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象山女儿”姚雅娣和她的养老院:30年照顾了60多位老人
2023-03-09 07:26:33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文明宁波

谈及30年照顾老人的经历,姚雅娣说:“我喜欢的。”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这几天,在象山县涂茨镇前山姚村,姚雅娣正忙着给养老院里的18位老人修剪头发,要让他们变得漂漂亮亮的,一起拍张节日照(18位老人多为女性)。

养老院有4幢楼,总共50多个房间,而它的前身是姚雅娣30年前用一块块砖砌起来的3间平房。30年来,姚雅娣前前后后照顾了60多位老人,如今生活在养老院里的18位老人,大多已年过八旬,年纪最大的已经有96岁。

“我来帮你们养老”

38岁“女汉子”,利用农闲时间,花了一年多工夫,徒手造了3间平房做养老院

姚雅娣永远都忘不了30多年前她看到的那一幕——

村里的一位独居老奶奶,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老人眼睛不太好,经常把饭烧糊了,只得吃干硬难以下咽的锅巴;青菜里的虫子也挑不干净,放到锅里炒一炒,虫子也跟着菜吃了下去。

姚雅娣实在看不下去了,一边帮老人挑菜里的虫子,一边暗下决心:“村里有好几个困难老人,我来帮你们养老!”

1992年,38岁的姚雅娣把决心化为行动。

经村委会同意,她把村里关牛的老房子拆了。在忙完地里的农活、照料好两个儿子后,姚雅娣见缝插针地利用农闲时间,自己捣砂浆、砌墙、打土灶……“蚂蚁搬家”般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造好了3间平房。

1994年,姚雅娣动员村里3位独居老人搬了进来。她每天从自家菜地里摘来新鲜蔬菜送给老人,让3位老人凑在一起开伙,互相有个照应。

姚雅娣的善行打动了同村的另外4名妇女,她们有空也过来做义工,照顾老人。群居有伴的生活,让老人们紧锁的眉头松开了。

最早和姚雅娣(后排)一起做义工赡养老人的另外4个姐妹,现在只剩下2人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人们住在一起,种菜、种花……几十年前生产队的合作劳动场景在晚年重现

住在这里的老人每月只需交100元的伙食费,其他都是免费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住进来,大家相互作伴。几年后,3间平房里住了近10位老人。

于是,姚雅娣和姐妹们商量,打算扩建养老院。大家纷纷找身边人筹款,终于凑了几万元,把3间平房改成了两层楼,总共有12个房间。

搬新房的时候大家很开心,年纪小一些的老人将行李搬上二楼,把一楼留给了“老哥哥”“老姐姐”。

老人虽然都已七八十岁,但由于常年务农,身体都比较健康,而且也闲不住。于是,姚雅娣便租了两亩地,带着老人们种菜。

丝瓜、南瓜、冬瓜、西葫芦、芋艿、土豆、西红柿……老人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在生产队里干活的场景,你种菜我种花,一年四季,菜园里瓜果飘香。

大家分工合作烧菜做饭,茶余饭后,大家还一起跳健身操,打扫卫生,做的菜多了,就送给村里的其他老人……

姚雅娣(后排右五)与义工、老人们一起合影。

“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

姚雅娣精心照料,老人相互帮助,他们的晚年其乐融融

“前山姚村有个很好的养老院”,口口相传之下,很多外地老人也慕名而来,有象山贤庠的,有象山石浦的,还有来自宁海的……

这些老人中,有的无儿无女,他们住在这里,一旦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就有人过来端茶送水在一旁照顾,如果需要送医院,则由年纪轻一点的老人开车护送。很多家有儿女的老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连过春节时都放不下这帮“老伙计”,和孩子小聚过后就会匆匆赶回来……

“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人很放松。”吴奶奶说。吴奶奶退休前是教师,她的母亲曾住在这里养老,当时她还来照顾过,后来她自己也住了进来,一边养老,一边做义工。

