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出炉。截至2022年底,宁波市常住人口达961.8万,较前一年的954.4万增加7.4万,距离千万人口更近了一步。
尽管增量并未“跑赢”省会杭州,但在穷追不舍下,宁波较温州的常住人口规模差距从之前的10.1万缩小至6.1万。浙江人口第二城的称号,正向宁波招手。
人口数据是观察区域发展潜力的一扇窗口。在老龄化、低生育率、总人口数量面临负增长的背景下,各地如何实现人口增长目标?“催生”、“抢人”政策频现的当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又将如何塑造?
制造“留人”
浙江37万,宁波7.4万。算下来,去年浙江新增的常住人口中,每5人有1人落脚在宁波。
横向对比,宁波常住人口增量超过海南、贵州、甘肃等省份,在省内也仅次于杭州(17.2万)。而在与温州的较量中,宁波再次领先,7.4万的常住人口增量是前者(3.4万)的两倍多。
温州曾是浙江第一人口大市。改革开放后,凭借“温州模式”兴起,温州一度成为中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010年,温州人口率先破900万,居浙江首位。
但也正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温州人口优势收窄。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温州年均只增加4.5万人。
人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温州人口增速趋缓或是转型发展的需要。而在同一时间维度,杭州、宁波加快城市化并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后,人口出现大幅增长。
2015年,杭州率先突破增长瓶颈,实现12.6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长。2016年,杭州常住人口超过温州,并持续拉开差距。宁波也保持年均15万人以上增速。
增加的常住人口从哪里来?去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04‰。很明显,除了自然增长的数千人,浙江新增常住人口都是外来流入。
2022年,杭甬两地新增常住人口合计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二。杭州是省会,高校云集,又兼抓住了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互联网发展风口,人口快速流入不奇怪。宁波这一座“石骨铁硬”的制造业城市,凭啥引人、留人?
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是宁波一大优势。很多人把进厂打工调侃成“打螺丝”,可即便“打螺丝”,也得找有实力的企业。
2020年,宁波关键基础件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96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58.8亿元。其中,模具、紧固件、液压件以及气动件销售额占全国比重分别高达21%、20%、20%和33%。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不是说说而已。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华电子
产业体系全、市场规模大,就业岗位自然不缺。加之宁波企业多发轫乡镇,先天就接地气,外来人口选择在此落脚,合情合理。
宁波活力四射的县域经济,也为外来人口集聚提供了空间。
根据“七普”数据,宁波十个县市(区)中,共有四个突破百万,分别是慈溪、鄞州、余姚和海曙。与之相对应,宁波有6个县市(区)GDP超过千亿元。
多年来,慈溪、余姚这两个经济发达的远郊县吸引了海量外来人口,两个县城建成区面积之和几乎要大于宁波中心城区。2022年,慈溪更凭借185万常住人口,与昆山、义乌、晋江一起成为II类大城市。因为流入人口多,新市民服务还成了慈溪的一张“名片”。
1200万?1150万?
961.8万,较前一年的954.4万增加7.4万。随着全社会人员流动的有序恢复,宁波达到千万人口只是时间问题。
千万人口城市,意味着更为明显的资源集聚效应,许多地方也习惯将市域常住人口过千万当成城市能级跃升的标志。
依据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全国人口超千万城市有17个,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临沂、石家庄、东莞、青岛、长沙。
对城市来说,人口是越多越好吗?
在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教授看来,对浙江这样一个面积不大、但经济又很发达的沿海省份来说,一定规模的人口数量是必要的。“事实上,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的确为浙江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沿海城市和浙北区域。”
但米红同时表示,人口增长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配。
“过多或者过少,对城市发展都不利。关键是看这个城市有没有足够的承载空间。”
那么像宁波这样一座城市,多少人口合适?
“借助多目标可能满意度测算法,到2030年,宁波或能达到12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规模。”米红表示,像宁波这样一座GDP近1.6万亿的非省会沿海发达城市,1200万既是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也是相对理想的人口承载数字。
宁波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又是多少?
根据去年公示的《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潜力、城市发展动力,规划到2035年宁波常住人口1150万人左右,并按1350万实际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虽说此规划尚不是最终的官宣版本,但115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大致也能看作是宁波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
不管1200万的测算值还是1150万的规划数据,接下来,宁波常住人口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5万人以上。在全国人口开始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能做到吗?
人随产业走
这段时间,各地频现催生、“抢人”新闻。
鼓励生育方面,杭州拟向生育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生育三孩家庭发放补助20000元。温州也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安居落户方面,南京刚刚发布了《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该市将分类别为人才提供安居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标准,B类人才最高可达200万元……
为拉动人口增长,各地都很拼。宁波的优势何在?在专家看来,底蕴深厚的实体经济是宁波持续壮大人口规模的最大资本。
高水平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这是宁波市十四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宁波要以产业的提档升级为新一轮人口增长赋能。
人随产业走。结构优化、辐射力强的产业经济,是一个地方集聚人口的根本。过去十余年,合肥常住人口从570万增长到963.4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抓住了产业的风口。显示面板、半导体和晶圆、新能源汽车……合肥已成为周边人才竞相涌入的风投之城。
位于前湾新区的极氪未来工厂 虞昌胜 摄
宁波其实也不遑多让。作为平地崛起的湾区大平台,前湾新区做大做强智能汽车产业,不仅为当地新增数百亿制造业产出,还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到2025年,前湾新区规划总人口将达80万人。
实际上,相比早年粗放式的引人、留人、聚人,人口质量、人才结构才是眼下各个城市更为关注的话题。
再以宁波为例。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宁波企业对具有一定学历基础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可根据相关统计,宁波技师、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到达6.31和7.79,供需矛盾突出。
对此,宁波“工匠新政”提出到2025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2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78万人,且要求是在同类城市领先。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学生在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多年来,宁波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人数占比排主要城市靠后位置。宁波通过设立宁波人才日、实施“甬上乐业”计划、打造青年友好城等手段提升对高学历外来人口吸引力。近几年,来甬就业应届大学生年均增长将近6%。
过去说“人口红利”,现在则是人才红利。
大力培育引进一流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同时,宁波持续加大城市“软环境”打造力度:落实科研人员、技术工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等重点群体激励计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构筑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
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对像宁波这样的城市来说,如何把人口这篇文章做得更细更实更有前瞻性,或是决定能否跻身“一流”的关键。
记者 翁云骞
相关新闻:逼近千万人口!宁波新增常住人口7.4万人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