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我在宁波养棘螈!一群生物学研究生博士生的蹲点接力
2023-08-15 20:1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孙肖 许天长 通讯员 郭竞豪 叶晶晶

  镇海棘螈是棘螈属(Echinotriton)仅有的三个物种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

  目前,镇海棘螈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600尾,仅发现分布于宁波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2021年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将其从“国二”晋升为“国一”保护等级。所以镇海棘螈也有着“宁波大熊猫”之称。

  和这些“宁波的大熊猫”朝夕相处,是一种什么体验?来自中国计量大学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的姑娘们都深有体会。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位于北仑柴桥街道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内,中国计量大学镇海棘螈研究团队的4个姑娘们将人工繁育的160余尾镇海棘螈放归野外。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瑞岩林场山脚下的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跟随研究团队姑娘们的电瓶车一路上山,见证了整个放归过程。

  160多尾镇海棘螈,每一条都要小心翼翼亲手放入指定点位。

  “你要小心,这里到处是蚊子和蚂蟥,一不小心脚上手上就会有包,脚上就会出血,你看我学妹已经满手都是蚊子包了。”队员朱锡红是生物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岁的她已经连续三年蹲点在镇海棘螈保护区内,进行棘螈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一路上,她不停地叮嘱记者,要做好野外防护工作。

  经过了10多分钟的山路,记者跟随姑娘们来到了保护区深处,潮湿、闷热感扑面而来。当抵达一处放归点后,只见姑娘们娴熟地戴上无菌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一尾尾棘螈取出繁育箱,并仔细地放入她们精心挑选的点位。

朱锡红

  “今天放归野外的是镇海棘螈的亚成体,大部分不到3厘米,但他们已经开始用肺呼吸。相当于我们快要成年的年轻人。”朱锡红告诉记者,和放鱼苗不同,160多尾的棘螈只能用手一尾一尾地放入被落叶覆盖的泥土上或石隙中,这样能让它们更快地适应大自然的新环境。

李薇

  队员李薇已经是第二年参与放归活动了,她告诉记者,这个放归的过程很漫长,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放归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因为你松手后,镇海棘螈宝宝将开始独自面对大自然,所以尽可能一开始把它送到潮湿的环境,让它们顺利过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镇海棘螈宝宝大概360尾,和往年数量持平。接下来,她们会分批分次将这些培育强壮的棘螈放归大自然。

  “我这两个学姐经常说她们是棘螈的临时妈妈,这次放归,就是要给它们找个满意的家。”在放归的过程中,刚来不到半年的队员封诗衍给两位师姐当助手,第一次参与放归的她感叹,这个“妈”还真的不太好当,长时间待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让她有些呼吸不畅。

封诗衍

  “第一次见到这些软萌可爱的小家伙时,它们还是如透明玻璃弹珠的卵。”封诗衍边说边感叹着生命的伟大。

  “我们是棘螈的临时妈妈,有时还是它们的保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是相互陪伴成长的小伙伴。”朱锡红笑着告诉记者,每年4月,团队的小伙伴们都会来北仑的保护基地,足足生活4个月,因为从保护地找到这些棘螈宝宝,并把它们养大,放归自然,时间要4个月。

  朱锡红介绍,刚刚孵化的棘螈宝宝像蝌蚪一样用鳃呼吸,它们会在培育箱的水里生活,待四肢变得发达,鳃退化,体长长到3厘米左右,离开水环境,此时我们就会把它们放回大自然,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继续成长。

  “从卵宝宝变成真正的棘螈进入陆地是一个危险重重的过程,这当中它们有着许多天敌。马陆会吃岸上的卵,水虿会捕食水里面的棘螈宝宝,到岸上生活也可能成为蛇的食物……而我们在实验室要做的就是帮助它们变得强壮,提高它们在大自然里存活的概率。”朱锡红说,4个月就是见证一个棘螈宝宝长大的过程。

  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

  “镇海棘螈是我们调查、监测、保护的对象。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大家都是在野外待着,就是为了能找到更适合它们的生存空间。”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计量大学博士生邱霞是团队的大姐姐,刚过30岁的她今年带领团队从野外带回了11尾成体镇海棘螈,首次尝试进行无线电追踪,进一步深入了解镇海棘螈的活动范围,寻找更多的繁殖点,为镇海棘螈濒危原因探索以及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邱霞说姑娘们特地把今年镇海棘螈第一批放归野外的时间定在了这个日子,就是希望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感。镇海棘螈乃至更多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可能困难重重,但她们并不孤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宁波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北仑分局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镇海棘螈专题研究和物种抢救,专门建立了镇海棘螈保护区,划拨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物种抢救。2018年起,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爱春副教授团队受邀来到北仑,成立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开展镇海棘螈资源本底调查、繁殖生态学、栖息地改造、人工扩繁和野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人工扩繁的镇海棘螈数量已超1700余尾。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我在宁波养棘螈!一群生物学研究生博士生的蹲点接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8-15 20:15:00

