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一个经常出现在超声体检报告单上的医学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但部分人群在复查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体内结石神秘“消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47岁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近日,他空腹来到北仑三院特检科复查自己的胆囊结石,经过超声科主任吴伊娜详细的多体位超声检查,结果却较之前大相径庭:患者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腔内未见结石声像。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该逐渐增大、增多的胆囊结石却神秘“消失”了,之前的胆囊结石究竟去了哪里?
通过调阅病历吴伊娜发现,张先生前不久曾因炎症住院,治疗期间使用过头孢曲松钠。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导致他的胆汁在胆囊腔内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最终超过饱和度的头孢曲松钠与胆汁钙盐成分结合发生沉淀,形成短暂性药物性胆囊结石。
原来,对于部分结石易发人群来说,其胆囊内的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如果服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后,药物在体内无法被分解代谢,其中的40%会以原型的形式沉积于胆汁内,导致胆汁内药物浓度增加到血清中药物浓度的20倍~150倍。出院后,随着药物的停用,胆囊腔内的结石也会随之消失,自此结石“消失”的原因浮出水面。
吴伊娜医生介绍,不止头孢曲松钠,某些抗凝药、环孢菌素、雌激素(避孕药)等均有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可能性。短期复查是区别药物性结石还是真正结石的关键,患者长期服用以上药物时,建议每隔半年做一次胆囊超声检查。患者就诊时主动提供信息,超声医生及时询问病史及近期用药史,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非必要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听完医生的解释,张先生悬着的心也终于平稳落地。
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吴伊娜 俞珍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