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鄞州十年磨一剑擘画水清岸绿景美新蓝图
2023-05-25 07:16:2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三度获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首创“污水零直排”全周期建管模式……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以来,鄞州区十年磨一剑,在先天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多部门齐抓共管、持之以恒“敢啃硬骨头”,打造了诸多治水金名片。

  这两年,鄞州更是紧紧围绕省、市“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和区委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的目标,巧抓科技治水,守牢“污水零直排”底线,争创美丽河湖,让水清岸绿的美景再现,生态好、水质优,百姓因水得福,走上共富新路,一幅“青山绿水成就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打造“污水零直排”全生命周期建管模式

  最近,姜山镇奉先桥新村有明显的变化——污水冒溢影响村边河流水质的情况不见了。立足于地域大、村社多、情况杂和局部地区出现雨污水困扰的实际,姜山镇“掘地三尺”找原因,精准破解顽疾,对8个点位实施雨污水管网系统微改造和优化,已建成152公里集中式污水收集管网,55个村和30余个小区均实现污水纳管,400多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各项数据均位于鄞州乃至全市前列。

  姜山镇是鄞州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鄞州区聚焦镇村污水管网短板,编制全区排水专项规划并逐年推进建设,新建污水收集管网近2000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9座,全区各镇(街道)全部完成市级、省级“污水零直排”创建,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3个省创、10个市创。

电镀园区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电镀园区的鄞州电镀园区,曾因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鄞州区投入16亿元对电镀园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环境污染治理样板工程,不仅将园区内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分流,每股废水单独接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还实现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单独收集处理,在每栋厂房外配置50立方米的应急池,以应对突发情况,防止废水外漏。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改善水环境的治本之策。鄞州区治水办牵头创新推出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全周期建管模式,以“数字赋能”与“保险保障”为两翼,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保驾护航。

  “我们在先期全面排摸区内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截污纳管、涉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坚持从立项、招标,到设计、施工,再到审计、监管,全过程指导和规范‘污水零直排’建设。”鄞州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该区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保险+服务”模式,为管网配备专属“管家”及保险,做好项目建成后运维养护保障工作。

  下一步,该区还将进一步打造“污水零直排”新标杆,发现并持续推广优秀治水典范,从全区各镇(街道)中筛选培育一批样板示范,力争年底成榜样、出成效。

院士公园

  创建“美丽河湖”全市生态宜居滨水样板

  后塘河水波荡漾、山间水库澄澈明净、绿地水岸美景如画……随着“五水共治”“甬有碧水”攻坚行动的持续深入,鄞州区江河湖海重现清澈碧绿,绘就最美城市底色。

  鄞州院士公园河的整治便是其中一个最为生动的案例。“五水共治”前,院士公园河总体水质为劣Ⅴ类,水葫芦暴发;“五水共治”后,通过增氧曝气、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菌种投放等多种手段进行水质养护,河道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转身变为全市“网红河”和“浙江省最美河湖”。

  无独有偶,鄞州区内越来越多的河湖因为治水而重现美丽容颜。鄞州公园是全省最大的城市中央湿地公园,公园36%面积为水域河网,17公里长的岸线悠悠蜿蜒;九曲河两岸高楼林立,新建护岸7.33公里、景观绿化15.4万平方米、绿道8.35公里;南部商务区水街全长1300米,已建成一个以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打的高品质商业街区,成为宁波都市旅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截至目前,鄞州区已累计有省、市、区级“美丽河湖”30余条,其中,省级“美丽河湖”10条、市级“美丽河湖”2条,总数居全市首位。

  “在‘美丽河湖’创建过程中,我们与水利局、属地镇(街道)通力协作,打造了一批全市生态宜居的滨水样板。”鄞州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通过河道拓宽、疏浚、护岸新建等工程,美化河道景观,做到水清岸绿,满足居民出门见绿、移步换景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挖掘水乡文化、乡情土味,积极打造“河岸文化”。

