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吉晶
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谈到粮食安全时强调,我们会抓住两个要害:第一是耕地,第二是种子,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是国之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宁波是稻作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近年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积极构建粮食生产长效机制,全力打好粮食生产保卫战、攻坚战。
粮食产量连续跨越新台阶,面积总产实现七连增。尤其是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2.45万亩、总产量71.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3.22万亩、3.81万吨,增幅居全省领先。
配套政策持续加码。我市在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粮食补贴政策基础上,创新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如产粮大县奖励、“非粮化”整治耕地恢复耕种补贴、粮食订单余缺调剂等,鼓励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近三年,市级财政用于粮食扶持的资金稳步增长,从6000万元增至9667万元,增幅61.1%。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市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打造耕地建设和保护的“宁波样板”。
一是“护好田”,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和耕地“非农化”现象坚绝说“不”,花大力气进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完成“非粮化”土地整治优化面积21万余亩,万余亩抛荒田经过治理,又种上了庄稼,再现勃勃生机。
二是“建好田”,我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5亿元,新建、补建高标准农田近25万亩,累计达到221万亩。姜山镇上茅畈、西坞街道泰桥等11个粮食生产万亩方“勇挑重担”,为市民端稳宁波粮贡献一分力量。目前,以余姚江流域平原、鄞州海曙板块、奉化三江平原、宁海东部沿海平原、象山海岛和半山区板块为核心的宁波粮食主产区格局基本成形。
种业是强国富民的核心产业。我市高水平推进“种业强市”建设,每年投入巨资推进人才、项目、资本向种业集聚,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市农科院科研团队联合培育的“甬优”杂交水稻,已育成78个杂交稻组合。“甬优”从宁波走向全国,覆盖全国17个省,增产稻谷48.4亿公斤。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