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中国首店”引入量位列全国TOP13 如何吸引更多“首店”?
2023-03-01 19:18:00 稿源: 甬上  

近年来,“首店经济”持续走热,作为当下购物中心的流量密码,“首店”早已成为衡量各个购物中心品牌力的“硬指标”。

日前,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全国共开出361个“中国首店”。从城市分布数量来看,“中国首店”大多数被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所吸纳。这其中,宁波位列TOP13。

宁波“中国首店”引入量位列TOP13

“首店”,指的是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即“首次入驻”。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共开出361个“中国首店”,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成都、北京、深圳、南京、宁波等32个城市。

上海无疑是品牌最爱的选择之一。361家“中国首店”中,上海共引进115家,接近1/3的比例;排名第二的是新一线城市杭州,2共引进52家;排名第三是成都,共引进46家。

在这个榜单上,宁波以引入4家“中国首店”居于第13位。从位次和数量上看,宁波本轮表现居中。从排名看,同为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广州、长沙、苏州、重庆,在“中国首店”引入量上也均为个位数。

不过从品牌“含金量”来看,宁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记者注意到,上述入榜的4个品牌,均为宁波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的首次亮相,分别为2022年4月入驻银泰百货天一店的文墨wenmo、5月入驻宁波万象汇的蛙鸡叫、12月入驻龙湖鄞州天街的野森领土和暹月。

宁波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处长尹秋平认为,在引入“中国首店”时,一线城市是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

以上海为例,因为上海本地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全国辐射能力,这两点使得上海非常适合品牌试点,特别是一些较为小众的品牌,需要一个较大的推广窗口来测试匹配性以及放大品牌调性。

“品牌要进入中国,上海是首选,而要进入浙江,杭州是首选,这是大多数品牌的共识。”宁波一位在招商行业沉浸了几十年的专家分析认为,影响“首店”落地的因素包括人口基数、消费辐射面、旅游客流及消费群体等,宁波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

“城市首店”成为宁波商业攻坚方向

有别于上海、北京等超一线城市,对于宁波各大商业体而言,在过去一年的品牌争夺战中,更多“剑指”“宁波首店”、“浙江首店”。

以天一·和义商圈为例,2022年引入“宁波首店”31家,其中天一广场引入24家,和义大道购物中心引入6家,月湖盛园引入1家。重磅零售品牌如ZENITH真力时、ULYSSE NARDIN雅典表、MAMMUT猛犸象、VOLCOM钻石、NO ONE ELSE、NFSC、MONTBELL、LOUIS ROYER路特斯等;餐饮品牌如蔡澜港式点心、太食兽、Dai傣泰料理、小小葵洋风料理、星平小馆、文通冰室等。(以上名单由受访企业提供)

鄞州区代表商业如宁波阪急百货2022年引入“宁波首店”3家、“浙江首店”1家;鄞州印象城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4家;宁波万象汇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4家;宁波万象城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5家、“浙江首店”1家、“华东首店”1家;宁波来福士去年引入“宁波首店”6家。(以上名单由受访企业提供)

从2022年宁波主要购物中心引入的宁波首店”分布业态看,餐饮、零售和娱乐业态基于“硬需求”属性,持续发力,尤其是餐饮,依旧占据较大比例。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根据联商网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国内共引进132家餐饮“中国首店”,在全部业态中占比达36%。

同时也可以看到,疫情之后,品牌“首店”的选址法则也在重构。在城市区域内,品牌“首店”开始收缩战线,重新聚向高客流密度的中心商圈、成熟的区域商圈。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洗牌之下,成熟商圈空出了一些不错的铺位,给了“首店”们抄底而入的新机会。

“品牌是商业的核心。‘首店’的引进及规模化聚集,为天一商圈带来大量优质客流,吸引整个宁波以及华东地区消费力的流入。以2022年底完成改造、大量引入‘宁波首店’的水晶街为例,街区开业以来,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万人次,最高峰时带动多家餐饮店铺单日就餐桌数超200桌。”

宁波城市广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炳芳自豪地说,在“首店”效应引领下,2022年天一·和义商圈整体销售再度突破百亿,蝉联“百亿商圈”。

引入“非标”门店、细分消费场景

“首店”正在注入“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服务、儿童亲子、文体娱乐等业态的细分赛道中,宁波消费市场上涌现不少开辟新消费场景的品牌“首店”。

如入驻龙湖鄞州天街的“中国首店”野森领土,定位户外生活线下体验店,在购物中心内造出1:1的实景户外场地,围绕帐篷、天幕、桌椅、寝具4个基础装备类目,提供超2000个sku(注:最小存货单位),覆盖国内外超50个户外品牌,让消费者在沉浸式场景下体验户外露营装备,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购买选择。

