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好吃的杨梅千万种 慈溪杨梅何时再扬眉 未来路在何方?
2023-06-09 19:00:00 稿源: 潮新闻  

  又到杨梅上市时,同事出差带回一筐兰溪杨梅到办公室,引得干活交流群里一片赞叹,有在外者急切要求留几颗尝尝,马上有老家上虞的同事说,已被识货的他包圆了。

  隔着屏幕的记者则想,能让白沙杨梅原产地的上虞人觉得好吃的杨梅,大抵应该不错。想到前不久,大学生物系在农科所工作的师兄也夸赞兰溪杨梅进步很大,看来浙江杨梅真是佳品迭出。

  不过,记者在杨梅主产区慈溪长大,工作关系又遍历舟山、兰溪、温州等杨梅产地,许是乡愁作祟,一直觉得还是慈溪杨梅最好,即便是口感相似的舟山定海皋泄晚稻杨梅,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慈溪荸荠种杨梅的海岛版。

  名噪江南

  杨梅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水果,浙江而言,传统上有慈溪、余姚的荸荠种,温州瓯海茶山的丁岙梅,上虞、余姚西部白色的白沙杨梅(又称水晶杨梅)等。至于近二三十年兴起的仙居东魁杨梅,其实是1979年才被当时浙农大教授选育开始推广的后起品种,原产地也不是仙居,而是仙居隔壁黄岩东岙,那里有一棵百岁高龄的东魁杨梅母树。

  不过,不管哪个,浙江的杨梅肯定自古以来就是国内品质最好的,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吃货苏东坡都称赞:“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北宋前期,吴越国境主体就是浙江,吴越杨梅自然就是指浙江杨梅。

  夏至杨梅满山红。而慈溪、余姚杨梅当家的荸荠种却因为成熟时发黑发亮,呈紫黑色似荸荠而名,慈溪余姚土话叫炭梅,是首个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杨梅良种,也是传统上品质居浙江杨梅之首的品种,原产地是现在属余姚的三七市镇石步村。

  余姚、慈溪这两个相邻相伴的经济强县(县级市),可以说是对竞争合作中不断磨合发展的欢喜冤家,因为解放后的多次县境变动,两地常常为当地的名人、特产的出处打些口水仗。

  据说,有文字记录可查的慈溪、余姚杨梅栽培史已上千年。而上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余姚河姆渡文化考古中就发现有杨梅,也就是说7000多年前,当地先民们已采食杨梅,这大概是荸荠种可追溯源头。

  问题是,河姆渡也好、三七市也罢,以前都属慈溪。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浙江通志》载“慈溪产之荸荠种,果形大,刺尖密,色赤,核微扁,味极甜美,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

  但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当地县境大幅度调整,慈溪把产杨梅的南部山地划给了余姚,连当时县城慈城都划给了宁波江北区,县城迁到姚北小镇浒山,以姚北、慈北、镇(海)北的三北沿海平原为新县境,举全县之力种棉花,时任县委女书记也被周总理夸为“棉花姑娘”。那时起,慈溪人也只能吃余姚杨梅了,余姚杨梅则名噪江南。

  转机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基本失去了山地水源,沿海平原上的慈溪缺水,一纸红头文件把多山的余姚县横河区划入慈溪,而这片山是余姚杨梅的主产区,且是品质上乘的区域。

  为啥呢?荸荠种杨梅有个特性,喜欢比较背阴的北坡或东北坡,同一座山,一样的土质,一样的品种,向阳南坡的杨梅除了稍早成熟外,品质口感远不如北坡。而划到慈溪的横河区,在当时余姚杨梅主产区的北坡。

  受这次县境变动恩泽,80年代中后期上中学的记者也多吃了不少杨梅。那时杨梅山已分山到户,好几个横河同学家里有杨梅树,其中有一位还是班长,杨梅季少不了要组织同学去山上摘摘吃吃兼郊游。

  很多年后,老班长组织聚会,已是家电企业老板的他带着醉意对散在三大洲难得一聚同学们说,到村里包了杨梅山供老父亲退休后种种杨梅、养养鸡消遣,欢迎大家多来,走时每人再带上两篓杨梅一只土鸡。

  美味分地域

  90年代,记者工作初,对三种浙江杨梅印象深刻。

  在舟山,吃到舟山定海白泉镇皋泄村的晚稻杨梅,感觉极像荸荠种,除了上市时间迟一周,这也好解释,因为舟山是海岛气候,气温要比大陆上凉快点,成熟晚。

  后来一打听,说是定海本地品种,从起源讲和有7000年历史的荸荠种杨梅同根同源。而皋泄杨梅元朝时就有记载,品质一直是舟山最佳,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农民杨嘉发在皋泄岙发现一株杨梅树的杨梅味道特好,就把这株杨梅树作母版,在其它杨梅树上嫁接培育,通过嫁接培育以后杨梅也很好吃,于是就逐步扩大了。

