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慈城古城往西5里地左右,临慈江北岸,有一座小山包,名叫彭山,又叫鹏山,上面耸立一座青砖古塔,因山得名,称彭山塔。
彭山塔为砖石结构,七层六面,形如文笔,地基为石基座,上为砖结构,每层有壶门。塔高22米,原塔内有楼梯可盘旋到顶,因年久失修,木结构已毁坏。2005年慈城镇政府对古塔进行大修,恢复木结构楼梯及木栏杆,使古塔重光再现。
彭山塔不同于佛教寺院里的塔,它是一座文峰塔。塔建于1522年至1566年(明嘉靖年间),为时任慈溪县令霍与瑕所建。中国古代的县城附近大多都建有文峰塔,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是文峰像毛笔,希望治地文运昌隆,人才辈出、多中科举。如果县里几年中没人中举,不出一个人才,那么要在这个县城的某一方位建造一座文峰塔,这样全城就能出人才了。
二是弥补风水上的不足。我国古代在建城时,首先要选地。在选地时要考虑风水,如城市的四面要相同,左边与右边没有空缺的部位,如左有山,右有水;防止后空,如有一方空缺时,要建造一座塔来弥补。
三是作为县城的地标。文峰塔作为县城的最高建筑和独特的造型,具有明显的辩识度。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或马(马车),外出旅行即将入城,远远便能望见高耸入云的塔尖,马上就知道到了某地。彭山塔的作用也不例外,但民间对此塔的修建却有许多有趣的传说,说是与余姚和慈溪两个邻县的县官老爷为各自的治地争风水有关。
彭山塔建成已经600多年了,其伟岸的形象已经成为慈城古县城的重要标志,也深深地植入了慈城人民的心中。1928年,虞洽卿等人创办的劝业银行天津分行曾以彭山塔作为其发行的壹角貮角纸币的背景,大大提升了慈溪县城的知名度。
我们小时候乘火车从上海、杭州回来,看到彭山塔便知道慈城站到了,这时不管是快车还是慢车都会把速度降下来,并拉上一记汽笛。在慈城下车的旅客都站了起来,把行李拿在手上,准备下车了。如今也一样,沿同三高速往来沪甬之间,看见彭山塔,便会黙念慈城到了,老家到了,浓浓的乡愁不由自主地涌上了心头。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