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高校学科专业改革方案来了
2023-04-04 19:08:00 稿源: 环球时报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要点梳理如下↓↓↓

  工作目标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深化新工科建设

  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加大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相互协同的学科专业集群。

  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加强新医科建设

  聚焦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等,全方位改造升级现有医学专业。

  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健康产业新发展,布局建设智能医学、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紧缺专业。

  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推进新农科建设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改造提升现有涉农学科专业。

  服务国家种业安全、耕地保护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系统治理、乡村建设等战略需求,以及森林康养、绿色低碳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开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智能装备、乡村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

  积极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

  ■加快新文科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

  强化重点领域涉外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建设,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关键语种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动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

  推进文科专业数字化改造,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打造文科专业教育的中国范式。

  ■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

  精准推动基础医学(含药学)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地方高校要拓宽基础学科应用面向,构建“基础+应用”复合培养体系,探索设置“基础学科+”辅修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项目。

  ■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

  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先宽后深”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基地等,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落地。

  定期开展学科专业自评工作,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系统报告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整体情况、分专业建设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优化学科专业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

  实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

  定期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

  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探索建立专业预调整制度,明确高校申请备案(审批)专业,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备案(申报)。

  加强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完善退出机制。

  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强化示范引领

  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树立学科专业建设标杆。

  推进分类评价,基础学科专业更强调科教融合,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强调产教融合,引导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和水平。

  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本科专业认证工作。

  ■深入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统筹“双一流”建设高校、领军企业、重点院所等资源,创新招生、培养、管理、评价模式,超常规布局一批急需学科专业,建成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更加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加强专业学院建设

  在学科专业基础好、整体实力强的高校建设30个左右未来技术学院;

  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30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

  依托有关高校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支持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示范性集成电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密码学院、示范性能源学院、储能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国际组织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

  推动专业性(行业特色型)高校进一步提高特色化办学水平。

  ■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有关行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健全人才预测、预警机制,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发布重点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

  ■“一校一案”狠抓落实

  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高校学科专业改革方案来了

稿源: 环球时报 2023-04-04 19:08:00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要点梳理如下↓↓↓

  工作目标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深化新工科建设

  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加大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相互协同的学科专业集群。

  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加强新医科建设

  聚焦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等,全方位改造升级现有医学专业。

  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健康产业新发展,布局建设智能医学、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紧缺专业。

  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推进新农科建设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改造提升现有涉农学科专业。

  服务国家种业安全、耕地保护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系统治理、乡村建设等战略需求,以及森林康养、绿色低碳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开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智能装备、乡村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

  积极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

  ■加快新文科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

  强化重点领域涉外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建设,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关键语种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动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

  推进文科专业数字化改造,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打造文科专业教育的中国范式。

  ■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

  精准推动基础医学(含药学)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地方高校要拓宽基础学科应用面向,构建“基础+应用”复合培养体系,探索设置“基础学科+”辅修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项目。

  ■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

  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先宽后深”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基地等,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落地。

  定期开展学科专业自评工作,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系统报告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整体情况、分专业建设情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优化学科专业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

  实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

  定期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

  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探索建立专业预调整制度,明确高校申请备案(审批)专业,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备案(申报)。

  加强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完善退出机制。

  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强化示范引领

  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树立学科专业建设标杆。

  推进分类评价,基础学科专业更强调科教融合,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强调产教融合,引导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和水平。

  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本科专业认证工作。

  ■深入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统筹“双一流”建设高校、领军企业、重点院所等资源,创新招生、培养、管理、评价模式,超常规布局一批急需学科专业,建成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更加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加强专业学院建设

  在学科专业基础好、整体实力强的高校建设30个左右未来技术学院;

  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30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

  依托有关高校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支持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示范性集成电路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密码学院、示范性能源学院、储能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国际组织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

  推动专业性(行业特色型)高校进一步提高特色化办学水平。

  ■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有关行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健全人才预测、预警机制,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发布重点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

  ■“一校一案”狠抓落实

  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