指导中心”,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重构良好的育人生态。同时,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学生多元评价机制,要向品德要分数;向健康要分数;向体艺特长要分数;向创新、劳动实践要分数,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3年,宁波基础教育将以更大的步伐,奋勇前进,再攀高峰。

  记者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那么,您对于明年促消费工作有什么考虑?

  宁波市商务局局长张延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将着力扩大内需放在202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乙类乙管”方案的全面落实,我市疫情防控处在转段关键期,给居民消费行为带来了超预期的冲击,也使得我市消费市场短期承载了较大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促进工作,提出要积极抢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带来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宁波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消费、愿消费、乐消费。对于明年的促消费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让传统消费更“稳”。市县两级统筹安排2亿元资金,发放新一轮电子消费券,并进一步优化券种设置(如,新设置“留甬过年券”,投入资金1000万元,保障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波过好年),推广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加快推动商超、餐饮、文旅、家电等行业复苏。我们围绕春节等重要节点,联合发改、文旅、交通、人社、体育等部门,实施“人潮甬动、红火迎春”系列活动,加快推进“网上年货节”、庙会、文旅迎新、活力商圈迎新等线上线下各类活动,进一步集聚人气,激发消费热点。我们将出台实施更大力度消费新政,扩大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给宁波市民带来更多的购物实惠。

  二是让消费场景更“多”。我们注重为市民提供优质多元的消费场景,重点围绕天一商圈、东部商圈“双中心”、南部商圈和江北湾头商圈“双协同”建设,不断注入文化、时尚、创意、休闲等新消费元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国级地标性商圈。我们通过建优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加快东鼓道、南塘老街、水街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示范引领,推进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打造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地标。同时,我们还不断提升夜间经济品质,丰富“夜间购物、夜间美食、夜间娱乐”等业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夜间经济地标商圈、特色街区,打响“夜色甬城”消费品牌。

  三是让消费品牌更“靓”。我们不断加大国际品牌的挖掘力度,全力引进国内外品牌在宁波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连锁店,让市民在宁波就能买到国际知名品牌。我们抢抓国潮国风、数字化浪潮的契机,深度挖掘和保护宁波老字号品牌资源,鼓励开展创意设计、跨界合作、线上营销,“一品一策”帮扶老字号创新发展,让它们能再续新传奇、再创新活力。我们聚焦增强原创性品牌影响力,支持品质甬货自创品牌,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塑造一批甬货潮牌,让宁波品牌走向世界。

  四是让新型消费更“潮”。我们注重新型消费业态培育,高质量建设前洋直播电商经济核心区,积极招引全国头部直播平台、MCN机构等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本土品牌企业,加快形成“甬上好货”直播品牌集群。我们通过推动“直播+”多场景融合应用,聚集宁波纺织服装、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扩大本地产品直播营销,让更多宁波制造走向世界。同时,我们还持续开展“数字赋能新零售”行动,推动阪急百货、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销售+体验”“展示+交易”等新零售模式转变,发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从而满足宁波市民的多元消费需求。

  总之,我们将努力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组合拳,真正让消费市场红火起来、旺盛起来,让城市的烟火气燃起来。

  记者问:在宁波“港产城文”融合发展中,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人也认为宁波最薄弱的也在这个方面,对此,您怎么看?下步,文旅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新打算?

  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局长詹荣胜答:宁波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城市文脉源远流长,拥有河姆渡、井头山等意义重大的史前遗址,传承着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基因,诞生过众多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发展公共文化、传承城市文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文化建设成果与广大市民的现实需求相比,与宁波丰厚的文化资源相比,与宁波的能级地位、与“港、产、城”这三大硬核实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落差。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文旅部门将重点做好“四个一批”的工作:

  一是建设谋划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去年,市委文化工作会议发布了未来几年宁波将要建设的十大文化地标项目,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天一阁博物馆南馆,完成河海博物馆、市文化馆新馆的立项工作,开展市非遗馆、宁波新音乐厅的前期谋划,可以向广大市民保证的是,我们将以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这批文化项目的功能定位、选址布局、风貌设计,争取让它们成为城市最醒目的地标、最闪亮的名片。

  二是提质扩面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不光是写在书里、藏在馆里、埋在土里,更要落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因此,今年我们还将推进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扩面工作。首先是文化场馆开放要“加时”,延长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各级文化馆的开放时间,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的夜间开放,延长时间不低于总开放时间的40%;其次是文化资源下基层要“加餐”,全市将共为基层社区送戏4000场、送展览讲座1000场;然后是全民艺术普及要“加码”,各级文化馆要举办“艺术夜校”“假日艺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艺术普及服务,设立全民艺术普及季和“宁波群星奖”,举办“一人一艺”年度盛典和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大赛。

  三是保护传承一批重要文化遗存。特别要做好河姆渡、井头山、大运河这三大核心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今年是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作为宁波最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我们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推进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井头山是近年来宁波最突出的考古成果之一,今年将继续实施二期考古发掘,期待有更多成果出现;大运河是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我们将深化制度性保护,完成《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修订,推进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四是解码推广一批特色文化基因。今年,我们将重点聚焦王阳明、王安石这两位“王先生”,精心打磨阳明文化、安石文化两大IP。阳明文化方面,将会同其他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市),推进建设阳明纪念馆、阳明学舍、姚江书院,同时,加大阳明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继续举办世界阳明学大会,发布《阳明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开发一批“阳明心学”跨省跨市旅游线路,举办阳明文化系列讲座、论坛;王安石文化方面,将举办王安石文化节,创作一批关于王安石生平事迹的文艺精品,开发“王安石经游之路”等文旅研学产品,让先贤的精神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近广大市民群众。

  相关报道: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局长通道”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