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张燕 李芮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今天下午2点在象山开槌。
蓝碳究竟是个什么碳?
大家对绿碳比较熟悉,绿碳是指充分利用陆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那么海洋生物是否也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呢?
对此,我们采访了本次拍卖方之一,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海归博士朱文荣。
“它其实很简单。”朱文荣解释,1公斤的浒苔苗可以长成1000公斤的浒苔。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和空气中的氮、磷、碳,起到固氮、固碳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即蓝碳。
当然,海洋生物起到固碳、储碳等作用的远不止浒苔。2009年,联合国提出蓝碳 的概念,此后这一定义不断发展和延伸,今年1月1日,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正式实施。这份官方的核算方式将海洋碳汇,也就是蓝碳,明确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可见,相比陆地绿碳,蓝碳无疑是碳中的“C位”。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活跃碳库,其碳储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是大气碳库的50倍。森林、草原等绿碳的储存周期最长只有几十年,而蓝碳的碳汇储存周期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有关专家表示,这些优势潜力决定了海洋碳汇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相关新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