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局长通道”
2023-01-06 10:1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今天上午,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第二场“局长通道”开启。

  记者问:制造业对宁波至关重要,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GDP、税收和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请问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答:制造业是宁波的基础和优势,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当年9月发布了《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到2026年,力争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要实现倍增。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质量奖要实现零的突破。

  2022年是开局之年,已经取得了较好进展,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石墨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经完成了一个零的突破,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1家。

  2023年是关键之年,主要是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紧盯“321”目标,重点抓好“四个大”。

  一是打造大集群,就是要在加快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突出“321”重大方向。“3”就是突出打造稀土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石化等三个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力争产值增长20%以上。“2”就是突出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事关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力争二大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1”就是突出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多个百亿级集群,积极争创省“新星”产业集群和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是建设大项目,就是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重点抓好十个百亿级、百个十亿级、千个亿元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尤其要紧盯三个关键节点,加快谋划招引、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大项目各300个,力争全年工业投资突破1600亿元。

  三是培育大企业,就是要以“大优强、绿新高”为重点,加快各类企业上规、上云、上市、上榜。支持更多龙头企业列入国家和全省的一流企业培育库。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总量达到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达到400家。

  四是推进大整治,就是要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契机,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大腾挪、大整治、大提升。初步形成由“20个战略性产业园和70个工业社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探索开展“零碳工厂”创建。力争新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400家。

  总之,我们将努力推动宁波的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多做贡献。

  记者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请问,如何评价宁波的创新水平,下一步宁波又将如何塑造创新新优势、新动能?

  宁波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答: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因为历史的原因,宁波一直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布局,成为宁波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和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短板。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们科技系统也积极努力,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补上这个短板:

  一是打造大空间,提升科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广度。在宁波的母亲河——甬江两岸,城市最好的地段,布局建设甬江科创区,规划面积197平方公里,上周四(12.29)正式启动建设。提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总体定位,打造“科创主平台、人才新高地、都市未来城”三大主体功能。在这个大空间里,已经拥有了宁波大学、中科院材料所等机构,我们将不断植入高能级的科研院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不断提高科创浓度,将形成了国家高新区、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高度集聚的板块优势。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甬江科创区的形状就像一把火炬,预示着科创将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二是培育大主体,锻造区域创新平台的高度。我们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建设思路进行了调整,从“广撒网、多种树”向“集中力量打造高端平台”转变。在支持提升现有科研院所基础上,再聚力两个科创大平台。一个是甬江实验室,总投资260亿元,要建成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另一个是东方理工大学,总投资460亿元,要建成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举措上两个特点:一是投入大,举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力办大事,两个科创平台的投入都是宁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二是机制活,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优势,方向选择、人才评价、资金使用、待遇激励等充分授权,由科学家说了算。通过百亿级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创平台的高原造峰,希望为宁波突破“卡脖子”、发展“高精尖”注入蓬勃动力!

  三是瞄准新方向,挖掘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度。我们将不断根据宁波产业基础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选择部分领域予以专项支持。近期我们选择了海洋材料、力学+、数字孪生等方向。我们将依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和浙大软件学院等单位,建设数字孪生研究院;依托宁波材料所,推动海洋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宁波大学,重点打造力学+学科。聚焦几个重点方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产出更多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四是建设大梯队,培育科创主力军的厚度。企业是我市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宁波的优势,全市91.4%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5%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我们将面向上万家的规上企业、5300家高新技术企业、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04家大优强培育企业、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队,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工作体系,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更强研发中心、开展更多研发活动、研制更好创新产品,总之,让企业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后劲!

  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离不开代表委员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欢迎给我们多提意见建议,我们会认真研究落实。

  记者提问: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快速发展,吞吐量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以北仑为代表的临港区域也饱受集卡围城、堆场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请问下步我们有哪些举措进行应对?

  宁波市交通局局长胡海达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北仑工作,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像富春江路、进港路等路段,常常是两侧停满了集卡车,硬生生把三车道挤成了单车道,广大群众对此有诉求、有怨言我完全理解,并且感同身受。可以说集卡围城、堆场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北仑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到了不得不破的地步。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疏运体量庞大。去年北仑四个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是2845万标箱,占到整个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92%。为保障这些集装箱的疏运,常年在区里运行的集卡是1.6万辆,需要同等体量的停车场和超过4100亩的港外堆场进行匹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施配套能力有欠缺。目前,北仑辖区内70%的港外堆场、58%的集卡停车场集中在主城区周边,集卡停车位不到1万个,而且“两场”分布散、单体规模小,极大占用了城区空间资源,增加了转驳运输距离,影响了城区正常运行。

