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吞服一粒胶囊实现食管癌筛查?长海医院发布一项研究突破
2023-04-17 13:50:09 稿源: 澎湃新闻  

  一粒小胶囊即可实现筛查食管癌?

  近日,国际消化病学顶级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兆申和该科教授王洛伟团队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

  该团队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全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李兆申院士指出,绝大部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后就诊往往已错过早诊早治机会。因此,在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中大力推行筛查对实现早期诊断,提高防控效果非常必要。

  目前,胃镜检查是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筛查较为可靠的方法,由于中国内镜诊疗资源配置仍然不充足,且胃镜的接受度较低,愿意进行筛查人数较少,因此,研发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食管癌筛查手段,减少低风险人群的非必要内镜检查,筛选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精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图示 利用胶囊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是否异常。长海医院 供图

  此次,长海医院研究团队受原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拉网细胞学启发,改良了研制了新型食管细胞富集器。在可溶解的胶囊壳中装入海绵状的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并固定于棉线上。受检者采样时将类似胶囊的采集器随水吞下,胶囊外壳在受检者胃液中溶解、细胞富集材料膨胀,2分钟后,提拽牵拉棉线取出膨胀的细胞富集材料,由于采集器是从胃食管结合部通过食管取出,此时的采集器上收集了超过600万个食管和贲门细胞,是传统方法细胞采集数量的几百倍。最后,通过研发的设备对样本进行分析进而诊断食管癌的发生。

  2021年,王洛伟教授团队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AI辅助细胞学筛查食管癌的科研成果,这为此次研究成果中的算法架构和参数组合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准确筛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海医院称,本研究联合了39所国内医疗机构和5个社区,共纳入17498名受试者,综合细胞学图像特征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筛查风险测评模型,模型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1.9%和18.4%。经过该方法初筛后,人群中90.3%的个体可归入低风险组,无需接受内镜检查,有限的内镜资源可以更好的投入到需要内镜精查的高风险人群中,使更多患者实现早诊早治获益。

  研究成果发表同期,国际食管癌筛查研究领军专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anford Dawsey教授等发表评论文章,称该研究为食管癌筛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吞服一粒胶囊实现食管癌筛查?长海医院发布一项研究突破

稿源: 澎湃新闻 2023-04-17 13:50:09

  一粒小胶囊即可实现筛查食管癌?

  近日,国际消化病学顶级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兆申和该科教授王洛伟团队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

  该团队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全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李兆申院士指出,绝大部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后就诊往往已错过早诊早治机会。因此,在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中大力推行筛查对实现早期诊断,提高防控效果非常必要。

  目前,胃镜检查是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筛查较为可靠的方法,由于中国内镜诊疗资源配置仍然不充足,且胃镜的接受度较低,愿意进行筛查人数较少,因此,研发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食管癌筛查手段,减少低风险人群的非必要内镜检查,筛选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精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图示 利用胶囊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是否异常。长海医院 供图

  此次,长海医院研究团队受原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拉网细胞学启发,改良了研制了新型食管细胞富集器。在可溶解的胶囊壳中装入海绵状的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并固定于棉线上。受检者采样时将类似胶囊的采集器随水吞下,胶囊外壳在受检者胃液中溶解、细胞富集材料膨胀,2分钟后,提拽牵拉棉线取出膨胀的细胞富集材料,由于采集器是从胃食管结合部通过食管取出,此时的采集器上收集了超过600万个食管和贲门细胞,是传统方法细胞采集数量的几百倍。最后,通过研发的设备对样本进行分析进而诊断食管癌的发生。

  2021年,王洛伟教授团队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AI辅助细胞学筛查食管癌的科研成果,这为此次研究成果中的算法架构和参数组合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准确筛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海医院称,本研究联合了39所国内医疗机构和5个社区,共纳入17498名受试者,综合细胞学图像特征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筛查风险测评模型,模型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1.9%和18.4%。经过该方法初筛后,人群中90.3%的个体可归入低风险组,无需接受内镜检查,有限的内镜资源可以更好的投入到需要内镜精查的高风险人群中,使更多患者实现早诊早治获益。

  研究成果发表同期,国际食管癌筛查研究领军专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anford Dawsey教授等发表评论文章,称该研究为食管癌筛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