  至于为什么叫晚稻杨梅,因它成熟比较晚,比普通杨梅晚一个星期左右,当杨梅红熟时正好是晚稻播种的时候。

  后来机缘巧合,记者又去浙西山区开化工作,90年代初的开化僻居深山,电话也正从手摇转向程控,杭州过去路上起码要六七个小时,若是坐火车从衢州中转长途班车,衔接不好,赶不上趟,还得在衢州住一宿。

  刚去时当地同事闲谈问哪里人,答慈溪人,结果听岔的同事脱口而出道,“兰溪杨梅好吃。”

  说实在,孤陋寡闻的记者那时才第一次听说兰溪产杨梅,后来去兰溪开会吃了,觉得实在普通,远比不上慈溪荸荠种,直到有一天在开化山里农家吃了野杨梅酸到了牙根。这才明白,那时浙西开化一带极少人工杨梅种植,大多为野生状态,对比之下,行销浙中、浙西的兰溪杨梅,确实是上品了。

  杨梅最好当然是鲜食,这就导致了产地的销售半径有限。现在交通方便了、保鲜技术也大大提高,但像荸荠种这样比较娇嫩的杨梅依然运销受限。荸荠种曾是国内推广种植的最多杨梅品种,不但兰溪、仙居、开化等浙江县市有推广,连贵州、江西、云南等南方省份都有大规模种植,并在当地有了新名字,贵州称它为科技杨梅,江西叫杂交杨梅、云南叫大树杨梅,命名看上去走的是农技推广风。

  “杨梅之乡”在哪里

  这些年,浙江杨梅风头最盛当数仙居东魁杨梅,网上叫卖的也多,营销力度大,某度搜索智能精选显示,东魁杨梅以29%高居榜首,属网红杨梅;其次是23%的晚稻杨梅、老三为传统名牌丁岙梅20%、荸荠种只有18%居第四,加上单独搜慈溪杨梅的2%,也只勉强达到丁岙梅的水平。

  这其中,糖度不错,个大核也大的东魁杨梅能一马当先,除了以仙居为首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当地东魁杨梅外,记者私下以为,主要靠的是东魁杨梅相比荸荠种“皮糙肉厚”,耐储存运输,适合更远距离运销.

  这在从小吃惯细嫩多汁荸荠种的记者看来,在糖度相近的情况下,东魁吃起来“粗糙”,甚至有些扎嘴。不过对大多数不产好杨梅的地方的人来说,东魁确实是上品,对得起为之命名的浙农大教授“东方之魁”的用意。

  更让记者底气不足的是,近些年慈溪、余姚的荸荠种杨梅似乎在退化,在当地的重视程度也有点不比以往,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两地争抢杨梅原产地,争办杨梅节,争做中国杨梅之乡的氛围。那时,慈溪还专门从县城整修了条杨梅大道直通横河主产地。现在高架桥修到杨梅山下,但氛围没以前浓了。

  杨梅季亲戚、朋友快递来的慈溪杨梅也加深了记者这样的印象,除了偶有几次不错外,大部分很一般,有点泯然众人的味道。最大的改进是包装,从上面盖些蕨草的一篓篓一筐筐,变成了一粒粒用塑料托盘固定的一盒盒,还加上了保鲜冰袋,考究的还充填氮气之类密封。

  跟同学闲聊慈溪杨梅,却说好的当然有,只是难买到,平原为主的慈溪,杨梅山就这么几片,主产区横河一带,每年总量就万把吨,地处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发达区域,自身是百强县前列的县,人口超百万,离沪杭甬主城区大体都在一两小时自驾车程里,那点杨梅好点的早卖完了,直白点说,自己人吃吃都不大够,所以网上叫卖的不多。

  而相对地偏的山区县仙居不一样,山多空间也多发展余地大,杨梅年产量超十万吨,需要大销量,当然要在网上热情推销;加上仙居东魁杨梅的品质也不错,自然销量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这些年名气俨然超过了慈溪杨梅,也超过东魁杨梅的原产地——邻居黄岩的东魁杨梅,很多人以为仙居东魁杨梅才是正宗。

  “你看看我们同学有谁靠种杨梅卖杨梅为生?”同学的一句话提醒了记者。横河已是全球有名的微型轴承产业的集聚地,杨梅之乡成了轴承之乡,除了老班长孝顺为他爸整了块杨梅山养老散心,另外几个当初靠杨梅补贴家用的横河同学,都自己做生意当老板了,有做外贸的,生意跨欧美,规模比班长还大。看来传统上一直居浙江杨梅品质第一的慈溪、余姚荸荠种杨梅,在网络时代要扬眉吐气,再超越“网红”仙居东魁杨梅,还需加油。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好吃的杨梅千万种 慈溪杨梅何时再扬眉 未来路在何方?

