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一边丰收一边亏钱 南方菜农伤不起 问题出在哪里?
2023-12-08 21:40:12 稿源: 潮新闻  

  最近,浙江本地应季蔬菜全面上市了。

  作为杭城最大的“菜篮子”之一,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今年的供应量预计增长近30%,但整体效益却下降20%以上。看着蔬菜长势喜人,负责人何麟海很是发愁。

  种植大户增产丰收,本应是利农又利民。大户发愁,哪里出现了问题?

  一边丰收一边亏钱

  何麟海告诉记者,就拿杭州人最爱的小白菜来说,近三年来同期菜价在1.3-1.5元/斤。今年合作社每亩增产近1000斤,批发供给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均价只有0.8-1.2元,下降约45%。

  不止小白菜,包心菜单价也下降近半,往年为0.8-1元,今年只有0.5-0.6元;西葫芦则从1.7-1.8元下降至1.2-1.3元。与此同时,增产带来用工量的增长,抬高近25%的人工成本,“增产抵不上成本和降价。”

  据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数据,11月下旬,浙江在田蔬菜面积241.2万亩,同比减少0.4%;同时,浙江省蔬菜产量53.5万吨,同比增长0.5%,可以看出亩均产量的显著增长。

  何麟海的苦恼,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好天气”。

  今年秋季,气温几乎都处于15-32℃之间,没有碰上“秋老虎”和台风等灾害;11月以来,冬季姗姗来迟,霜降期推迟近半月。“原本需要65天生长期的小白菜,今年只需要50天就能收割,相同的播种面积下产量也更高。”何麟海说。

  这样的“好天气”却是异常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秋季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秋季。9月和10月,浙江省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同期偏高2.1℃和0.8℃。11月初,浙江白天最高气温除沿海地区外大部地区升至30℃至32℃,打破常年11月最暖纪录,历史罕见。

  浙江并非个例,当时的东北有不少地方还未入冬,甚至比杭州还热,而河南、山东的气温居然比海南还高。到了12月,气温虽有起伏,但浙江大部地区依然迟迟入不了冬。

  “全国大范围的偏高气温,导致蔬菜生长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上市期提前。”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胡美华说,南北方蔬菜扎堆上市导致季节性供大于求,大部分蔬菜的地头批发价格同比、环比都有明显下降。

  11月,收购端的价格持续跌落。根据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对省内20种主要蔬菜地头批发价监测数据显示,11月地头批发均价为3.1元/公斤,环比下降21.3%。随着蔬菜大量上市,价格回落是常规的季节性变化,但无疑增添了农户心头的凉意。

  跌跌涨涨的常态

  11月以来,浙江人买菜确实比去年同期便宜了。

  根据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数据,11月,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同比下降5.8%,其中30个小品类6涨24降。比如菜花价格跌至3.9元/公斤,同比下降达38.9%,芹菜价格同比下降32.3%,莴笋下降36.2%、大葱下降36%。

  此外,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大葱等8类蔬菜价格降幅在20%-30%,油菜、生菜、胡萝卜等6小类蔬菜价格降幅在10%-20%之间。

  零售渠道的情况也相似,浙江省蔬菜均价同比下降6.5%,其中30个小品类5涨25降,降幅超20%的有莴笋、西红柿、辣椒、青椒和大葱,降幅在10%-20%之间的有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等9小类蔬菜。

  不过,有些消费者还是感到,11月底以来买菜比前段时间贵了。其实,一波冷空气就可以影响消费端的菜价。

  “从国庆节开始,浙江省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一路下降。一直到11月下旬的第46周,受天气转冷影响,价格开始上升。”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商务研究促进中心主任沈肖敏说。

  到上周(第48周),浙江省蔬菜批发均价5.40元/公斤,环比上涨1.3%,瓜菜类、豆类、甘蓝类、茄果类和叶菜类价格均小幅上涨。比如韭菜、生菜的批发价格环比上升3.2%,油菜上升3.1%。

