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宁波始终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路径,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从环境整治向全面振兴拓展,造就一个个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当前,我们正深入研究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新内涵、新目标、新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更有品质、更具魅力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6月9日起,记者蹲点乡村,探究20年来宁波乡村走向富裕、文明、宜居的途径。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博 通讯员李晓 余凡 徐庭娴
下午3时许,雨势正大,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两位保安师傅通过乡村智慧管理系统查看发现,有一位村民的汽车车窗未关。为防止雨水浸湿车内物品,一位师傅连忙小跑赶赴现场,撑伞守在车窗旁挡雨,另一位则赶紧打电话给车主。这是记者日前在该村采访时碰到的场景。
匆匆赶来的车主叫李江波,今年49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李家村人。他一边感谢保安,一边和记者分享了自己家乡从“矛盾复杂村”蜕变成为“中国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的切身体会。
上李家村是鄞南平原上的一个以李氏为主姓的小村,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就通过兴办五金厂、彩印厂,摇身一变成为年收入达800万元的“明星村”。
然而,口袋富了,村庄的环境面貌和基层治理却没有跟上。就连百姓众盼的旧村改造,因为不断有人反对,持续6年却连一片瓦都没拆成。“当年,村里柴草乱堆、电线乱拉,村民们散养的家禽肆意乱窜,所到之处留下满地粪便……”回想起当年的窘境,李江波历历在目,甚至不好意思邀请朋友来家做客。
(20年前的上李家村。资料图)
在最难熬的关口,“千万工程”的春风,给上李家村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推动村庄善治。
以现任党支部书记李德龙为首的新一届班子,自上任后把村庄善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新班子将村里200多户人家走访了一遍,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最终明确一条:就是按规矩办事。
得益于这条治理规矩,上李家之前6年连一片瓦都没动成的拆迁“硬骨头”,短短3个月内就“啃”下了。建新房、修道路,至2018年底,村民们全部搬入新房。
在李德龙和李江波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上李家村文化礼堂村史陈列馆,迎面是一幅玉雕全村缩略图,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宛若时光长廊,记录着小村旧貌换新颜的风光无限。
2019年,针对群租房、车子乱停等新出现的问题,村两委召集村民开了一次改变精神风貌的大讨论,制订了49条村规民约;同年,又针对不道德行为、不文明现象,在全市首发了“村道德负面清单”。
雨过天晴,上李家村成排别墅被“洗”得一尘不染,苍翠树木掩映其中。此时,村道上出现了一群红马甲志愿者。
李江波的母亲陈庚兰正在和十几位志愿者分工协作:有的路面巡逻,有的擦拭宣传窗,还有的清理树丛深处垃圾。
“现在已经有70多名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了!每天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既能帮助他人,也能锻炼身体,还能美化村庄‘大家庭’!”陈庚兰说。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上李家村持续推进村庄自治,从引入光伏发电,到提升标准厂房,再到垃圾分类撤桶并点、美丽庭院创建,几乎村庄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部鼓励引导村民参与其中,让村民“自己做主说了算”。
2021年,上李家村又投入1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打造乡村智慧管理系统,依托“掌上治村”平台,将养老、就医、停车、安保、消防等模块全部“上网”,全面施行智慧化管理。村民们尝到了智慧化管理的甜头。
乡村治理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而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化管理手段,无疑为乡村善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秉持“千万工程”的为民服务理念,我市近年来积极试水“大脚板+大数据”,推动“线上+线下”“政府数据+社会数据”“数字赋能+人文关怀”平台融合,推广“掌上治理”“云上议事”,加强农村智管家、农村视联网等融合应用,推动乡村治理从线下向线上升级、从人治向智治迭代、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全市已基本实现基层事件90%以上在村、镇基层解决。
相关新闻: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