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以“乡村著名行动”保护传承地名文化
2023-12-07 07:1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鄞州区桑田路路名牌上的二维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7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地名地方性法规、编制出版地名相关典籍、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保护活动等,不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通过乡村著名行动数字赋能工作,让乡村文化繁荣活跃起来,将乡村资源要素释放出来,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法治护航助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2020年5月1日,《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宁波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地名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自《条例》实施以来,市民政局全力做好《条例》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下普法宣传、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民生e点通网友来信答复等形式,扩大《条例》实施宣传的知晓面和影响力,并组织制作印刷4000份宣传资料分发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直接服务于一线的企事业单位窗口。鄞州区、镇海区地名办还分别制作手绘和漫画版《条例》宣传册进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和利用予以专章表述,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普查档案,分级分类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会同文广旅游、宣传等部门加强对历史地名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传承和发展地名文化。

  2021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历史地名保护提出具体举措,要求深化地名文化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古地名类、地名专名(方言)等采词类别库,探索将历史地名纳入非物质遗产保护范围,构筑地名文化遗产载体和平台。拓展地名文化保护广度和深度,深入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实施地名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同年,我市编制出台《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第九章“地名文化保护规划”对宁波地名文化的体系特征、宁波三江口的建城史、宁波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特点、宁波传统地名的类型等作了着重表述。除市本级出台法规文件保障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区(县、市)也在当地地名规划中列出专章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化保障。

  编制出版助推地名成果转化

  地名是载体,文化是血脉,地名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保护活动。奉化区通过开展“千年辉映奉化有名”奉化地名文化展等系列地名文化保护活动,助推乡村振兴。余姚市结合阳明文化宣传,开展余姚阳明地名文化研讨会暨阳明地名文化短视频大赛,扩大地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鄞州区举办以“传承地名遗产文化添彩美丽鄞州”为主题的第二届地名宣传活动之“走进商圈”活动。北仑区开展“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记忆”地名文化大讲堂进校园活动。

  据了解,我市民政部门还通过编制出版《宁波市地名志》丛书、相关地名图册等途径,加快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转化。全市先后出版常规性图、书、典、志、刊物22万多份,两批868个地名列入地名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横溪镇等5个地名入选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慈溪市编制的《新编慈溪市图志》获裴秀奖银奖;宁海县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契机,出版了《宁海地名》《宁海地名故事选》等刊物书籍;鄞州区编印了《鄞州区历史地名画册》《鄞州区历史地名遗产文化分布图》《鄞州历史地名(古道)手绘图》等;江北区出版了《江北地名叙谈》;镇海区编印了《行走与记忆》地名刊物;象山县出版了《象山古今地名典故》等。

  数字地名赋能乡村振兴

  “‘宁’代表宁波,本意有安宁、宁静的含义。‘东’意指东部新城,较符合地名表示方位的作用,且与毗邻的宁穿路相呼应,地名的指位性较好。”有心的市民若散步时走到宁东路和福庆北路交叉口,可以发现路名牌上印着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跳转出这段文字。与此同时,二维码跳转出来的界面上还有查询周边便民设施、进行地理位置导航的功能入口,为市民出行增添了许多便利。

  路名牌上的“小小二维码”,正是宁波以数字地名信息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体现。据了解,自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数字赋能工作,以“标准地名地址‘一址通’项目”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先后开发建立了乡村振兴数据库,专题开发乡村振兴数字驾驶舱、路名牌数字场景以及民政数字一张图等数字化场景,归集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40万条兴趣点数据,包含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委会公共服务点、停车场、公交站点、超市购物中心、民宿酒店招待所、农家乐、风景名胜点、医疗点、特色街区、银行、加油加气站、厕所等。

  “我们将采集到的兴趣点数据开发成具备模糊查询功能、导航功能的数字二维码。市民只要在路名牌上扫描二维码,就能导航到任何一地兴趣点,实现路名牌到哪里,地名文化保护宣传到哪里,地名地址公共服务到哪里,乡村振兴就到哪里的工作目标。”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伍慧 通讯员 周益平

  新闻多一点

  海曙

  “共富地名”,助力乡村振兴

  海曙区高桥镇实景图。

  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2004年由茂林、张马、吴庄3村合并,取名茂新,寓意“繁茂一新”,如今的茂新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文旅网红村,有力促进了发展振兴。大西坝,位于海曙区高桥镇高桥村大西坝自然村,是沟通西塘河与姚江的咽喉。它山堰,在推动宁波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以其作为商标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享誉大江南北……

  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是岁月积淀的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为擦亮美丽乡村名片,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发挥地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海曙区民政局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乡村著名行动,选取了“茂新村”“它山堰”“大西坝”“高桥”等地名,对它们的来历、现状、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

  奉化

  数字门牌,让公共服务更“便民”