  “河岸文化”中比较典型的咸祥镇西宅村治水主题公园,将“五水共治”与当地水文化相结合,让治水成果不断巩固、治水理念深入人心。沿山干河(云龙段)打造了集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公园和龙舟训练码头,经常开展龙舟比赛,传承“羽人竞渡”的古老文化。后塘河(五乡段)围绕“河湖文化”,不仅沿河设立仁久生态示范园、健身步道、亲水平台、木栈道及仿古方亭,还注重文化古迹的保存与水文化的挖掘,对碧环桥、皎碶桥及古堰道等文化古迹,进行最大程度保存与修缮,彰显新时代河湖建设的高品质。

  从“治水”到“智水”

  走出科技治水新路子

  前不久,笔者来到位于首南街道的鲍家江和前河南路交叉口,看到这里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已经投用。该工程安装的智慧排口系统根据雨水排口的管径、水质、流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综合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治水”手段,完善入河排水口监测与管理体系。

  除了首南街道,该区内的东郊、明楼、中河、邱隘、五乡等镇(街道)也应用了入河排口智能化改造。这些智能排口系统采用5G网络接入,集成物联感知、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及区域多设备联动等技术,实现水质监测、智能截污和异常预警等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黑科技’治水不简单,为我们辖区解决了排水能力不足和雨水排口溢流污染的大难题!”说起河道的变化,五乡镇农办相关负责人周阳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鄞州区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和数智手段,通过多跨协同治水应用场景,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加快构建“空-天-地”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推进“治水”到“智水”,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首南街道应用“AI遥感”技术,实时对全域河道进行快速监测;东吴镇的“水空一体化”监测管理系统,能对区域内三溪浦水库及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提高生态保护和水利监测全流程的工作效率。

  在此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科技治水达人:“民间河长”聂正斌与他的科技信息团队成功研发“欣智号”智能无人船进行巡河;“企业河长”赵卓维用超微纳米气泡应用改善水环境,仅两个月时间就让金谷河的水质从劣Ⅴ类显著提升稳定在Ⅴ类,部分指标已经达到Ⅳ类水标准。

东部新城(严龙摄)

  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擦亮“共富”生态底色

  5月23日一早,来自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社区的罗培毅老人像往常一样,和队友们一起准时来到印洪碶河畔,查看河道水质变化、河岸两侧是否有垃圾堆放,观察各排口是否有污水偷排……巡河,已经成为罗培毅和他的“银发护河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过去7年来,他们风雨无阻,每周巡查三次,守护社区内的500米清流。

  鄞州是传统工业强区,又地处水系下游,人口密度大,治水压力更大。立足于区域实际,该区上下一盘棋推动“五水共治”,除了各级政府全面推进“河道清淤”“剿灭劣Ⅴ类”“推进‘污水零直排’”“美丽河湖”等行动,还有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加入护水大军,成为“五水共治”的中坚力量。

  目前,鄞州区已经构建了覆盖所有河道、湖泊(水库)的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网络体系,全区共有河(湖)长613人。此外,鄞州还广发“英雄帖”,向全区招募多名民间河长,为每个镇(街道)内的每条河道配备一名以上的民间河长。这些民间河长,除了当好监督员,协助各级河长开展工作,也对责任河道进行日常巡查。

  在开展巡河工作的同时,鄞州区治水办还积极强化阵地打造和宣传发动,营造“人人都是治水员”的社会氛围,形成“共赏共治共享”局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水阵地百花齐放。2021年,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鄞州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获评第一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鄞州区首南电镀园区、江东水厂、长丰净化水厂获批市五水共治实践基地;各镇(街道)也结合各地文化和环境特色,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墙绘宣传阵地,把墙绘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实现一村一景、一墙一水文化。

  特色宣传深入人心。鄞州区治水办、鄞州区教育局等联合推出少儿连环画《水娃讲鄞州治水故事》系列绘本,图文并茂地讲述鄞州古人的治水故事,结合主题活动,送书进校园,向少年儿童普及鄞州治水历史的重要意义。咸祥河畔大提琴音乐会,让高雅艺术与百姓生活相结合,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把治水文化渗透到角角落落。

  如今,治水冲锋号正在吹遍鄞州大地。鄞州上下齐心,正以江河为笔,以汗水为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美丽河湖”。这片因水而兴、因水而梦的土地变得愈发灵动、繁荣,生态宜居、山海宜游的梦想照进现实,“绿水青山”的存在成为“金山银山”的厚实基底。