此外,还有去年一开业就风靡宁波,吸引无数潮人打卡的现场音乐酒吧TZ House(宁波来福士)、乡音Livinghouse(鄞州宝龙广场)等。

在本轮“首店”盘点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众“首店”中出现了许多“非标门店”。如概念店、旗舰店、重构店、快闪店等——品牌试图通过塑造不同的“首店”种类,来进一步放大“首店”的影响力。

还是以天一·和义商圈为例,在过去一年,除了“宁波首店”外,该商圈还引入独有店28家,其中天一广场引入22家,和义大道购物中心引入6家;旗舰店19家,天一广场引入17家,月湖盛园引入2家。而截至目前,天一商圈现有“首店”114家、独有店67家、旗舰店44家、最高级别店7家。

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首店”的出现解构了“首店”的概念,也为“首店”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再次说明了“首店经济”对于品牌、地区、消费者三方的重要作用。

吸引更多“首店”,宁波该怎么做?

如何将“首店经济”打造成为宁波购物的王牌?

欲种参天树,须先培沃土。根据《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宁波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6200亿元。纲要里还明确提出,宁波将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全球、全国知名品牌在宁波设立区域性法人“首店”(旗舰店)。

实际上,近年来,宁波已有不少区(县、市)推出给力的“首店”政策。如海曙区自2021年以来,鼓励国内外知名零售、餐饮品牌“首店”以独立法人形式在海曙注册落地(含已有门店升级的且由非法人转为法人公司的),经认定,按“宁波首店”、“浙江首店”、“全国首店”,分别给予引进品牌的商业运营主体10万元、20万元、50万元奖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首店”政策方面,2019年开始,北京市相继出台“首店”1.0版、2.0版措施。2022年推出3.0版措施,推出《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3.0版政策扩大了受益面,从“首店”、旗舰店扩大到了概念创新店,关注新品牌的同时,更支持老品牌创新发展;提升国内品牌零售“首店”投资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按照项目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支持,提升至50%。“真金白银”支持刺激下,“首店”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何让“首店”的“流量”变成“留量”,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题。

对此,尹秋平认为:“‘首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把短期流量做成长期的复购增量,需要在品质、品牌、服务模式等方面对消费者具备长期吸引力。‘首店’的引入只是开始,除了流量光环,也要发挥其长尾效应。”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2023年宁波消费市场呈现迅速恢复的态势。正如,水因流动而四季不竭,商业也因流动而熠熠生辉。在“首店经济”的促动下,我们期待宁波商业更具活力的表现。

宁波晚报记者 史娓超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中国首店”引入量位列全国TOP13 如何吸引更多“首店”?

稿源: 甬上 2023-03-01 19:18:00

近年来,“首店经济”持续走热,作为当下购物中心的流量密码,“首店”早已成为衡量各个购物中心品牌力的“硬指标”。

日前,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全国共开出361个“中国首店”。从城市分布数量来看,“中国首店”大多数被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所吸纳。这其中,宁波位列TOP13。

宁波“中国首店”引入量位列TOP13

“首店”,指的是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即“首次入驻”。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共开出361个“中国首店”,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成都、北京、深圳、南京、宁波等32个城市。

上海无疑是品牌最爱的选择之一。361家“中国首店”中,上海共引进115家,接近1/3的比例;排名第二的是新一线城市杭州,2共引进52家;排名第三是成都,共引进46家。

在这个榜单上,宁波以引入4家“中国首店”居于第13位。从位次和数量上看,宁波本轮表现居中。从排名看,同为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广州、长沙、苏州、重庆,在“中国首店”引入量上也均为个位数。

不过从品牌“含金量”来看,宁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记者注意到,上述入榜的4个品牌,均为宁波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的首次亮相,分别为2022年4月入驻银泰百货天一店的文墨wenmo、5月入驻宁波万象汇的蛙鸡叫、12月入驻龙湖鄞州天街的野森领土和暹月。

宁波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处长尹秋平认为,在引入“中国首店”时,一线城市是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

以上海为例,因为上海本地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全国辐射能力,这两点使得上海非常适合品牌试点,特别是一些较为小众的品牌,需要一个较大的推广窗口来测试匹配性以及放大品牌调性。

“品牌要进入中国,上海是首选,而要进入浙江,杭州是首选,这是大多数品牌的共识。”宁波一位在招商行业沉浸了几十年的专家分析认为,影响“首店”落地的因素包括人口基数、消费辐射面、旅游客流及消费群体等,宁波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

“城市首店”成为宁波商业攻坚方向

有别于上海、北京等超一线城市,对于宁波各大商业体而言,在过去一年的品牌争夺战中,更多“剑指”“宁波首店”、“浙江首店”。

以天一·和义商圈为例,2022年引入“宁波首店”31家,其中天一广场引入24家,和义大道购物中心引入6家,月湖盛园引入1家。重磅零售品牌如ZENITH真力时、ULYSSE NARDIN雅典表、MAMMUT猛犸象、VOLCOM钻石、NO ONE ELSE、NFSC、MONTBELL、LOUIS ROYER路特斯等;餐饮品牌如蔡澜港式点心、太食兽、Dai傣泰料理、小小葵洋风料理、星平小馆、文通冰室等。(以上名单由受访企业提供)

