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日常消费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点个餐需要关注公众号;停车扫码支付需要关注公众号;线下购物也需要关注公众号……这种似乎无处不在的“公众号关注”现象,引发很多消费者不满。
日前,记者从宁波市消保委获悉,消费时遇到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对这种乱象开展消费监督
小张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目前放假在家。她向记者吐槽:“我之前和朋友一起去吃网红酸菜鱼,可是在扫码点餐时发现,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才可以享受优惠,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之后,小张还不停地收到该公众号发来的信息。“我感觉自己的生活被打扰了,这样的做法让我很反感,以后也不太想去了,于是就取消了关注。”小张说。
有小张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针对这种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日前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
中消协认为,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消协组织已经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不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中消协表示,消费者可将遇到的此类问题通过电子邮件(ccaxfjd@cca.org.cn)方式向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反映。中消协将委托专业维权志愿者对线索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对此,宁波市消保委也及时发声。宁波市消保委公益律师魏柴惟一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强制关注”行为实质上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在实践中,部分商家会设置弹出《免责条款》《隐私条款》等条款,需要消费者同意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但这些文件几乎均是冗长的格式条款,消费者为了便利往往也会选择接受。商家这一行为可能会出现过度收集、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消费者需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拨打政务服务热线,或者向市场监管、消协等部门投诉、举报。
宁波市消保委呼吁广大商家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不得强制要求消费者对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和授权,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
同时,在扫码点单时,广大消费者要注意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认真阅读扫码点单时的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说明,了解操作注意事项,留意给出的权限提示,不盲目赋予相关应用过高的权限,不透露不合理的个人信息隐私。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要通过有效手段及时主动维权,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宁波晚报记者毛雷君 实习生张吾菲通讯员陶颖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