  “后期一旦受寒潮、雨雪天气影响,以及年末‘双节’的到来,蔬菜消费需求上升,预计消费端价格会回升。”沈肖敏说。

  胡美华也认为,随着整体气温持续下降,北方雨雪、冰冻天气增多,蔬菜生长速度减缓,叠加前期因温度高、部分蔬菜提前上市等原因,预计12月总体菜价将止跌反弹,趋向常年平均水平。

  应对气候“搅局”

  菜价便宜了,但折射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前期气温过高,引发不耐热蔬菜生长异常。胡美华介绍:“今年早熟松花菜品种出现小球、毛花,西兰花长出过多侧枝,甘蓝型包心菜出现较大比例的干烧心和推迟包球。”

  此外,莴笋有抽薹现象,青梗菜也有高脚苗、叶色发黄、病害增多等情况。松花菜等品种出现减产,也是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暖热秋季还会引发物候“生态失衡”,延缓作物进入休眠期的节点。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暖和气候使得农作物生长过旺,持续生长消耗了体内的养分,可能导致它在不适宜的时间开花结果,影响来年的产出。同时,温度过高也增加了病虫害越冬繁殖的机会,不利于后续耕种。

  针对眼前难题,胡美华建议广大农户,受气温偏高导致生育期提前、已无商品性的在田蔬菜应及时清理,重新改种其他适合当季生产的蔬菜品种,当季损失下季补。

  “冬季冷空气频繁,前期温度偏高导致蔬菜植株抗性下降,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防寒保暖,减少因灾损失。”他说。

  近年来,异常气候越来越频繁,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和产销信息对接。

  比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摸清在田蔬菜面积产量,引导规模主体合理安排蔬菜生产、调整茬口,通过冷库保鲜、调整采收时间等方式错峰上市;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与主要农批市场牵线,对接企业基地直采、团体直送,拓展销路……

  长远来看,技术和机制保障不可或缺。

  智能大棚可以抵御天气变化,加大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可大幅提高稳产保供、抗灾能力;增建产地批发市场和冷库,可通过贮藏保鲜,实现错峰上市;

  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要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轻简化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价格指数等政策性保险普及度,也能保障农民利益。

  气候“搅局”,为这一口“清甜”,我们还有很多要做。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边丰收一边亏钱 南方菜农伤不起 问题出在哪里?

稿源: 潮新闻 2023-12-08 21:40:12

  最近,浙江本地应季蔬菜全面上市了。

  作为杭城最大的“菜篮子”之一,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今年的供应量预计增长近30%,但整体效益却下降20%以上。看着蔬菜长势喜人,负责人何麟海很是发愁。

  种植大户增产丰收,本应是利农又利民。大户发愁,哪里出现了问题?

  一边丰收一边亏钱

  何麟海告诉记者,就拿杭州人最爱的小白菜来说,近三年来同期菜价在1.3-1.5元/斤。今年合作社每亩增产近1000斤,批发供给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均价只有0.8-1.2元,下降约45%。

  不止小白菜,包心菜单价也下降近半,往年为0.8-1元,今年只有0.5-0.6元;西葫芦则从1.7-1.8元下降至1.2-1.3元。与此同时,增产带来用工量的增长,抬高近25%的人工成本,“增产抵不上成本和降价。”

  据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数据,11月下旬,浙江在田蔬菜面积241.2万亩,同比减少0.4%;同时,浙江省蔬菜产量53.5万吨,同比增长0.5%,可以看出亩均产量的显著增长。

  何麟海的苦恼,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好天气”。

  今年秋季,气温几乎都处于15-32℃之间,没有碰上“秋老虎”和台风等灾害;11月以来,冬季姗姗来迟,霜降期推迟近半月。“原本需要65天生长期的小白菜,今年只需要50天就能收割,相同的播种面积下产量也更高。”何麟海说。

  这样的“好天气”却是异常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秋季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秋季。9月和10月,浙江省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同期偏高2.1℃和0.8℃。11月初,浙江白天最高气温除沿海地区外大部地区升至30℃至32℃,打破常年11月最暖纪录,历史罕见。

  浙江并非个例,当时的东北有不少地方还未入冬,甚至比杭州还热,而河南、山东的气温居然比海南还高。到了12月,气温虽有起伏,但浙江大部地区依然迟迟入不了冬。

  “全国大范围的偏高气温,导致蔬菜生长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上市期提前。”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胡美华说,南北方蔬菜扎堆上市导致季节性供大于求,大部分蔬菜的地头批发价格同比、环比都有明显下降。