  撰文王博朱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鄞州区治水办提供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鄞州十年磨一剑擘画水清岸绿景美新蓝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5-25 07:16:27

  三度获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首创“污水零直排”全周期建管模式……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以来,鄞州区十年磨一剑,在先天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多部门齐抓共管、持之以恒“敢啃硬骨头”,打造了诸多治水金名片。

  这两年,鄞州更是紧紧围绕省、市“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和区委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的目标,巧抓科技治水,守牢“污水零直排”底线,争创美丽河湖,让水清岸绿的美景再现,生态好、水质优,百姓因水得福,走上共富新路,一幅“青山绿水成就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打造“污水零直排”全生命周期建管模式

  最近,姜山镇奉先桥新村有明显的变化——污水冒溢影响村边河流水质的情况不见了。立足于地域大、村社多、情况杂和局部地区出现雨污水困扰的实际,姜山镇“掘地三尺”找原因,精准破解顽疾,对8个点位实施雨污水管网系统微改造和优化,已建成152公里集中式污水收集管网,55个村和30余个小区均实现污水纳管,400多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各项数据均位于鄞州乃至全市前列。

  姜山镇是鄞州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鄞州区聚焦镇村污水管网短板,编制全区排水专项规划并逐年推进建设,新建污水收集管网近2000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9座,全区各镇(街道)全部完成市级、省级“污水零直排”创建,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3个省创、10个市创。

电镀园区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电镀园区的鄞州电镀园区,曾因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鄞州区投入16亿元对电镀园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环境污染治理样板工程,不仅将园区内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分流,每股废水单独接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还实现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单独收集处理,在每栋厂房外配置50立方米的应急池,以应对突发情况,防止废水外漏。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改善水环境的治本之策。鄞州区治水办牵头创新推出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全周期建管模式,以“数字赋能”与“保险保障”为两翼,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保驾护航。

  “我们在先期全面排摸区内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截污纳管、涉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坚持从立项、招标,到设计、施工,再到审计、监管,全过程指导和规范‘污水零直排’建设。”鄞州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该区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保险+服务”模式,为管网配备专属“管家”及保险,做好项目建成后运维养护保障工作。

  下一步,该区还将进一步打造“污水零直排”新标杆,发现并持续推广优秀治水典范,从全区各镇(街道)中筛选培育一批样板示范,力争年底成榜样、出成效。

院士公园

  创建“美丽河湖”全市生态宜居滨水样板

  后塘河水波荡漾、山间水库澄澈明净、绿地水岸美景如画……随着“五水共治”“甬有碧水”攻坚行动的持续深入,鄞州区江河湖海重现清澈碧绿,绘就最美城市底色。

  鄞州院士公园河的整治便是其中一个最为生动的案例。“五水共治”前,院士公园河总体水质为劣Ⅴ类,水葫芦暴发;“五水共治”后,通过增氧曝气、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菌种投放等多种手段进行水质养护,河道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转身变为全市“网红河”和“浙江省最美河湖”。

  无独有偶,鄞州区内越来越多的河湖因为治水而重现美丽容颜。鄞州公园是全省最大的城市中央湿地公园,公园36%面积为水域河网,17公里长的岸线悠悠蜿蜒;九曲河两岸高楼林立,新建护岸7.33公里、景观绿化15.4万平方米、绿道8.35公里;南部商务区水街全长1300米,已建成一个以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打的高品质商业街区,成为宁波都市旅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截至目前,鄞州区已累计有省、市、区级“美丽河湖”30余条,其中,省级“美丽河湖”10条、市级“美丽河湖”2条,总数居全市首位。

  “在‘美丽河湖’创建过程中,我们与水利局、属地镇(街道)通力协作,打造了一批全市生态宜居的滨水样板。”鄞州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通过河道拓宽、疏浚、护岸新建等工程,美化河道景观,做到水清岸绿,满足居民出门见绿、移步换景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挖掘水乡文化、乡情土味,积极打造“河岸文化”。

