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暖心陪伴12年!宁波71岁老人带着一群“大孩子”
2023-04-03 16:0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陈颖 吕行凤

  “如果不是牵挂着这群‘大孩子’,我早就回家享清福了。12年了,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在潘火街道东南社区“阳光家园”的舞蹈教室,看着一群“大孩子”有些笨拙地跳着舞蹈《好运来》,71岁的周志利眼眶湿了。

  她是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社区的一名文艺志愿者。12年时间,她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入手,教一群智力残疾人员唱歌跳舞。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她一日复一日的重复。如今,老人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她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不知道还能陪伴他们多久?

视频制作:刘波

  “周老师,只有您了”

  她12年坚持给这群“大孩子”上课

  东南社区有30余名智力残疾人员,他们是一群特别的“大孩子”。以前,他们的生活被灰暗笼罩,很多人成天窝在家里,单调又乏味。2010年下半年,社区推出“阳光家园”,主要为辖区智力残疾人员提供日间照料、文艺课程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仿佛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周志利(左一)正在帮学员穿衣服

  退休前,周志利曾是潘火街道曹隘村的妇女主任兼文体员,她和阳光家园结缘要从2011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那年,社区负责人慕名找到她,希望她能给辖区智力残疾人员开文艺课。一听面对的是这些特殊群体,周志利有些打退堂鼓。“我本来就是半路出家,真怕教不好。”一次次的邀约,周志利有些过意不去,她硬着头皮去上课了。

  “有的学员蓬头垢脸就来了,有的学员都没顾上吃早饭。我在上面演示,他们就自顾自说话,有的还会莫名砸东西。”第一次上课的场景,周志利记忆犹新。下课后,她让社区“另请高明”。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找上门了。“我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周老师,只有您了!”就是这句话,让周志利不忍拒绝。周志利开始定期给这群“大孩子”上课,一周一节,一上就是整整12年。

2013年,周老师教学员表演扇子舞(资料图)

  普通人排练一个文艺节目,可能需要一个月,但对这群智力残疾人来说,就像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次教完,第二次上课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一个简单转身,就有学员因动作不协调摔倒在地。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每年只能排一两个节目。”在舞蹈教室,记者看到,简单的一个动作,周志利需要反复强调很多遍,一个个纠正。“手要抬高一些!眼睛要朝向手指的方向!”“左脚向前一步,右脚原地不动!”同样的话,她要重复很多遍,每一次都语调平和。

  她就像一束光

  照进他们灰暗的生活

  在东南社区每年举办的“东南之村”社区春晚上,这群特殊学员带来的文艺节目,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好运来》《好一朵茉莉花》《爱的奉献》《采茶舞》……舞台上,他们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台下年迈的父母,早已偷偷抹泪。   

周志利正在教张德彪跳舞

  由于先天智力残疾,60岁的张德彪无法独立生活,连过马路、坐公交对他来说都格外艰难。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家里孩子多,无法对他精心照料。2012年,张德彪和学员们一起在台上表演《感恩的心》,整齐划一的手语,把老母亲陈秀定看哭了。“一个连走路都会摔跤的人,现在居然能站在台上表演,我们真的想都不敢想。”

  潘晓燕和潘珠燕是两姐妹,两人都患有中度的精神和智力残疾。因为生活压力大,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姐妹俩全靠“散养”。周志利第一次见到姐妹俩,就在2011年的那个夏天。她们穿着厚厚的外套,长长的头发杂乱地缠在一起。“来,周老师帮你们梳梳头!”周志利借来一把梳子,帮她们梳头,每个动作都是那样轻柔。“小姑娘的头发又黑又长,你们要好好爱护啊!”慈祥的笑容,让姐妹俩的生活一下子照进了阳光。

  周志利就像学员的“共享妈妈”,从洗漱穿衣等基本技能教起,给了他们别样的温暖。慢慢地,姐妹俩来阳光家园时,总把头发打理得清清爽爽,有时候还会扎麻花辫,绑上漂亮的头花。见周老师来,她们总会亲昵地凑上前:“周老师,今天我的头发好看吗?”     