  当前我们正会同北仑区,积极采取相关举措予以纾解。

  第一个是畅通两大“主动脉”,包括疏港高速和进港铁路,引导集卡车辆就近上专用通道,减少城区拥堵。疏港高速方面,今年我们将全面开工2个项目,一个是杭甬高速复线三期工程,这个项目贯穿北仑的北片区,与杭甬复线一期工程以及六横大桥相接,今后北仑、大榭港区的货物可以走这个通道,抵达绍兴、杭州等地。另一个是象山湾疏港高速东延工程,它主要是串联六横大桥和甬台温高速复线,为穿山、梅山港区提供南向的集疏运通道。这一北一南两条疏港高速建成后,北仑区域的高速路网将形成一个“闭环”,大量集装箱不用再穿城而过,而是绕城通行。进港铁路方面,重点也是推进2个项目。一个是北仑支线复线,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另一个是梅山铁路支线,明年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这两条进港铁路建成后,我们的海铁联运能力将有一个实质性提升,缓解城区集卡运输压力。

  第二个是完善港区内和港区外这两大区域的“两场”布局。其中,在北仑区内,我们力争做到“该腾退的腾退,该整合的整合,该新建的新建”。去年来,通过北仑区的努力,已经建成了横浦、北坝、峙南等一批停车场项目,新增停车位5260个,不少居民反映道路通畅了不少,集卡乱停和噪声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工建设华峙、灰库、半山三个综合性物流基地,预计新增停车位2700个、堆场面积700亩,继续推动“两场”东移,减少集卡穿城。在北仑区外,我们目前初步规划了“一岛六中心”的“卫星仓库”。其中的“一岛三中心”考虑设置在市域北部,包括七姊八妹岛、慈溪以及余姚,主要是分流杭绍方向的货流(设置堆场821亩,海关监管仓3个,总计450亩;集卡停车位900个)。其他的“三中心”考虑设置在市域南部,包括鄞州滨海、宁海塔山和南湾,主要是分流台温、金义方向的货流(设置堆场1193亩,海关监管仓3个,总计450亩;集卡停车位1300个)。另外从远期看,我们考虑在金华等地布局一批“两场”,进一步纾解我市的疏运压力。

  第三个是优化两方面的管理服务。一方面,用好数字化手段。前期北仑区已经开发了“智序港城”这个数字化应用,下步重点是打通各领域数据,实现对集卡运输的全过程实时监测,让车辆“少空跑、少乱停”。同时,我们将积极应用多层停车、多层堆箱等先进模式,加快实现立体停放,力争场站利用率提升20%以上。另一方面,提供便捷化服务。梅山的北坝司机之家已经于去年11月建成投用,受到了广大司机的好评。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好峙南等新一批“司机之家”,为广大司机提供食宿、通勤、加油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之,我们将和北仑区一道,积极推动集疏运通道和“两场”布局优化,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相关新闻: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局长通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1-06 10:17:00

  今天上午,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第二场“局长通道”开启。

  记者问:制造业对宁波至关重要,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GDP、税收和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请问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答:制造业是宁波的基础和优势,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当年9月发布了《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到2026年,力争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要实现倍增。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质量奖要实现零的突破。

  2022年是开局之年,已经取得了较好进展,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石墨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经完成了一个零的突破,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1家。

  2023年是关键之年,主要是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紧盯“321”目标,重点抓好“四个大”。

  一是打造大集群,就是要在加快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突出“321”重大方向。“3”就是突出打造稀土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石化等三个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力争产值增长20%以上。“2”就是突出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事关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力争二大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1”就是突出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多个百亿级集群,积极争创省“新星”产业集群和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是建设大项目,就是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重点抓好十个百亿级、百个十亿级、千个亿元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尤其要紧盯三个关键节点,加快谋划招引、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大项目各300个,力争全年工业投资突破1600亿元。

  三是培育大企业,就是要以“大优强、绿新高”为重点,加快各类企业上规、上云、上市、上榜。支持更多龙头企业列入国家和全省的一流企业培育库。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总量达到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达到400家。

  四是推进大整治,就是要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契机,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大腾挪、大整治、大提升。初步形成由“20个战略性产业园和70个工业社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探索开展“零碳工厂”创建。力争新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400家。

  总之,我们将努力推动宁波的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多做贡献。

  记者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请问,如何评价宁波的创新水平,下一步宁波又将如何塑造创新新优势、新动能?

  宁波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答: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因为历史的原因,宁波一直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布局,成为宁波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和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短板。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们科技系统也积极努力,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补上这个短板:

  一是打造大空间,提升科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广度。在宁波的母亲河——甬江两岸,城市最好的地段,布局建设甬江科创区,规划面积197平方公里,上周四(12.29)正式启动建设。提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总体定位,打造“科创主平台、人才新高地、都市未来城”三大主体功能。在这个大空间里,已经拥有了宁波大学、中科院材料所等机构,我们将不断植入高能级的科研院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不断提高科创浓度,将形成了国家高新区、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高度集聚的板块优势。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甬江科创区的形状就像一把火炬,预示着科创将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二是培育大主体,锻造区域创新平台的高度。我们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建设思路进行了调整,从“广撒网、多种树”向“集中力量打造高端平台”转变。在支持提升现有科研院所基础上,再聚力两个科创大平台。一个是甬江实验室,总投资260亿元,要建成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另一个是东方理工大学,总投资460亿元,要建成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举措上两个特点:一是投入大,举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力办大事,两个科创平台的投入都是宁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二是机制活,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优势,方向选择、人才评价、资金使用、待遇激励等充分授权,由科学家说了算。通过百亿级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科创平台的高原造峰,希望为宁波突破“卡脖子”、发展“高精尖”注入蓬勃动力!