  奉化区长汀路数字门牌。

  2021年6月,奉化区被列入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试点,推进数字门牌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和建设。奉化区以数字门牌应用试点为契机,搭建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设立地名、地址、地名文化等管理板块,至今已归集各类地名数据8602条,地址数据35万余条。将已安装、更换的35万余块数字门牌、800余块道路路名牌作为地名文化服务阵地,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周边的地名信息、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工作、生活。

  与此同时,奉化依托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为农场、农家乐等场所的业务开展提供地址、产品、服务等信息,助力乡村振兴。以岳林街道周家村的“爽爽家庭农场”为例,扫描其数字门牌二维码,不仅能显示农场的简介、外景和航拍视频,就连周边的酒店和景点也能“一码获取”,为游客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

  余姚

  擦亮“阳明文化”品牌,讲好地名故事

  余姚开展“平安边界美丽地名”宣传活动。

  2022年6月,余姚被省民政厅列为第一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市。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地名文化,提升地名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余姚以“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多举措多维度推进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工作。

  设立阳明地名文化研究机构。重构余姚市姚江文化研究会,设立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阳明地名文化中心,组织开展阳明地名文化研讨会。

  申报专项课题。通过调研学习,形成《阳明地名文化保护机制及世界级服务功能平台创新研究》,并向民政部申报课题,后在央媒发表学术论文。

  组织阳明地名文化主题短视频大赛。由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承办阳明地名文化短视频大赛,向社会征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短视频作品。

  讲好地名故事。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余姚独特的多元文化素材,编写完成《余姚历史地名选录》《余姚地名漫谈》《余姚市地名文化展》《余姚红色地名地图》,扩大地名文化有效宣传,让文化自信深入民众内心。

  宁海

  “水东讲村名”,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近年来,宁海本土培育的地名文化讲解短视频栏目“水东讲村名”在网络上走红,深受中老年人及海外游子的喜爱。该栏目以方言讲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配上图片、视频等内容,形象地展示每个“村名”的由来以及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原始音像资料,还让更多人建立起与故乡的情感连接,留住了故乡的记忆。

  2023年10月,宁海县地名办公室接手“水东讲村名”栏目,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并联合宁海地区“共富工坊”项目,在传递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第108期节目借讲述凤潭村的故事巧妙推广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凤潭清酒,让观众在了解凤潭村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对这一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截至目前,“水东讲村名”已发布200多期视频。记者 伍慧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以“乡村著名行动”保护传承地名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3-12-07 07:10:00

  鄞州区桑田路路名牌上的二维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7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地名地方性法规、编制出版地名相关典籍、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保护活动等,不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通过乡村著名行动数字赋能工作,让乡村文化繁荣活跃起来,将乡村资源要素释放出来,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法治护航助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2020年5月1日,《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宁波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地名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自《条例》实施以来,市民政局全力做好《条例》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下普法宣传、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民生e点通网友来信答复等形式,扩大《条例》实施宣传的知晓面和影响力,并组织制作印刷4000份宣传资料分发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直接服务于一线的企事业单位窗口。鄞州区、镇海区地名办还分别制作手绘和漫画版《条例》宣传册进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和利用予以专章表述,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普查档案,分级分类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会同文广旅游、宣传等部门加强对历史地名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传承和发展地名文化。

  2021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历史地名保护提出具体举措,要求深化地名文化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古地名类、地名专名(方言)等采词类别库,探索将历史地名纳入非物质遗产保护范围,构筑地名文化遗产载体和平台。拓展地名文化保护广度和深度,深入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实施地名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同年,我市编制出台《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第九章“地名文化保护规划”对宁波地名文化的体系特征、宁波三江口的建城史、宁波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特点、宁波传统地名的类型等作了着重表述。除市本级出台法规文件保障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区(县、市)也在当地地名规划中列出专章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化保障。

  编制出版助推地名成果转化

  地名是载体,文化是血脉,地名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保护活动。奉化区通过开展“千年辉映奉化有名”奉化地名文化展等系列地名文化保护活动,助推乡村振兴。余姚市结合阳明文化宣传,开展余姚阳明地名文化研讨会暨阳明地名文化短视频大赛,扩大地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鄞州区举办以“传承地名遗产文化添彩美丽鄞州”为主题的第二届地名宣传活动之“走进商圈”活动。北仑区开展“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记忆”地名文化大讲堂进校园活动。

  据了解,我市民政部门还通过编制出版《宁波市地名志》丛书、相关地名图册等途径,加快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转化。全市先后出版常规性图、书、典、志、刊物22万多份,两批868个地名列入地名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横溪镇等5个地名入选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慈溪市编制的《新编慈溪市图志》获裴秀奖银奖;宁海县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契机,出版了《宁海地名》《宁海地名故事选》等刊物书籍;鄞州区编印了《鄞州区历史地名画册》《鄞州区历史地名遗产文化分布图》《鄞州历史地名(古道)手绘图》等;江北区出版了《江北地名叙谈》;镇海区编印了《行走与记忆》地名刊物;象山县出版了《象山古今地名典故》等。

