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向阳而行!用生命成就生命 捐献人体器官背后的故事
2023-06-23 07:09:09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汪敏(右二)正在与捐献者家属沟通。

  宁波市目前已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者4.4万人,器官捐献者347例,遗体捐献者267例,角膜捐献者516例,成功挽救了10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1500多人重见光明。时值2023年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宣传季,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用生命延续生命、用生命拥抱生命、用生命成就生命的故事。

  协调员如亲友般陪伴一个月

  家属主动要求捐献器官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移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努力。

  “您好,我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您愿意让亲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吗?”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后,这句话慢慢成了汪敏的口头禅。成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10年,汪敏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现潜在和符合捐献条件的病人,征得潜在捐献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并协调好各个环节,让器官捐献顺利进行。

  在医院ICU门口,汪敏见到了哭红双眼的陈女士(化名)。躺在病房里的,是她43岁的儿子金先生(化名)。遭遇严重车祸后,金先生生命垂危,可陈女士实在舍不得儿子就这么离开。每一天,她都盼望着奇迹出现,儿子能够醒来。

  考虑到陈女士的感受,汪敏起初只是为陈女士在交通事故处理上提了些建议,并帮她做些文书复印等简单的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汪敏每天都会去ICU门口和陈女士聊上几句。言语间,陈女士从未流露出捐献的意愿。

  就在汪敏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之时,她接到了陈女士的电话:“我同意把儿子的器官捐献,就当他还活着吧。”

  当汪敏陪着陈女士走进ICU病房,见金先生最后一面时,陈女士哭得撕心裂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谁人能知?一旁的汪敏紧紧抱住陈女士,泪水同样止不住地流下来。

  这样令人心碎的场景,汪敏经历了无数次。她一直陪着陈女士完成儿子的身后事,就像家人一般。面对汪敏的帮助,陈女士一家十分感激。

  协调捐献成功率只有20%~30%

  但渐渐看到希望

  事实上,汪敏刚刚接触器官捐献协调之时,工作开展得非常不顺利。

  “你去捐,你们全家都去捐!”在即将失去亲人、陷于悲痛中的家庭面前,汪敏一开口,迎来的往往是质疑、冷眼和咒骂。将心比心,家属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做这份工作,挨骂是经常的事。因此,如何与家属沟通,是整个器官捐献协调过程中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环节。

  有多难?同为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自鄞州区第二医院的章娉说了一组数据: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10多年,她成功协调了上百例器官捐献。但协调器官捐献的成功率只有20%~30%,每一例成功捐献的背后,是协调员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绝大多数是被拒绝的。”章娉无奈地说。

  “协调员常常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等待的病人,许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移植的机会;二是捐献者家庭,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尚在悲痛中的家属提出捐献,实在是难以开口。”章娉坦言,家属来自各行各业,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不同,沟通起来差别也很大。有些“80后”非常认可捐献,但事关家中老人,还是需要“回家商量商量”;有些守旧的老人,则一定要孩子“完完整整”地走。

  好在,经过这些年全社会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市民对于器官捐献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生命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一点,汪敏和章娉感受颇深,这让她们有了更多与家属坐下来好好聊聊的机会。

  动员社会爱心,凝聚人道力量

  用爱共同推动这项事业

  记者从宁波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者4.4万人。除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志愿者队伍也是助推我市捐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67岁的管桂华是李惠利医院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一位器官接受者。2006年1月6日,他在李惠利医院完成了肝脏移植手术,就此告别他两年多来在各家医院治疗的日子。“我又活过来了。”他感慨。

  获得新生的他成了志愿者,在病房里现身说法科普肝移植手术,为肝病患者提供服务。此外,他每年参加医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器官捐献。

  管桂华的故事只是宁波器官捐献事业向阳而行的一个缩影,背后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多年来,宁波市红十字会广泛动员社会爱心,凝聚人道力量,先后建立了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基金、光明天使基金、市民建“小桔灯”助学基金,利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角膜捐献互助、器官捐献者孩子助学、光明天使计划等网络筹资项目,开展器官、遗体捐献者家庭困难救助、人道慰问、助学、助医等关爱活动,累计筹集资金1608.7万元,支出1591.1万元,3245人次受益。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民政局减免捐献者丧葬费用,为遗体处理和费用结算开通绿色通道。宁波市红十字会还积极协调市流管办等部门,将“鼓励遗体、组织、器官捐献”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和信用加分体系,通过积分落户和享受公共服务措施,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

  依托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接受站成立角膜捐献宣教基地,加大角膜捐献宣传力度。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馆授牌生命教育体验馆等,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文化教育,倡导新型生命文化观。

  在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之初,章娉就许了个愿:希望将来自己这个岗位可以消失。那意味着,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真正走向成熟。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章友 谢美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向阳而行!用生命成就生命 捐献人体器官背后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6-23 07:09:09