  “河岸文化”中比较典型的咸祥镇西宅村治水主题公园,将“五水共治”与当地水文化相结合,让治水成果不断巩固、治水理念深入人心。沿山干河(云龙段)打造了集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公园和龙舟训练码头,经常开展龙舟比赛,传承“羽人竞渡”的古老文化。后塘河(五乡段)围绕“河湖文化”,不仅沿河设立仁久生态示范园、健身步道、亲水平台、木栈道及仿古方亭,还注重文化古迹的保存与水文化的挖掘,对碧环桥、皎碶桥及古堰道等文化古迹,进行最大程度保存与修缮,彰显新时代河湖建设的高品质。

  从“治水”到“智水”

  走出科技治水新路子

  前不久,笔者来到位于首南街道的鲍家江和前河南路交叉口,看到这里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已经投用。该工程安装的智慧排口系统根据雨水排口的管径、水质、流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综合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治水”手段,完善入河排水口监测与管理体系。

  除了首南街道,该区内的东郊、明楼、中河、邱隘、五乡等镇(街道)也应用了入河排口智能化改造。这些智能排口系统采用5G网络接入,集成物联感知、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及区域多设备联动等技术,实现水质监测、智能截污和异常预警等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黑科技’治水不简单,为我们辖区解决了排水能力不足和雨水排口溢流污染的大难题!”说起河道的变化,五乡镇农办相关负责人周阳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鄞州区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和数智手段,通过多跨协同治水应用场景,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加快构建“空-天-地”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推进“治水”到“智水”,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首南街道应用“AI遥感”技术,实时对全域河道进行快速监测;东吴镇的“水空一体化”监测管理系统,能对区域内三溪浦水库及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提高生态保护和水利监测全流程的工作效率。

  在此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科技治水达人:“民间河长”聂正斌与他的科技信息团队成功研发“欣智号”智能无人船进行巡河;“企业河长”赵卓维用超微纳米气泡应用改善水环境,仅两个月时间就让金谷河的水质从劣Ⅴ类显著提升稳定在Ⅴ类,部分指标已经达到Ⅳ类水标准。

东部新城(严龙摄)

  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擦亮“共富”生态底色

  5月23日一早,来自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社区的罗培毅老人像往常一样,和队友们一起准时来到印洪碶河畔,查看河道水质变化、河岸两侧是否有垃圾堆放,观察各排口是否有污水偷排……巡河,已经成为罗培毅和他的“银发护河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过去7年来,他们风雨无阻,每周巡查三次,守护社区内的500米清流。

  鄞州是传统工业强区,又地处水系下游,人口密度大,治水压力更大。立足于区域实际,该区上下一盘棋推动“五水共治”,除了各级政府全面推进“河道清淤”“剿灭劣Ⅴ类”“推进‘污水零直排’”“美丽河湖”等行动,还有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加入护水大军,成为“五水共治”的中坚力量。

  目前,鄞州区已经构建了覆盖所有河道、湖泊(水库)的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网络体系,全区共有河(湖)长613人。此外,鄞州还广发“英雄帖”,向全区招募多名民间河长,为每个镇(街道)内的每条河道配备一名以上的民间河长。这些民间河长,除了当好监督员,协助各级河长开展工作,也对责任河道进行日常巡查。

  在开展巡河工作的同时,鄞州区治水办还积极强化阵地打造和宣传发动,营造“人人都是治水员”的社会氛围,形成“共赏共治共享”局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水阵地百花齐放。2021年,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鄞州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获评第一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鄞州区首南电镀园区、江东水厂、长丰净化水厂获批市五水共治实践基地;各镇(街道)也结合各地文化和环境特色,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墙绘宣传阵地,把墙绘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实现一村一景、一墙一水文化。

  特色宣传深入人心。鄞州区治水办、鄞州区教育局等联合推出少儿连环画《水娃讲鄞州治水故事》系列绘本,图文并茂地讲述鄞州古人的治水故事,结合主题活动,送书进校园,向少年儿童普及鄞州治水历史的重要意义。咸祥河畔大提琴音乐会,让高雅艺术与百姓生活相结合,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把治水文化渗透到角角落落。

  如今,治水冲锋号正在吹遍鄞州大地。鄞州上下齐心,正以江河为笔,以汗水为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美丽河湖”。这片因水而兴、因水而梦的土地变得愈发灵动、繁荣,生态宜居、山海宜游的梦想照进现实,“绿水青山”的存在成为“金山银山”的厚实基底。

  撰文王博朱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鄞州区治水办提供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