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姚雅娣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姚雅娣的母亲也是在这里安享晚年的——老人96岁去世,人生的最后10余年,在这里过得非常充实快乐。

姚雅娣也像照顾母亲一般,照顾着养老院里的其他老人。

有一年台风天,碰到山洪爆发,凌晨时分,大水漫进院子里。当时,姚雅娣住在村口的家中,离养老院不远。得知大水淹到了养老院,姚雅娣顾不上家里,匆匆赶到养老院,和留守在院里的义工一起,将一楼的老人迅速转移到楼上。老人们刚转移完毕,大水就淹到了一楼房间里的床沿边。

碰到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姚雅娣就给他们擦洗身子;老人便秘解不下大便,她就用手帮老人抠出来……

在老人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姚雅娣会从家里赶来住到养老院里。她了解每位老人的过往和心结,她会像亲人一样陪着他们,和他们“咬耳朵”,宽慰他们放心离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姚雅娣的儿子儿媳经常“补贴”母亲,老人子女偷偷捐钱,热心人士慷慨解囊,养老院的规模不断扩大

没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家长里短,日子一天天地重复,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似缓实急,转眼已是30个春秋。

30年来,这里最多的时候住着25位老人。这些年姚雅娣前前后后照顾了60多位老人,年纪最大的有106岁。

虽然老人的伙食费从当年的每月100元提高到了如今300元,但仍旧有些入不敷出。于是,姚雅娣的儿子儿媳会经常“补贴”母亲,老人们的子女偷偷地捐钱,村里以及热心公益的企业主也不时慷慨解囊……这也让养老院的规模得以不断扩大,现在,养老院有4幢楼,总共50多个房间。

如今,30年前那个坚定的“女汉子”已年近七旬,也成为一名老人。

记者问她:“还要干多久?”

她的回答依然坚定:“到干不动为止。”

宁波晚报记者张晓曦 通讯员纪世元 俞媛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象山女儿”姚雅娣和她的养老院:30年照顾了60多位老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3-09 07:26:33

谈及30年照顾老人的经历,姚雅娣说:“我喜欢的。”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这几天,在象山县涂茨镇前山姚村,姚雅娣正忙着给养老院里的18位老人修剪头发,要让他们变得漂漂亮亮的,一起拍张节日照(18位老人多为女性)。

养老院有4幢楼,总共50多个房间,而它的前身是姚雅娣30年前用一块块砖砌起来的3间平房。30年来,姚雅娣前前后后照顾了60多位老人,如今生活在养老院里的18位老人,大多已年过八旬,年纪最大的已经有96岁。

“我来帮你们养老”

38岁“女汉子”,利用农闲时间,花了一年多工夫,徒手造了3间平房做养老院

姚雅娣永远都忘不了30多年前她看到的那一幕——

村里的一位独居老奶奶,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老人眼睛不太好,经常把饭烧糊了,只得吃干硬难以下咽的锅巴;青菜里的虫子也挑不干净,放到锅里炒一炒,虫子也跟着菜吃了下去。

姚雅娣实在看不下去了,一边帮老人挑菜里的虫子,一边暗下决心:“村里有好几个困难老人,我来帮你们养老!”

1992年,38岁的姚雅娣把决心化为行动。

经村委会同意,她把村里关牛的老房子拆了。在忙完地里的农活、照料好两个儿子后,姚雅娣见缝插针地利用农闲时间,自己捣砂浆、砌墙、打土灶……“蚂蚁搬家”般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造好了3间平房。

1994年,姚雅娣动员村里3位独居老人搬了进来。她每天从自家菜地里摘来新鲜蔬菜送给老人,让3位老人凑在一起开伙,互相有个照应。

姚雅娣的善行打动了同村的另外4名妇女,她们有空也过来做义工,照顾老人。群居有伴的生活,让老人们紧锁的眉头松开了。

最早和姚雅娣(后排)一起做义工赡养老人的另外4个姐妹,现在只剩下2人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人们住在一起,种菜、种花……几十年前生产队的合作劳动场景在晚年重现

