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8月15日,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新时代,怎样创新?有哪些硬核科研成果?谁在勇闯“无人区”?为何说创新是“第一动力”?
8月17日起,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三端联合推出“看,创新宁波”系列报道。我们走进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为大家讲述四明大地上一个个生动的创新故事,感受创新力量,为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鼓”与“呼”。
中国宁波网记者成良田 实习生徐晨曦 通讯员宣科
借助“3D影像”,一拖7年的肝脏血管瘤被精准安全切除。患者小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个“3D影像”其实是肝胆胰手术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团队牵头开发。
该系统一问世,便广受欢迎。目前已应用于国内数十家三甲医院,近3年完成病例超过4000例。本月中旬,2022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公布,这一研发成果获得一等奖。
肝胆胰手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在制定方案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肿瘤切除手术时,怎么切得更干净;二是术后病人恢复情况,也就是切多少恢复起来更快。
“这个手术并不是以病灶切除最干净为第一目标,而是更讲究科学合理性。因为切得越多风险越大,恢复也就越困难。”项目负责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郑四鸣介绍。
因此,进行精准的评估是制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基础。
受辅助手段先进性制约,以前这类疾病的术前评估,往往靠CT平面图作依据,医生再根据过往经验,不断讨论得出最后方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兴起,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把目光投向交叉学科的创新应用,研发更为先进的治疗手段。
怎么做?
研发人员将图像分割领域的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肝胆胰疾病CT和MRI图像分割,全面解决了肝胆胰图像边缘性、低对比度性和灰度不均性造成三维重建准确性低和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全新开发了医学图像处理软件Inside View,实现了肝胆胰器官三维重建和手术规划,并进行临床转化。
郑四鸣解释说,通过对500多例肝胆胰病例影像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智能分辨二维CT、磁共振影像中的不同器官构造并加以区分,最终构成3D立体影像,其分辨精度达到93%。
不仅如此,辅助决策系统还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形成虚拟器官模型,让医生们更好地进行手术模拟。
“以前光是‘能不能开刀’,就要讨论很久。”郑四鸣表示,“现在通过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的3D影像,可以直接判断:是进行手术,还是优先药物控制。”郑四鸣说。
此外,有了这套决策系统的3D影像分析参考,医生可以在手术之前直接判断肿瘤和血管的空间关系,从而在术前就决定是否保留血管。
“关于血管和肿瘤情况,以前是一边进行手术,一边根据手术情况现场进行分析和判断,相对来讲风险更大。”郑四鸣说。
现在,数据分析和3D数据影像,可以提供精准的切除手术方案,大大提高了复杂肝胆胰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病患治疗成本。
目前这一研发成果,已有12篇论文,其中SCI7篇,总引用量175次,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个,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
“医疗技术的提高离不开计算机、人工智能,现在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来规划手术方案,以后可能就是机器人来做手术了。”郑四鸣笑着说。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