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村村口一景(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门前系船水拍墙”的陶公村
陶公村现已成体验宁波内湖渔耕文化的打卡热地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隐者通过归隐自然,自适其适,实现自己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在宁波这片土地上,也曾有不少隐逸高士驻足停留,有的留下故事传说,有的留下亲族后裔,还有的留下一个个地名。
-徐偃王与隐学山
鄞州东钱湖镇有隐学山,山高204.7米,据传东周时徐偃王曾隐居于此,读书养性,死后葬于此山,故名。
徐偃王,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文献记载,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周穆王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破国后的徐偃王,踪迹不详。浙东一带有传言云,偃王几度辗转后,流落浙江,后择居宁波东钱湖畔,在山上建书院隐学,死后葬于隐学岭东坡。
鄞州东部,有不少徐姓村落,自称徐偃王后裔。如云龙镇的前徐村,与东钱湖比邻而立。传徐偃王第三十八代孙徐忠通,因恋祖墓由徐州迁此发族而成。取名为“前”,含有历史悠久之意。
明楼街道徐家社区,原为东郊乡徐家村。这里的徐姓亦奉徐偃王为始祖。民国《鄞县志》记载,宋南渡后,始祖徐应汉自天台迁居鄞东,因所造之楼宽敞明亮,人称“明楼”。
-范蠡与陶公山
东钱湖畔还有陶公山,以越国范蠡而名。传范蠡功成身退后,为避勾践曾偕西施隐居于此。因范蠡有陶朱公之称,故名。我小时候,不知陶公为何人,请教于母亲。母亲用当地讹版故事解释说,陶公是一个拐带着儿媳逃跑的坏公公。当后来得知坏公公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范蠡时,不禁哈哈大笑。原来财神爷范蠡也是有很多黑粉的。
陶公山原是东钱湖中一座岛山,远眺似伏牛饮湖,故也有“伏牛山”之称。山麓牛头渚边有钓鱼矶,据说当年陶公常垂钓于此,人称陶公钓矶,为旧钱湖十景之一。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此地建有烟波馆、天统亭等。
明代时,忻氏从福建南安迁此建村,村以山名,亦称陶公山村,简称陶公村。陶公村坐落东钱湖中,村民多以捕鱼为业。“门前系船水拍墙,家家枕着涛声睡。”近代,陶公村多侨民,村内民宅多以中西合璧为主,与湖光山色融为一起,极具特色。今陶公岛已扩建为景区,有陶公像、陶公祠、财神殿、龙舟殿等,是宁波体验内湖渔耕文化的打卡热地之一。
-虞喜、夏黄公与大隐山
余姚有大隐镇,以大学者隐居地而名。大隐地处四明山东北麓姚江南岸,与河姆渡近在咫尺,山高水长,气象万千,是宁波古代隐居圣地之一。很多隐士曾在此隐居。著名的如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唐代诗人林无隐、宋代明州“庆历五先生”中的杨适、杜醇等。
光绪《慈溪县志》解释镇上大隐山名字来历时云:“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名之。”意指“大隐”地名来源于东晋虞喜。虞喜,字仲宁,慈溪鸣鹤人,汉晋时期浙东望族虞氏家族后期名士之一。虞喜博学好古,淡泊名利,做过一些小官后,就退隐大隐。朝廷多次征召,都不愿再出仕。隐居山林的虞喜醉心学术,尤喜天文历算,后成为我国最早发现岁差的天文学家。卒年七十六。为纪念这位结庐深山、高枕柴门却自得其乐的大学问家,后人命其隐居地为“大隐”。现大隐云溪村虞家传为其后裔,此地山高林密,溪与云接,仍有“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的隐者风韵。
清代黄宗羲在《四明山志》另有不同解释:“大隐以大里黄公墓所得名。”这里的黄公,指“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夏黄公,本姓崔,名广,字少通,隐居夏里,故号夏黄公。传其晚年来浙,隐居浙东大隐山,在宁波影响颇大。夏黄公死后葬于姚江畔覆船山。覆船山因夏黄公托体于此,又别称“黄墓山”。山下有渡,旧称黄墓渡。《芦山寺志》记:“黄墓渡,俗讹河姆。”所以,如今大名鼎鼎的河姆渡,实际上由黄墓渡讹化而成,可以说也是因夏黄公而名。
-贺知章与鲍家墈
海曙鄞江镇有鲍家墈,村民主姓鲍,宋末为避战乱,自徽州迁此。村旁旧有塘墈,以姓及塘墈得名。全祖望《高尚宅钓台记》等文献记载,贺知章晚年在此隐居,曾遗有高尚台、贺公钓台遗址等。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也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传贺知章晚年隐居宁波时,在鄞江鲍家墈东北响岩筑别业,人称高尚宅。宅名出自唐玄宗的《送贺知章归四明》: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今高尚宅遗址处立有鄞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书“高尚宅古遗址”。
在宁波,与贺知章相关的地名还有很多。如月湖景区尚书桥东堍有贺秘监祠,传为贺知章读书处。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郡守莫将在此建“逸老堂”祀念之。元代,“逸老堂”和东侧“涵虚馆”合并,改置为驿站,祠遂废。后代官府又重建或重修。现存贺秘监祠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为月湖点睛之景。
白鹤街道还有贺丞路,因路北旧有贺丞庙而名。民国《宁波市志》记:贺丞庙,又称贺成庙,为纪念贺知章在江东行迹而名。贺丞庙曾开办和平小学,曾是中共宁波工委机关、江东特派机关的所在地,后改名镇安小学。故庙原址位于今镇安小学。 徐雪英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