  汪敏(右二)正在与捐献者家属沟通。

  宁波市目前已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者4.4万人,器官捐献者347例,遗体捐献者267例,角膜捐献者516例,成功挽救了10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1500多人重见光明。时值2023年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宣传季,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用生命延续生命、用生命拥抱生命、用生命成就生命的故事。

  协调员如亲友般陪伴一个月

  家属主动要求捐献器官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移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努力。

  “您好,我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您愿意让亲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吗?”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后,这句话慢慢成了汪敏的口头禅。成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10年,汪敏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现潜在和符合捐献条件的病人,征得潜在捐献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并协调好各个环节,让器官捐献顺利进行。

  在医院ICU门口,汪敏见到了哭红双眼的陈女士(化名)。躺在病房里的,是她43岁的儿子金先生(化名)。遭遇严重车祸后,金先生生命垂危,可陈女士实在舍不得儿子就这么离开。每一天,她都盼望着奇迹出现,儿子能够醒来。

  考虑到陈女士的感受,汪敏起初只是为陈女士在交通事故处理上提了些建议,并帮她做些文书复印等简单的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汪敏每天都会去ICU门口和陈女士聊上几句。言语间,陈女士从未流露出捐献的意愿。

  就在汪敏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之时,她接到了陈女士的电话:“我同意把儿子的器官捐献,就当他还活着吧。”

  当汪敏陪着陈女士走进ICU病房,见金先生最后一面时,陈女士哭得撕心裂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谁人能知?一旁的汪敏紧紧抱住陈女士,泪水同样止不住地流下来。

  这样令人心碎的场景,汪敏经历了无数次。她一直陪着陈女士完成儿子的身后事,就像家人一般。面对汪敏的帮助,陈女士一家十分感激。

  协调捐献成功率只有20%~30%

  但渐渐看到希望

  事实上,汪敏刚刚接触器官捐献协调之时,工作开展得非常不顺利。

  “你去捐,你们全家都去捐!”在即将失去亲人、陷于悲痛中的家庭面前,汪敏一开口,迎来的往往是质疑、冷眼和咒骂。将心比心,家属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做这份工作,挨骂是经常的事。因此,如何与家属沟通,是整个器官捐献协调过程中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环节。

  有多难?同为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自鄞州区第二医院的章娉说了一组数据: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10多年,她成功协调了上百例器官捐献。但协调器官捐献的成功率只有20%~30%,每一例成功捐献的背后,是协调员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绝大多数是被拒绝的。”章娉无奈地说。

  “协调员常常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等待的病人,许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移植的机会;二是捐献者家庭,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尚在悲痛中的家属提出捐献,实在是难以开口。”章娉坦言,家属来自各行各业,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不同,沟通起来差别也很大。有些“80后”非常认可捐献,但事关家中老人,还是需要“回家商量商量”;有些守旧的老人,则一定要孩子“完完整整”地走。

  好在,经过这些年全社会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市民对于器官捐献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生命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一点,汪敏和章娉感受颇深,这让她们有了更多与家属坐下来好好聊聊的机会。

  动员社会爱心,凝聚人道力量

  用爱共同推动这项事业

  记者从宁波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者4.4万人。除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志愿者队伍也是助推我市捐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67岁的管桂华是李惠利医院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一位器官接受者。2006年1月6日,他在李惠利医院完成了肝脏移植手术,就此告别他两年多来在各家医院治疗的日子。“我又活过来了。”他感慨。

  获得新生的他成了志愿者,在病房里现身说法科普肝移植手术,为肝病患者提供服务。此外,他每年参加医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器官捐献。

  管桂华的故事只是宁波器官捐献事业向阳而行的一个缩影,背后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多年来,宁波市红十字会广泛动员社会爱心,凝聚人道力量,先后建立了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基金、光明天使基金、市民建“小桔灯”助学基金,利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角膜捐献互助、器官捐献者孩子助学、光明天使计划等网络筹资项目,开展器官、遗体捐献者家庭困难救助、人道慰问、助学、助医等关爱活动,累计筹集资金1608.7万元,支出1591.1万元,3245人次受益。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民政局减免捐献者丧葬费用,为遗体处理和费用结算开通绿色通道。宁波市红十字会还积极协调市流管办等部门,将“鼓励遗体、组织、器官捐献”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和信用加分体系,通过积分落户和享受公共服务措施,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

  依托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接受站成立角膜捐献宣教基地,加大角膜捐献宣传力度。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馆授牌生命教育体验馆等,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文化教育,倡导新型生命文化观。

  在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之初,章娉就许了个愿:希望将来自己这个岗位可以消失。那意味着,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真正走向成熟。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宁波晚报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章友 谢美君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