稿源: 潮新闻 2023-06-09 19:00:00

  又到杨梅上市时,同事出差带回一筐兰溪杨梅到办公室,引得干活交流群里一片赞叹,有在外者急切要求留几颗尝尝,马上有老家上虞的同事说,已被识货的他包圆了。

  隔着屏幕的记者则想,能让白沙杨梅原产地的上虞人觉得好吃的杨梅,大抵应该不错。想到前不久,大学生物系在农科所工作的师兄也夸赞兰溪杨梅进步很大,看来浙江杨梅真是佳品迭出。

  不过,记者在杨梅主产区慈溪长大,工作关系又遍历舟山、兰溪、温州等杨梅产地,许是乡愁作祟,一直觉得还是慈溪杨梅最好,即便是口感相似的舟山定海皋泄晚稻杨梅,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慈溪荸荠种杨梅的海岛版。

  名噪江南

  杨梅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水果,浙江而言,传统上有慈溪、余姚的荸荠种,温州瓯海茶山的丁岙梅,上虞、余姚西部白色的白沙杨梅(又称水晶杨梅)等。至于近二三十年兴起的仙居东魁杨梅,其实是1979年才被当时浙农大教授选育开始推广的后起品种,原产地也不是仙居,而是仙居隔壁黄岩东岙,那里有一棵百岁高龄的东魁杨梅母树。

  不过,不管哪个,浙江的杨梅肯定自古以来就是国内品质最好的,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吃货苏东坡都称赞:“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可对者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北宋前期,吴越国境主体就是浙江,吴越杨梅自然就是指浙江杨梅。

  夏至杨梅满山红。而慈溪、余姚杨梅当家的荸荠种却因为成熟时发黑发亮,呈紫黑色似荸荠而名,慈溪余姚土话叫炭梅,是首个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杨梅良种,也是传统上品质居浙江杨梅之首的品种,原产地是现在属余姚的三七市镇石步村。

  余姚、慈溪这两个相邻相伴的经济强县(县级市),可以说是对竞争合作中不断磨合发展的欢喜冤家,因为解放后的多次县境变动,两地常常为当地的名人、特产的出处打些口水仗。

  据说,有文字记录可查的慈溪、余姚杨梅栽培史已上千年。而上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余姚河姆渡文化考古中就发现有杨梅,也就是说7000多年前,当地先民们已采食杨梅,这大概是荸荠种可追溯源头。

  问题是,河姆渡也好、三七市也罢,以前都属慈溪。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浙江通志》载“慈溪产之荸荠种,果形大,刺尖密,色赤,核微扁,味极甜美,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

  但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当地县境大幅度调整,慈溪把产杨梅的南部山地划给了余姚,连当时县城慈城都划给了宁波江北区,县城迁到姚北小镇浒山,以姚北、慈北、镇(海)北的三北沿海平原为新县境,举全县之力种棉花,时任县委女书记也被周总理夸为“棉花姑娘”。那时起,慈溪人也只能吃余姚杨梅了,余姚杨梅则名噪江南。

  转机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基本失去了山地水源,沿海平原上的慈溪缺水,一纸红头文件把多山的余姚县横河区划入慈溪,而这片山是余姚杨梅的主产区,且是品质上乘的区域。

  为啥呢?荸荠种杨梅有个特性,喜欢比较背阴的北坡或东北坡,同一座山,一样的土质,一样的品种,向阳南坡的杨梅除了稍早成熟外,品质口感远不如北坡。而划到慈溪的横河区,在当时余姚杨梅主产区的北坡。

  受这次县境变动恩泽,80年代中后期上中学的记者也多吃了不少杨梅。那时杨梅山已分山到户,好几个横河同学家里有杨梅树,其中有一位还是班长,杨梅季少不了要组织同学去山上摘摘吃吃兼郊游。

  很多年后,老班长组织聚会,已是家电企业老板的他带着醉意对散在三大洲难得一聚同学们说,到村里包了杨梅山供老父亲退休后种种杨梅、养养鸡消遣,欢迎大家多来,走时每人再带上两篓杨梅一只土鸡。

  美味分地域

  90年代,记者工作初,对三种浙江杨梅印象深刻。

  在舟山,吃到舟山定海白泉镇皋泄村的晚稻杨梅,感觉极像荸荠种,除了上市时间迟一周,这也好解释,因为舟山是海岛气候,气温要比大陆上凉快点,成熟晚。

  后来一打听,说是定海本地品种,从起源讲和有7000年历史的荸荠种杨梅同根同源。而皋泄杨梅元朝时就有记载,品质一直是舟山最佳,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农民杨嘉发在皋泄岙发现一株杨梅树的杨梅味道特好,就把这株杨梅树作母版,在其它杨梅树上嫁接培育,通过嫁接培育以后杨梅也很好吃,于是就逐步扩大了。