  中国宁波网记者孙肖 许天长 通讯员 郭竞豪 叶晶晶

  镇海棘螈是棘螈属(Echinotriton)仅有的三个物种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

  目前,镇海棘螈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600尾,仅发现分布于宁波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2021年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将其从“国二”晋升为“国一”保护等级。所以镇海棘螈也有着“宁波大熊猫”之称。

  和这些“宁波的大熊猫”朝夕相处,是一种什么体验?来自中国计量大学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的姑娘们都深有体会。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位于北仑柴桥街道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内,中国计量大学镇海棘螈研究团队的4个姑娘们将人工繁育的160余尾镇海棘螈放归野外。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瑞岩林场山脚下的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跟随研究团队姑娘们的电瓶车一路上山,见证了整个放归过程。

  160多尾镇海棘螈,每一条都要小心翼翼亲手放入指定点位。

  “你要小心,这里到处是蚊子和蚂蟥,一不小心脚上手上就会有包,脚上就会出血,你看我学妹已经满手都是蚊子包了。”队员朱锡红是生物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岁的她已经连续三年蹲点在镇海棘螈保护区内,进行棘螈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一路上,她不停地叮嘱记者,要做好野外防护工作。

  经过了10多分钟的山路,记者跟随姑娘们来到了保护区深处,潮湿、闷热感扑面而来。当抵达一处放归点后,只见姑娘们娴熟地戴上无菌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一尾尾棘螈取出繁育箱,并仔细地放入她们精心挑选的点位。

朱锡红

  “今天放归野外的是镇海棘螈的亚成体,大部分不到3厘米,但他们已经开始用肺呼吸。相当于我们快要成年的年轻人。”朱锡红告诉记者,和放鱼苗不同,160多尾的棘螈只能用手一尾一尾地放入被落叶覆盖的泥土上或石隙中,这样能让它们更快地适应大自然的新环境。

李薇

  队员李薇已经是第二年参与放归活动了,她告诉记者,这个放归的过程很漫长,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放归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因为你松手后,镇海棘螈宝宝将开始独自面对大自然,所以尽可能一开始把它送到潮湿的环境,让它们顺利过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镇海棘螈宝宝大概360尾,和往年数量持平。接下来,她们会分批分次将这些培育强壮的棘螈放归大自然。

  “我这两个学姐经常说她们是棘螈的临时妈妈,这次放归,就是要给它们找个满意的家。”在放归的过程中,刚来不到半年的队员封诗衍给两位师姐当助手,第一次参与放归的她感叹,这个“妈”还真的不太好当,长时间待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让她有些呼吸不畅。

封诗衍

  “第一次见到这些软萌可爱的小家伙时,它们还是如透明玻璃弹珠的卵。”封诗衍边说边感叹着生命的伟大。

  “我们是棘螈的临时妈妈,有时还是它们的保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是相互陪伴成长的小伙伴。”朱锡红笑着告诉记者,每年4月,团队的小伙伴们都会来北仑的保护基地,足足生活4个月,因为从保护地找到这些棘螈宝宝,并把它们养大,放归自然,时间要4个月。

  朱锡红介绍,刚刚孵化的棘螈宝宝像蝌蚪一样用鳃呼吸,它们会在培育箱的水里生活,待四肢变得发达,鳃退化,体长长到3厘米左右,离开水环境,此时我们就会把它们放回大自然,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继续成长。

  “从卵宝宝变成真正的棘螈进入陆地是一个危险重重的过程,这当中它们有着许多天敌。马陆会吃岸上的卵,水虿会捕食水里面的棘螈宝宝,到岸上生活也可能成为蛇的食物……而我们在实验室要做的就是帮助它们变得强壮,提高它们在大自然里存活的概率。”朱锡红说,4个月就是见证一个棘螈宝宝长大的过程。

  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

  “镇海棘螈是我们调查、监测、保护的对象。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大家都是在野外待着,就是为了能找到更适合它们的生存空间。”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计量大学博士生邱霞是团队的大姐姐,刚过30岁的她今年带领团队从野外带回了11尾成体镇海棘螈,首次尝试进行无线电追踪,进一步深入了解镇海棘螈的活动范围,寻找更多的繁殖点,为镇海棘螈濒危原因探索以及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邱霞说姑娘们特地把今年镇海棘螈第一批放归野外的时间定在了这个日子,就是希望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感。镇海棘螈乃至更多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可能困难重重,但她们并不孤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宁波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北仑分局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镇海棘螈专题研究和物种抢救,专门建立了镇海棘螈保护区,划拨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物种抢救。2018年起,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爱春副教授团队受邀来到北仑,成立镇海棘螈人工繁育实验室,开展镇海棘螈资源本底调查、繁殖生态学、栖息地改造、人工扩繁和野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人工扩繁的镇海棘螈数量已超1700余尾。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