学员正在表演《感恩的心》(资料图)

  老伴去世,她想过放弃

  但两个月后,她又重返教室

  “80后”的裘淑贞是阳光家园里最年轻的学员,现在的她和刚来时判若两人。因为智力残疾,父母担心女儿会走失,总将她锁在家里。长时间的封闭生活,让她变得沉默寡言。

  阳光家园的项目启动后,周志利却不见裘淑贞的身影,她特意找到社区书记询问原因。原来,父母担心她走失,宁愿把她关在家里。但老人却不肯放弃,一次次上门走访,一次次面对面沟通。在她的坚持下,裘淑贞总算加入了阳光家园的大家庭。

  起初,担心裘淑贞害怕出门,周志利总是先把她从家里接到教室,课后再把她送回去。刚到阳光家园时,裘淑贞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周志利就在课后单独教她舞蹈动作,陪她一起练习。慢慢地,大家听见她说话了,笑容爬上了她的脸庞。

2019年,学员在“东南之春”社区春晚表演《好运来》

  “如果不是周老师,我们家女儿不会改变这么大。现在她经常一个人出门,还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那段时间,听说周老师不来上课了,我女儿每天要问好几遍。”裘淑贞的母亲对周志利充满感恩。

  12年来,周志利唯一的一次请假就是在2018年。老伴因病去世,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整整两个月把自己关在家里。“我怕耽误孩子们,让社区再找找别的老师。但学员们天天念叨着我,其实我也想他们……”

  “周老师,没关系,你在家好好休息,我们等你!”“周老师,你先照顾好自己!”大家的理解,反而给了周志利莫大的鼓励。两个月后,她又重返教室。

  “我是看着他们一个个成熟起来,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12年了,我一直在坚持,但这两年身体吃不消了,我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老师,继续当他们的引路人。”看着这群“大孩子”,周志利的眼里满是不舍。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暖心陪伴12年!宁波71岁老人带着一群“大孩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4-03 16:0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陈颖 吕行凤

  “如果不是牵挂着这群‘大孩子’,我早就回家享清福了。12年了,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在潘火街道东南社区“阳光家园”的舞蹈教室,看着一群“大孩子”有些笨拙地跳着舞蹈《好运来》,71岁的周志利眼眶湿了。

  她是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社区的一名文艺志愿者。12年时间,她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入手,教一群智力残疾人员唱歌跳舞。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她一日复一日的重复。如今,老人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她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不知道还能陪伴他们多久?

视频制作:刘波

  “周老师,只有您了”

  她12年坚持给这群“大孩子”上课

  东南社区有30余名智力残疾人员,他们是一群特别的“大孩子”。以前,他们的生活被灰暗笼罩,很多人成天窝在家里,单调又乏味。2010年下半年,社区推出“阳光家园”,主要为辖区智力残疾人员提供日间照料、文艺课程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仿佛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周志利(左一)正在帮学员穿衣服

  退休前,周志利曾是潘火街道曹隘村的妇女主任兼文体员,她和阳光家园结缘要从2011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那年,社区负责人慕名找到她,希望她能给辖区智力残疾人员开文艺课。一听面对的是这些特殊群体,周志利有些打退堂鼓。“我本来就是半路出家,真怕教不好。”一次次的邀约,周志利有些过意不去,她硬着头皮去上课了。

  “有的学员蓬头垢脸就来了,有的学员都没顾上吃早饭。我在上面演示,他们就自顾自说话,有的还会莫名砸东西。”第一次上课的场景,周志利记忆犹新。下课后,她让社区“另请高明”。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找上门了。“我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周老师,只有您了!”就是这句话,让周志利不忍拒绝。周志利开始定期给这群“大孩子”上课,一周一节,一上就是整整12年。

2013年,周老师教学员表演扇子舞(资料图)

