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关注年轻人就业、住房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青年痛点
2023-03-06 10:26:51 稿源: 中国青年报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了自己眼下最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

  在他看来,报告中几十次提到“就业”,并提出今年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直指眼下全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的痛点。

  不仅如此,报告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也切中年轻人关切的热点。这些关乎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春天的消息”,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给年轻一代带来了信心和温暖。

  经济好转将释放更多就业岗位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你最关心哪些议题”的青年期待调查,就业、住房和教育位列前三。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直言今年就业总量压力比较大,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150多万人。稳就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就在郭卫民谈就业难问题的同时,距离人民大会堂150公里以外的天津大学体育馆里热气腾腾,首场“海河英才”高校专场招聘活动如火如荼。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直播带岗等活动,用人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在云上与高校毕业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对接。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每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杨贤金说,要让这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比如天津大学派出校领导每年带队拜访企业,并连续8年让辅导员到重点企业挂职,“做好对用人单位的全景了解才能更好地供需对接、精准施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李克强说,过去5年,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

  “事实上,过去5年,我国的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年均1270多万人的规模。”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稳就业一直被放在很高的位置。

  “不可否认受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商企业经营都受到影响,而这些企业对吸纳就业非常重要。”龚六堂说,今年的经济GDP增速安排在5%左右,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能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

  龚六堂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等8个方面的重点建议,“都直接、间接影响就业”。他解释,扩大内需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又会传导到消费提升,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奋斗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大学生群体自身就业观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发现,就业意愿下降的“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选择“缓就业”的群体逐渐增多。

  他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就业岗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满足大学生期望值需求的市场化岗位不足;二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存压力相对小;三是毕业生对体制内就业的需求不减,国企、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考试竞争愈加激烈,“体制内就业招考的‘二战、三战’群体屡见不鲜”。

  龚六堂也谈到,有的地区或岗位吸纳就业人数有限,而仍有不少岗位、不少地区出现招工难。他建议年轻人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包括乡村振兴也是广阔的奋斗天地,能大有作为”。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到基层一线、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杨贤金说。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认为,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要更准”。当地的政策是,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不超过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和吸纳就业补贴,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可享受“苏岗贷”信用贷款及优惠利率,并深入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为年轻人开发多层次、丰富的就业岗位。

  “还是要让年轻人喜欢的产业留住青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希望发掘更多乡村振兴的项目,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

  靶向发力 贴心服务青年群体

  “青年发展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针对青年问题进行了不少调研,特别关注新业态下青年就业、住房等问题。她注意到,这些青年最关注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所关注。

  李迎新谈到,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社会上存在针对青年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灵活就业,这让他们容易面临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社会保障缺失、维权难等问题。

  她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将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11月2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北京、河北等多地先后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文件,为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不少城市出台相关政策,让新市民和青年租房多一些利好。今年春节后,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起了“春归计划”,4月底之前,进返京务工的青年或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在向中介租房时,将获得免押金、佣金打折等优惠,同时能月付租金。

  关于青年成长和安居乐业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推出一系列优化政策,推动青年与城市互动共赢,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万闻华说,在泰州,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在青年驿站免费入住7天,全年最多14天,并享受就业咨询、岗位推荐、落户指导等一站式求职服务;同时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发放购房(租房)补贴,构建青年人才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近期还将出台青年人才专项一揽子政策。

  龚六堂认为,解决青年住房的根本是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要因城施策、因群施策,不能搞一刀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邢正军表示,当地已对不同人才实施了多种优化措施,增强住房保障水平。通过发放人才购房券、建设人才公寓、鼓励企业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措施,解决青年就业期间临时居住问题,“要靶向发力,贴心服务新兴就业群体”。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关注年轻人就业、住房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青年痛点

稿源: 中国青年报 2023-03-06 10:26:51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了自己眼下最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

  在他看来,报告中几十次提到“就业”,并提出今年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直指眼下全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的痛点。

  不仅如此,报告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也切中年轻人关切的热点。这些关乎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春天的消息”,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给年轻一代带来了信心和温暖。

  经济好转将释放更多就业岗位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你最关心哪些议题”的青年期待调查,就业、住房和教育位列前三。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直言今年就业总量压力比较大,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150多万人。稳就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就在郭卫民谈就业难问题的同时,距离人民大会堂150公里以外的天津大学体育馆里热气腾腾,首场“海河英才”高校专场招聘活动如火如荼。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直播带岗等活动,用人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在云上与高校毕业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对接。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每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杨贤金说,要让这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比如天津大学派出校领导每年带队拜访企业,并连续8年让辅导员到重点企业挂职,“做好对用人单位的全景了解才能更好地供需对接、精准施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李克强说,过去5年,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

  “事实上,过去5年,我国的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年均1270多万人的规模。”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稳就业一直被放在很高的位置。

  “不可否认受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商企业经营都受到影响,而这些企业对吸纳就业非常重要。”龚六堂说,今年的经济GDP增速安排在5%左右,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能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

  龚六堂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等8个方面的重点建议,“都直接、间接影响就业”。他解释,扩大内需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又会传导到消费提升,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奋斗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大学生群体自身就业观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发现,就业意愿下降的“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选择“缓就业”的群体逐渐增多。

  他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就业岗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满足大学生期望值需求的市场化岗位不足;二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存压力相对小;三是毕业生对体制内就业的需求不减,国企、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考试竞争愈加激烈,“体制内就业招考的‘二战、三战’群体屡见不鲜”。

  龚六堂也谈到,有的地区或岗位吸纳就业人数有限,而仍有不少岗位、不少地区出现招工难。他建议年轻人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包括乡村振兴也是广阔的奋斗天地,能大有作为”。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到基层一线、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杨贤金说。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认为,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要更准”。当地的政策是,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不超过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和吸纳就业补贴,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可享受“苏岗贷”信用贷款及优惠利率,并深入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为年轻人开发多层次、丰富的就业岗位。

  “还是要让年轻人喜欢的产业留住青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希望发掘更多乡村振兴的项目,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

  靶向发力 贴心服务青年群体

  “青年发展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针对青年问题进行了不少调研,特别关注新业态下青年就业、住房等问题。她注意到,这些青年最关注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所关注。

  李迎新谈到,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社会上存在针对青年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灵活就业,这让他们容易面临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社会保障缺失、维权难等问题。

  她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将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11月2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北京、河北等多地先后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文件,为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不少城市出台相关政策,让新市民和青年租房多一些利好。今年春节后,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起了“春归计划”,4月底之前,进返京务工的青年或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在向中介租房时,将获得免押金、佣金打折等优惠,同时能月付租金。

  关于青年成长和安居乐业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推出一系列优化政策,推动青年与城市互动共赢,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万闻华说,在泰州,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在青年驿站免费入住7天,全年最多14天,并享受就业咨询、岗位推荐、落户指导等一站式求职服务;同时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发放购房(租房)补贴,构建青年人才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近期还将出台青年人才专项一揽子政策。

  龚六堂认为,解决青年住房的根本是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要因城施策、因群施策,不能搞一刀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邢正军表示,当地已对不同人才实施了多种优化措施,增强住房保障水平。通过发放人才购房券、建设人才公寓、鼓励企业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措施,解决青年就业期间临时居住问题,“要靶向发力,贴心服务新兴就业群体”。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