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15家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看广州”调研采风团先后来到位于广州荔湾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和永庆坊,走进岭南代表性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岭南文化魅力,了解历史街区保护活化提升经验。
大湾区文化互联互通、同根同源,作为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区域之一的广州荔湾区,是了解大湾区文化的窗口。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址陈家祠是广东省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调研采风团荔湾首站便来到这里。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址陈家祠落成于1893年,是清代广东各地陈姓宗族在广州合资建造的合族祠。陈家祠(匾额题陈氏书院)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两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其中以“三雕两塑”最为出彩。
陈家祠首进门四扇屏门上精致的木雕,屋顶层叠错落、精致繁复的陶塑、灰塑,石栏杆望柱头上雕刻的一盘盘岭南佳果……吸引了调研团的兴趣。“四扇屏门运用双面雕的技法镂雕而成,图案均带有吉祥寓意。你们看,苍劲的老竹盘绕成‘福’字,形成‘祝福图’(谐音‘竹福’),下方还有两棵小竹笋,象征后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羊城首景图》灰塑藏着清代多幅广州风景,包含粤秀连峰、五仙霞洞、镇海层楼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橘子、佛手、杨桃、桃子,既富有岭南风情,又表达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祭祀祖先的虔诚。”在讲解员的逐一讲解下,嘉宾们不仅领略到岭南工匠精湛的工艺,也了解了岭南民间祈求兴旺、敬奉先祖的文化。
作为收藏、研究和展览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其他地区民间工艺的艺术类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常设《岭南民间百艺》陈列展厅,木雕、贝雕、玳瑁雕、榄雕、玉雕、嵌瓷、泥塑、油灰塑、香稿塑、贝缀、漆器、银器、珐琅、端砚、刺绣、象牙雕等岭南地区26种民间工艺。当天正在展出的潮汕麦秆画展、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展同样吸引调研团驻足观看。
成都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筱娟是第二次来陈家祠参观,她表示,第一次来的时候留下了“陈家祠屋顶站满了人”的初印象,这次参观后依旧深受震撼,而且还更深入了解了它的建筑工艺。“很精致,很有岭南文化特色。”她说。
“陈氏一族通过刊发广告发起募捐、集资建造陈家祠的过程,传递出南方活跃的市场意识。这些制作精良的工艺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也让我感受到岭南人的细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杨志宏表示,这所民间工艺文化殿堂沉浸感十足。“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展陈资源丰富,但展陈创意上还有诸多可借鉴的地方。”他说。
随后,一行人来到广州荔湾热门街区永庆坊。永庆坊位于荔湾西关核心区,片区内恩宁路骑楼街有“广州最美骑楼街”之称,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集聚了一批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手工印章雕刻、剪纸、西关打铜、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保护活化利用,昔日广州危旧房最集中区域之一的永庆坊已是广州热门景区、广州对外交流窗口。嘉宾参观了永庆坊一期、二期及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永庆坊微改造过程、效果,以及粤剧保护、传承情况。当下,如何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成为全国各地的命题。来自各大城市的总编们参观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全国都有类似永庆坊这样的老街区,要吸引年轻人,必须要有文化、文创、商业等诸多元素,要有全国连锁,也要有地域特色,比如我们刚刚看到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祖居。”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陈曦认为。“各地都在开展老旧街区、小区微改造,参观完这里我的收获是,商业之外还要保留生活气息。街区有原住民的生态,才能做出特色。”宁波日报社编委、报网总编室主任吴育新表示。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