  普通人排练一个文艺节目,可能需要一个月,但对这群智力残疾人来说,就像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次教完,第二次上课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一个简单转身,就有学员因动作不协调摔倒在地。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每年只能排一两个节目。”在舞蹈教室,记者看到,简单的一个动作,周志利需要反复强调很多遍,一个个纠正。“手要抬高一些!眼睛要朝向手指的方向!”“左脚向前一步,右脚原地不动!”同样的话,她要重复很多遍,每一次都语调平和。

  她就像一束光

  照进他们灰暗的生活

  在东南社区每年举办的“东南之村”社区春晚上,这群特殊学员带来的文艺节目,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好运来》《好一朵茉莉花》《爱的奉献》《采茶舞》……舞台上,他们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台下年迈的父母,早已偷偷抹泪。   

周志利正在教张德彪跳舞

  由于先天智力残疾,60岁的张德彪无法独立生活,连过马路、坐公交对他来说都格外艰难。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家里孩子多,无法对他精心照料。2012年,张德彪和学员们一起在台上表演《感恩的心》,整齐划一的手语,把老母亲陈秀定看哭了。“一个连走路都会摔跤的人,现在居然能站在台上表演,我们真的想都不敢想。”

  潘晓燕和潘珠燕是两姐妹,两人都患有中度的精神和智力残疾。因为生活压力大,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姐妹俩全靠“散养”。周志利第一次见到姐妹俩,就在2011年的那个夏天。她们穿着厚厚的外套,长长的头发杂乱地缠在一起。“来,周老师帮你们梳梳头!”周志利借来一把梳子,帮她们梳头,每个动作都是那样轻柔。“小姑娘的头发又黑又长,你们要好好爱护啊!”慈祥的笑容,让姐妹俩的生活一下子照进了阳光。

  周志利就像学员的“共享妈妈”,从洗漱穿衣等基本技能教起,给了他们别样的温暖。慢慢地,姐妹俩来阳光家园时,总把头发打理得清清爽爽,有时候还会扎麻花辫,绑上漂亮的头花。见周老师来,她们总会亲昵地凑上前:“周老师,今天我的头发好看吗?”     

学员正在表演《感恩的心》(资料图)

  老伴去世,她想过放弃

  但两个月后,她又重返教室

  “80后”的裘淑贞是阳光家园里最年轻的学员,现在的她和刚来时判若两人。因为智力残疾,父母担心女儿会走失,总将她锁在家里。长时间的封闭生活,让她变得沉默寡言。

  阳光家园的项目启动后,周志利却不见裘淑贞的身影,她特意找到社区书记询问原因。原来,父母担心她走失,宁愿把她关在家里。但老人却不肯放弃,一次次上门走访,一次次面对面沟通。在她的坚持下,裘淑贞总算加入了阳光家园的大家庭。

  起初,担心裘淑贞害怕出门,周志利总是先把她从家里接到教室,课后再把她送回去。刚到阳光家园时,裘淑贞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周志利就在课后单独教她舞蹈动作,陪她一起练习。慢慢地,大家听见她说话了,笑容爬上了她的脸庞。

2019年,学员在“东南之春”社区春晚表演《好运来》

  “如果不是周老师,我们家女儿不会改变这么大。现在她经常一个人出门,还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那段时间,听说周老师不来上课了,我女儿每天要问好几遍。”裘淑贞的母亲对周志利充满感恩。

  12年来,周志利唯一的一次请假就是在2018年。老伴因病去世,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整整两个月把自己关在家里。“我怕耽误孩子们,让社区再找找别的老师。但学员们天天念叨着我,其实我也想他们……”

  “周老师,没关系,你在家好好休息,我们等你!”“周老师,你先照顾好自己!”大家的理解,反而给了周志利莫大的鼓励。两个月后,她又重返教室。

  “我是看着他们一个个成熟起来,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12年了,我一直在坚持,但这两年身体吃不消了,我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老师,继续当他们的引路人。”看着这群“大孩子”,周志利的眼里满是不舍。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