  数字地名赋能乡村振兴

  “‘宁’代表宁波,本意有安宁、宁静的含义。‘东’意指东部新城,较符合地名表示方位的作用,且与毗邻的宁穿路相呼应,地名的指位性较好。”有心的市民若散步时走到宁东路和福庆北路交叉口,可以发现路名牌上印着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便跳转出这段文字。与此同时,二维码跳转出来的界面上还有查询周边便民设施、进行地理位置导航的功能入口,为市民出行增添了许多便利。

  路名牌上的“小小二维码”,正是宁波以数字地名信息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体现。据了解,自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数字赋能工作,以“标准地名地址‘一址通’项目”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先后开发建立了乡村振兴数据库,专题开发乡村振兴数字驾驶舱、路名牌数字场景以及民政数字一张图等数字化场景,归集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40万条兴趣点数据,包含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委会公共服务点、停车场、公交站点、超市购物中心、民宿酒店招待所、农家乐、风景名胜点、医疗点、特色街区、银行、加油加气站、厕所等。

  “我们将采集到的兴趣点数据开发成具备模糊查询功能、导航功能的数字二维码。市民只要在路名牌上扫描二维码,就能导航到任何一地兴趣点,实现路名牌到哪里,地名文化保护宣传到哪里,地名地址公共服务到哪里,乡村振兴就到哪里的工作目标。”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伍慧 通讯员 周益平

  新闻多一点

  海曙

  “共富地名”,助力乡村振兴

  海曙区高桥镇实景图。

  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2004年由茂林、张马、吴庄3村合并,取名茂新,寓意“繁茂一新”,如今的茂新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文旅网红村,有力促进了发展振兴。大西坝,位于海曙区高桥镇高桥村大西坝自然村,是沟通西塘河与姚江的咽喉。它山堰,在推动宁波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以其作为商标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享誉大江南北……

  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是岁月积淀的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为擦亮美丽乡村名片,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发挥地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海曙区民政局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乡村著名行动,选取了“茂新村”“它山堰”“大西坝”“高桥”等地名,对它们的来历、现状、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

  奉化

  数字门牌,让公共服务更“便民”

  奉化区长汀路数字门牌。

  2021年6月,奉化区被列入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试点,推进数字门牌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和建设。奉化区以数字门牌应用试点为契机,搭建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设立地名、地址、地名文化等管理板块,至今已归集各类地名数据8602条,地址数据35万余条。将已安装、更换的35万余块数字门牌、800余块道路路名牌作为地名文化服务阵地,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周边的地名信息、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工作、生活。

  与此同时,奉化依托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为农场、农家乐等场所的业务开展提供地址、产品、服务等信息,助力乡村振兴。以岳林街道周家村的“爽爽家庭农场”为例,扫描其数字门牌二维码,不仅能显示农场的简介、外景和航拍视频,就连周边的酒店和景点也能“一码获取”,为游客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

  余姚

  擦亮“阳明文化”品牌,讲好地名故事

  余姚开展“平安边界美丽地名”宣传活动。

  2022年6月,余姚被省民政厅列为第一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市。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地名文化,提升地名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余姚以“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多举措多维度推进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工作。

  设立阳明地名文化研究机构。重构余姚市姚江文化研究会,设立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阳明地名文化中心,组织开展阳明地名文化研讨会。

  申报专项课题。通过调研学习,形成《阳明地名文化保护机制及世界级服务功能平台创新研究》,并向民政部申报课题,后在央媒发表学术论文。

  组织阳明地名文化主题短视频大赛。由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承办阳明地名文化短视频大赛,向社会征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短视频作品。

  讲好地名故事。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余姚独特的多元文化素材,编写完成《余姚历史地名选录》《余姚地名漫谈》《余姚市地名文化展》《余姚红色地名地图》,扩大地名文化有效宣传,让文化自信深入民众内心。

  宁海

  “水东讲村名”,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近年来,宁海本土培育的地名文化讲解短视频栏目“水东讲村名”在网络上走红,深受中老年人及海外游子的喜爱。该栏目以方言讲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配上图片、视频等内容,形象地展示每个“村名”的由来以及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原始音像资料,还让更多人建立起与故乡的情感连接,留住了故乡的记忆。

  2023年10月,宁海县地名办公室接手“水东讲村名”栏目,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并联合宁海地区“共富工坊”项目,在传递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第108期节目借讲述凤潭村的故事巧妙推广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凤潭清酒,让观众在了解凤潭村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对这一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截至目前,“水东讲村名”已发布200多期视频。记者 伍慧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