住在这里的老人每月只需交100元的伙食费,其他都是免费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住进来,大家相互作伴。几年后,3间平房里住了近10位老人。

于是,姚雅娣和姐妹们商量,打算扩建养老院。大家纷纷找身边人筹款,终于凑了几万元,把3间平房改成了两层楼,总共有12个房间。

搬新房的时候大家很开心,年纪小一些的老人将行李搬上二楼,把一楼留给了“老哥哥”“老姐姐”。

老人虽然都已七八十岁,但由于常年务农,身体都比较健康,而且也闲不住。于是,姚雅娣便租了两亩地,带着老人们种菜。

丝瓜、南瓜、冬瓜、西葫芦、芋艿、土豆、西红柿……老人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在生产队里干活的场景,你种菜我种花,一年四季,菜园里瓜果飘香。

大家分工合作烧菜做饭,茶余饭后,大家还一起跳健身操,打扫卫生,做的菜多了,就送给村里的其他老人……

姚雅娣(后排右五)与义工、老人们一起合影。

“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

姚雅娣精心照料,老人相互帮助,他们的晚年其乐融融

“前山姚村有个很好的养老院”,口口相传之下,很多外地老人也慕名而来,有象山贤庠的,有象山石浦的,还有来自宁海的……

这些老人中,有的无儿无女,他们住在这里,一旦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就有人过来端茶送水在一旁照顾,如果需要送医院,则由年纪轻一点的老人开车护送。很多家有儿女的老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连过春节时都放不下这帮“老伙计”,和孩子小聚过后就会匆匆赶回来……

“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其乐融融的氛围,让人很放松。”吴奶奶说。吴奶奶退休前是教师,她的母亲曾住在这里养老,当时她还来照顾过,后来她自己也住了进来,一边养老,一边做义工。

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姚雅娣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姚雅娣的母亲也是在这里安享晚年的——老人96岁去世,人生的最后10余年,在这里过得非常充实快乐。

姚雅娣也像照顾母亲一般,照顾着养老院里的其他老人。

有一年台风天,碰到山洪爆发,凌晨时分,大水漫进院子里。当时,姚雅娣住在村口的家中,离养老院不远。得知大水淹到了养老院,姚雅娣顾不上家里,匆匆赶到养老院,和留守在院里的义工一起,将一楼的老人迅速转移到楼上。老人们刚转移完毕,大水就淹到了一楼房间里的床沿边。

碰到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姚雅娣就给他们擦洗身子;老人便秘解不下大便,她就用手帮老人抠出来……

在老人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姚雅娣会从家里赶来住到养老院里。她了解每位老人的过往和心结,她会像亲人一样陪着他们,和他们“咬耳朵”,宽慰他们放心离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姚雅娣的儿子儿媳经常“补贴”母亲,老人子女偷偷捐钱,热心人士慷慨解囊,养老院的规模不断扩大

没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家长里短,日子一天天地重复,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似缓实急,转眼已是30个春秋。

30年来,这里最多的时候住着25位老人。这些年姚雅娣前前后后照顾了60多位老人,年纪最大的有106岁。

虽然老人的伙食费从当年的每月100元提高到了如今300元,但仍旧有些入不敷出。于是,姚雅娣的儿子儿媳会经常“补贴”母亲,老人们的子女偷偷地捐钱,村里以及热心公益的企业主也不时慷慨解囊……这也让养老院的规模得以不断扩大,现在,养老院有4幢楼,总共50多个房间。

如今,30年前那个坚定的“女汉子”已年近七旬,也成为一名老人。

记者问她:“还要干多久?”

她的回答依然坚定:“到干不动为止。”

宁波晚报记者张晓曦 通讯员纪世元 俞媛文/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