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褚燕玲 李梦茹
“从我出事到现在,整整10年,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站起来,我能摆脱轮椅。”3月15日上午,在鄞州区福明街道福城社区,39岁的钱露蓉正在悉心打理阳台满地的多肉,阳光照在脸上,眼里满是笑意。
2014年,刚生下女儿的她却患上了急性脑出血,命运仿佛和她开了一个玩笑。从瘫痪在床到康复治疗,从轮椅生活到独立行走,历经10年,她不但站起来了,而且走出了阴霾。生命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
初为人母的她和死神擦肩
今年39岁的钱露蓉是家中独女,从小就被视作掌上明珠。她喜爱画画,父母就请专业老师指导。2004年,钱露蓉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回到宁波工作、结婚,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2014年5月,钱露蓉迎来了女儿的诞生,但产后总觉得昏昏沉沉。起初,家里人以为是产后虚弱所致,但出院后的第三天,前来探望的医生表姐一眼看出了异样。
钱露蓉给女儿做的成长册。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钱露蓉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紧急手术后总算捡回一条命。但因为出血点位于运动神经,钱露蓉的左半身不能动弹了,加上产后凝血度较高,她又出现了左脚血栓症状,随后转入李惠利医院治疗,一连串的变故让她变得郁郁寡欢。
“那一年,我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跑了六七家医院,不停地做各种检查。当时内心很崩溃,生个孩子,怎么就把命都搭进去了。”回想起10年前的场景,钱露蓉坦言,最黑暗的日子里,是家人的陪伴给了她最大的动力。
长达5年的康复之路
2014年7月,脚血栓治疗后,左半身不能动弹的钱露蓉转至宁波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这是条漫长的康复之旅,到底能不能再站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幸运的是,钱露蓉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全家人都在为她默默打气。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别怕,哪怕你这辈子都在床上,爸爸妈妈都会照顾你!”老公以医院为家,每天从单位到医院两点一线奔波,姑姑不辞辛劳地做饭送饭,婆婆每天来回近2个小时从东钱湖赶到医院陪她康复。
在医院康复的日子,生活相当单调。但对钱露蓉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母亲发来女儿玩耍的视频,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让她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
钱露蓉向记者展示她给女儿做的衣服。
那段时间,医生不允许她离开医院。躺在病床上思女心切的钱露蓉,每周都会央求婆婆偷偷带她回家看一眼女儿。“直到女儿10个月大,我都没有抱过一次,有时候实在想孩子,就拿出她的照片偷偷抹泪。”在康复医院住了8个月后,钱露蓉又前往上海的医院进行补颅骨手术。
2015年10月,从上海就医回来,钱露蓉的左手逐渐有了知觉,这让她信心大增,回到宁波继续康复之路。高压氧、理疗、针灸、运动康复,她一路坚持。一年不到时间,她已经可以离开轮椅,拄着拐杖行走了。
2017年4月,钱露蓉可以缓慢行走,自行往返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到了2019年,她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
整整5年时间,她从瘫痪在床到独立行走,这期间的煎熬,只有她自己知道。“医院的医生换了一波又一波,我成了那里的熟客。女儿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为了她,我必须要站起来!”
她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走到福明家园三期小区35幢楼下,抬眼便看到一处阳台灯光与众不同,那就是钱露蓉的家。她在阳台上打造了一方多肉天地,独特的灯光是专门为多肉补光用的。她热爱生活,养鱼弄花,为仓鼠打造温馨小窝,把积木拼成一个个卡通玩偶,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在她家阳台,补光灯、风扇、气吹等装备一应齐全,一排排多肉摆满花架。不同品种的多肉,外行人看不出名堂,钱露蓉却如数家珍:“冰玉喜欢阳光,我把它放在灯下;这盆吉娃娃锦的白边是因为缺乏阳光照射导致叶绿素不足造成的,为保持这种锦度,我把它放在光弱一点的地方……”
钱露蓉每天要花很多时间修剪多肉。
“这些多肉治愈了我,我慢慢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让‘阳光’洒进我的生活。”钱露蓉说,阴天补光、夏天降温,日常监控温度和湿度,每天花在多肉上的时间就要几个小时,但却是幸福的时光。现在,她通过网络售卖,每个月都能接到不少多肉的订单。
随着多肉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阳台都放不下了。网格员得知后,特意在社区的闲置空间为她开辟了一块专属区域,作为多肉的露天养殖基地。最近,钱露蓉在那里摆上了花架,准备打造一个“多肉科普园”,分享给更多的居民。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