  11月,收购端的价格持续跌落。根据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对省内20种主要蔬菜地头批发价监测数据显示,11月地头批发均价为3.1元/公斤,环比下降21.3%。随着蔬菜大量上市,价格回落是常规的季节性变化,但无疑增添了农户心头的凉意。

  跌跌涨涨的常态

  11月以来,浙江人买菜确实比去年同期便宜了。

  根据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数据,11月,浙江省蔬菜批发价格同比下降5.8%,其中30个小品类6涨24降。比如菜花价格跌至3.9元/公斤,同比下降达38.9%,芹菜价格同比下降32.3%,莴笋下降36.2%、大葱下降36%。

  此外,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大葱等8类蔬菜价格降幅在20%-30%,油菜、生菜、胡萝卜等6小类蔬菜价格降幅在10%-20%之间。

  零售渠道的情况也相似,浙江省蔬菜均价同比下降6.5%,其中30个小品类5涨25降,降幅超20%的有莴笋、西红柿、辣椒、青椒和大葱,降幅在10%-20%之间的有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等9小类蔬菜。

  不过,有些消费者还是感到,11月底以来买菜比前段时间贵了。其实,一波冷空气就可以影响消费端的菜价。

  “从国庆节开始,浙江省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一路下降。一直到11月下旬的第46周,受天气转冷影响,价格开始上升。”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商务研究促进中心主任沈肖敏说。

  到上周(第48周),浙江省蔬菜批发均价5.40元/公斤,环比上涨1.3%,瓜菜类、豆类、甘蓝类、茄果类和叶菜类价格均小幅上涨。比如韭菜、生菜的批发价格环比上升3.2%,油菜上升3.1%。

  “后期一旦受寒潮、雨雪天气影响,以及年末‘双节’的到来,蔬菜消费需求上升,预计消费端价格会回升。”沈肖敏说。

  胡美华也认为,随着整体气温持续下降,北方雨雪、冰冻天气增多,蔬菜生长速度减缓,叠加前期因温度高、部分蔬菜提前上市等原因,预计12月总体菜价将止跌反弹,趋向常年平均水平。

  应对气候“搅局”

  菜价便宜了,但折射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前期气温过高,引发不耐热蔬菜生长异常。胡美华介绍:“今年早熟松花菜品种出现小球、毛花,西兰花长出过多侧枝,甘蓝型包心菜出现较大比例的干烧心和推迟包球。”

  此外,莴笋有抽薹现象,青梗菜也有高脚苗、叶色发黄、病害增多等情况。松花菜等品种出现减产,也是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暖热秋季还会引发物候“生态失衡”,延缓作物进入休眠期的节点。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暖和气候使得农作物生长过旺,持续生长消耗了体内的养分,可能导致它在不适宜的时间开花结果,影响来年的产出。同时,温度过高也增加了病虫害越冬繁殖的机会,不利于后续耕种。

  针对眼前难题,胡美华建议广大农户,受气温偏高导致生育期提前、已无商品性的在田蔬菜应及时清理,重新改种其他适合当季生产的蔬菜品种,当季损失下季补。

  “冬季冷空气频繁,前期温度偏高导致蔬菜植株抗性下降,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防寒保暖,减少因灾损失。”他说。

  近年来,异常气候越来越频繁,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和产销信息对接。

  比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摸清在田蔬菜面积产量,引导规模主体合理安排蔬菜生产、调整茬口,通过冷库保鲜、调整采收时间等方式错峰上市;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与主要农批市场牵线,对接企业基地直采、团体直送,拓展销路……

  长远来看,技术和机制保障不可或缺。

  智能大棚可以抵御天气变化,加大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可大幅提高稳产保供、抗灾能力;增建产地批发市场和冷库,可通过贮藏保鲜,实现错峰上市;

  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要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轻简化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价格指数等政策性保险普及度,也能保障农民利益。

  气候“搅局”,为这一口“清甜”,我们还有很多要做。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