  至于为什么叫晚稻杨梅,因它成熟比较晚,比普通杨梅晚一个星期左右,当杨梅红熟时正好是晚稻播种的时候。

  后来机缘巧合,记者又去浙西山区开化工作,90年代初的开化僻居深山,电话也正从手摇转向程控,杭州过去路上起码要六七个小时,若是坐火车从衢州中转长途班车,衔接不好,赶不上趟,还得在衢州住一宿。

  刚去时当地同事闲谈问哪里人,答慈溪人,结果听岔的同事脱口而出道,“兰溪杨梅好吃。”

  说实在,孤陋寡闻的记者那时才第一次听说兰溪产杨梅,后来去兰溪开会吃了,觉得实在普通,远比不上慈溪荸荠种,直到有一天在开化山里农家吃了野杨梅酸到了牙根。这才明白,那时浙西开化一带极少人工杨梅种植,大多为野生状态,对比之下,行销浙中、浙西的兰溪杨梅,确实是上品了。

  杨梅最好当然是鲜食,这就导致了产地的销售半径有限。现在交通方便了、保鲜技术也大大提高,但像荸荠种这样比较娇嫩的杨梅依然运销受限。荸荠种曾是国内推广种植的最多杨梅品种,不但兰溪、仙居、开化等浙江县市有推广,连贵州、江西、云南等南方省份都有大规模种植,并在当地有了新名字,贵州称它为科技杨梅,江西叫杂交杨梅、云南叫大树杨梅,命名看上去走的是农技推广风。

  “杨梅之乡”在哪里

  这些年,浙江杨梅风头最盛当数仙居东魁杨梅,网上叫卖的也多,营销力度大,某度搜索智能精选显示,东魁杨梅以29%高居榜首,属网红杨梅;其次是23%的晚稻杨梅、老三为传统名牌丁岙梅20%、荸荠种只有18%居第四,加上单独搜慈溪杨梅的2%,也只勉强达到丁岙梅的水平。

  这其中,糖度不错,个大核也大的东魁杨梅能一马当先,除了以仙居为首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当地东魁杨梅外,记者私下以为,主要靠的是东魁杨梅相比荸荠种“皮糙肉厚”,耐储存运输,适合更远距离运销.

  这在从小吃惯细嫩多汁荸荠种的记者看来,在糖度相近的情况下,东魁吃起来“粗糙”,甚至有些扎嘴。不过对大多数不产好杨梅的地方的人来说,东魁确实是上品,对得起为之命名的浙农大教授“东方之魁”的用意。

  更让记者底气不足的是,近些年慈溪、余姚的荸荠种杨梅似乎在退化,在当地的重视程度也有点不比以往,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两地争抢杨梅原产地,争办杨梅节,争做中国杨梅之乡的氛围。那时,慈溪还专门从县城整修了条杨梅大道直通横河主产地。现在高架桥修到杨梅山下,但氛围没以前浓了。

  杨梅季亲戚、朋友快递来的慈溪杨梅也加深了记者这样的印象,除了偶有几次不错外,大部分很一般,有点泯然众人的味道。最大的改进是包装,从上面盖些蕨草的一篓篓一筐筐,变成了一粒粒用塑料托盘固定的一盒盒,还加上了保鲜冰袋,考究的还充填氮气之类密封。

  跟同学闲聊慈溪杨梅,却说好的当然有,只是难买到,平原为主的慈溪,杨梅山就这么几片,主产区横河一带,每年总量就万把吨,地处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发达区域,自身是百强县前列的县,人口超百万,离沪杭甬主城区大体都在一两小时自驾车程里,那点杨梅好点的早卖完了,直白点说,自己人吃吃都不大够,所以网上叫卖的不多。

  而相对地偏的山区县仙居不一样,山多空间也多发展余地大,杨梅年产量超十万吨,需要大销量,当然要在网上热情推销;加上仙居东魁杨梅的品质也不错,自然销量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这些年名气俨然超过了慈溪杨梅,也超过东魁杨梅的原产地——邻居黄岩的东魁杨梅,很多人以为仙居东魁杨梅才是正宗。

  “你看看我们同学有谁靠种杨梅卖杨梅为生?”同学的一句话提醒了记者。横河已是全球有名的微型轴承产业的集聚地,杨梅之乡成了轴承之乡,除了老班长孝顺为他爸整了块杨梅山养老散心,另外几个当初靠杨梅补贴家用的横河同学,都自己做生意当老板了,有做外贸的,生意跨欧美,规模比班长还大。看来传统上一直居浙江杨梅品质第一的慈溪、余姚荸荠种杨梅,在网络时代要扬眉吐气,再超越“网红”仙居东魁杨梅,还需加油。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