鄞州区代表商业如宁波阪急百货2022年引入“宁波首店”3家、“浙江首店”1家;鄞州印象城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4家;宁波万象汇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4家;宁波万象城去年引入“宁波首店”15家、“浙江首店”1家、“华东首店”1家;宁波来福士去年引入“宁波首店”6家。(以上名单由受访企业提供)

从2022年宁波主要购物中心引入的宁波首店”分布业态看,餐饮、零售和娱乐业态基于“硬需求”属性,持续发力,尤其是餐饮,依旧占据较大比例。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根据联商网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国内共引进132家餐饮“中国首店”,在全部业态中占比达36%。

同时也可以看到,疫情之后,品牌“首店”的选址法则也在重构。在城市区域内,品牌“首店”开始收缩战线,重新聚向高客流密度的中心商圈、成熟的区域商圈。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洗牌之下,成熟商圈空出了一些不错的铺位,给了“首店”们抄底而入的新机会。

“品牌是商业的核心。‘首店’的引进及规模化聚集,为天一商圈带来大量优质客流,吸引整个宁波以及华东地区消费力的流入。以2022年底完成改造、大量引入‘宁波首店’的水晶街为例,街区开业以来,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万人次,最高峰时带动多家餐饮店铺单日就餐桌数超200桌。”

宁波城市广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炳芳自豪地说,在“首店”效应引领下,2022年天一·和义商圈整体销售再度突破百亿,蝉联“百亿商圈”。

引入“非标”门店、细分消费场景

“首店”正在注入“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服务、儿童亲子、文体娱乐等业态的细分赛道中,宁波消费市场上涌现不少开辟新消费场景的品牌“首店”。

如入驻龙湖鄞州天街的“中国首店”野森领土,定位户外生活线下体验店,在购物中心内造出1:1的实景户外场地,围绕帐篷、天幕、桌椅、寝具4个基础装备类目,提供超2000个sku(注:最小存货单位),覆盖国内外超50个户外品牌,让消费者在沉浸式场景下体验户外露营装备,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购买选择。

此外,还有去年一开业就风靡宁波,吸引无数潮人打卡的现场音乐酒吧TZ House(宁波来福士)、乡音Livinghouse(鄞州宝龙广场)等。

在本轮“首店”盘点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众“首店”中出现了许多“非标门店”。如概念店、旗舰店、重构店、快闪店等——品牌试图通过塑造不同的“首店”种类,来进一步放大“首店”的影响力。

还是以天一·和义商圈为例,在过去一年,除了“宁波首店”外,该商圈还引入独有店28家,其中天一广场引入22家,和义大道购物中心引入6家;旗舰店19家,天一广场引入17家,月湖盛园引入2家。而截至目前,天一商圈现有“首店”114家、独有店67家、旗舰店44家、最高级别店7家。

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首店”的出现解构了“首店”的概念,也为“首店”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再次说明了“首店经济”对于品牌、地区、消费者三方的重要作用。

吸引更多“首店”,宁波该怎么做?

如何将“首店经济”打造成为宁波购物的王牌?

欲种参天树,须先培沃土。根据《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宁波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6200亿元。纲要里还明确提出,宁波将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全球、全国知名品牌在宁波设立区域性法人“首店”(旗舰店)。

实际上,近年来,宁波已有不少区(县、市)推出给力的“首店”政策。如海曙区自2021年以来,鼓励国内外知名零售、餐饮品牌“首店”以独立法人形式在海曙注册落地(含已有门店升级的且由非法人转为法人公司的),经认定,按“宁波首店”、“浙江首店”、“全国首店”,分别给予引进品牌的商业运营主体10万元、20万元、50万元奖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首店”政策方面,2019年开始,北京市相继出台“首店”1.0版、2.0版措施。2022年推出3.0版措施,推出《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3.0版政策扩大了受益面,从“首店”、旗舰店扩大到了概念创新店,关注新品牌的同时,更支持老品牌创新发展;提升国内品牌零售“首店”投资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按照项目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支持,提升至50%。“真金白银”支持刺激下,“首店”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何让“首店”的“流量”变成“留量”,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题。

对此,尹秋平认为:“‘首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把短期流量做成长期的复购增量,需要在品质、品牌、服务模式等方面对消费者具备长期吸引力。‘首店’的引入只是开始,除了流量光环,也要发挥其长尾效应。”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2023年宁波消费市场呈现迅速恢复的态势。正如,水因流动而四季不竭,商业也因流动而熠熠生辉。在“首店经济”的促动下,我们期待宁波商业更具活力的表现。

宁波晚报记者 史娓超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