  三是瞄准新方向,挖掘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度。我们将不断根据宁波产业基础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选择部分领域予以专项支持。近期我们选择了海洋材料、力学+、数字孪生等方向。我们将依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和浙大软件学院等单位,建设数字孪生研究院;依托宁波材料所,推动海洋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宁波大学,重点打造力学+学科。聚焦几个重点方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产出更多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四是建设大梯队,培育科创主力军的厚度。企业是我市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宁波的优势,全市91.4%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5%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我们将面向上万家的规上企业、5300家高新技术企业、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04家大优强培育企业、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队,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工作体系,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更强研发中心、开展更多研发活动、研制更好创新产品,总之,让企业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后劲!

  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离不开代表委员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欢迎给我们多提意见建议,我们会认真研究落实。

  记者提问: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快速发展,吞吐量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以北仑为代表的临港区域也饱受集卡围城、堆场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请问下步我们有哪些举措进行应对?

  宁波市交通局局长胡海达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北仑工作,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像富春江路、进港路等路段,常常是两侧停满了集卡车,硬生生把三车道挤成了单车道,广大群众对此有诉求、有怨言我完全理解,并且感同身受。可以说集卡围城、堆场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北仑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到了不得不破的地步。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疏运体量庞大。去年北仑四个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是2845万标箱,占到整个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92%。为保障这些集装箱的疏运,常年在区里运行的集卡是1.6万辆,需要同等体量的停车场和超过4100亩的港外堆场进行匹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施配套能力有欠缺。目前,北仑辖区内70%的港外堆场、58%的集卡停车场集中在主城区周边,集卡停车位不到1万个,而且“两场”分布散、单体规模小,极大占用了城区空间资源,增加了转驳运输距离,影响了城区正常运行。

  当前我们正会同北仑区,积极采取相关举措予以纾解。

  第一个是畅通两大“主动脉”,包括疏港高速和进港铁路,引导集卡车辆就近上专用通道,减少城区拥堵。疏港高速方面,今年我们将全面开工2个项目,一个是杭甬高速复线三期工程,这个项目贯穿北仑的北片区,与杭甬复线一期工程以及六横大桥相接,今后北仑、大榭港区的货物可以走这个通道,抵达绍兴、杭州等地。另一个是象山湾疏港高速东延工程,它主要是串联六横大桥和甬台温高速复线,为穿山、梅山港区提供南向的集疏运通道。这一北一南两条疏港高速建成后,北仑区域的高速路网将形成一个“闭环”,大量集装箱不用再穿城而过,而是绕城通行。进港铁路方面,重点也是推进2个项目。一个是北仑支线复线,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另一个是梅山铁路支线,明年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这两条进港铁路建成后,我们的海铁联运能力将有一个实质性提升,缓解城区集卡运输压力。

  第二个是完善港区内和港区外这两大区域的“两场”布局。其中,在北仑区内,我们力争做到“该腾退的腾退,该整合的整合,该新建的新建”。去年来,通过北仑区的努力,已经建成了横浦、北坝、峙南等一批停车场项目,新增停车位5260个,不少居民反映道路通畅了不少,集卡乱停和噪声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工建设华峙、灰库、半山三个综合性物流基地,预计新增停车位2700个、堆场面积700亩,继续推动“两场”东移,减少集卡穿城。在北仑区外,我们目前初步规划了“一岛六中心”的“卫星仓库”。其中的“一岛三中心”考虑设置在市域北部,包括七姊八妹岛、慈溪以及余姚,主要是分流杭绍方向的货流(设置堆场821亩,海关监管仓3个,总计450亩;集卡停车位900个)。其他的“三中心”考虑设置在市域南部,包括鄞州滨海、宁海塔山和南湾,主要是分流台温、金义方向的货流(设置堆场1193亩,海关监管仓3个,总计450亩;集卡停车位1300个)。另外从远期看,我们考虑在金华等地布局一批“两场”,进一步纾解我市的疏运压力。

  第三个是优化两方面的管理服务。一方面,用好数字化手段。前期北仑区已经开发了“智序港城”这个数字化应用,下步重点是打通各领域数据,实现对集卡运输的全过程实时监测,让车辆“少空跑、少乱停”。同时,我们将积极应用多层停车、多层堆箱等先进模式,加快实现立体停放,力争场站利用率提升20%以上。另一方面,提供便捷化服务。梅山的北坝司机之家已经于去年11月建成投用,受到了广大司机的好评。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好峙南等新一批“司机之家”,为广大司机提供食宿、通勤、加油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之,我们将和北仑区一道,积极推动集疏运通道和“两场”布局优化,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相关新闻: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