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轰红”短视频大赛2023年年赛亚军作品《人间至味是清欢》分镜头。
4月22日,2024宁波银行·天e网络文学大赛启动,百万奖金,面向全国,迅速在网络文学圈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时隔3天,作为“宁波轰红”短视频大赛这一品牌赛事的升级版,2024宁波通商银行·天e短视频大赛全新起航,再度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两项大赛接连启动,宁波此举,背后有何深意?
用“年轻话”对话年轻人
如何与成长于互联网高度发展时代的年轻人来一场有“网感”的对话?两项大赛用当下年轻人最为熟悉的“语言”作为“破题点”。
自2019年“宁波轰红”短视频大赛启动以来,连续5年,大赛在当下“扎根”生活最深的领域不断寻找年轻人的创意与热情。从街头巷尾的美食探索到城市的文艺角落,从鲜为人知的工匠技艺到藏在诗书字画中的传奇故事,5000余部参赛作品“细说”着年轻人对生活的深入洞察,也展现着“扮美”宁波的“小巧思”。
今年首次推出的天e网络文学大赛同样聚焦年轻人的创作与表达。
“在信息媒介的发展下,文学不再只是传统精英文学的表达。”宁波市网络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雁无痕(笔名)说,网络文学有丰富的题材、自由的创作空间和较强的互动性,尽显“年轻态”,一直牢牢地抓住年轻读者的“胃口”。
“虽然是首届网络文学赛事,但宁波的网络文学赛道早已开始布局。”雁无痕说,从宁波本土推出网络小说平台开始,年轻语境下的文学表达就层出不穷,“这项赛事的举办,更是为年轻人的创作注入了活力”。
用“年轻话”对话年轻人,网络文学大赛和短视频大赛的启动,是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文化需求。
短视频《人间至味是清欢》呈现了宁波美食臭冬瓜的制作过程。
变“流量”为“留量”
随着网络文学大赛和短视频大赛的相继官宣、深入开展,赛事带来的即时“流量”也在不断积累。但从长远来看,化“流量”为“留量”,才能持续为城市的网络文化赋能。
一方面,“留量”在于本土人才的孵化与成长。连续举办5年的“宁波轰红”短视频大赛,在品牌化建设上已经深入人心。不少宁波本土的摄影爱好者、短视频创作者成为大赛的获奖常客,各区(县、市)级短视频联盟相继成立,创作氛围越发浓厚。
早在天e网络文学大赛启动之前,宁波市网络作协便与诸多单位合作,实施“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个部落、一批新秀”举措,包括培育大学生网络文学爱好者、扶持网络文学新人、培育宁波头部网络作家等。
如今赛事开启,本土网络文学创作者更是“摩拳擦掌”。不少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练兵’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留量”也在于海纳百川、吸引外来人才。两项大赛只问实力、不问出处,也让更多外地的优秀创作者看到了宁波的文化包容性。
“无论是本土人才的孵化,还是外来人才的引进,都是变‘流量’为‘留量’的关键步骤。”宁波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相信他们所创作的优质、有传播力的作品,是帮助宁波构建网络文化新‘写法’的有力方式。”
宁波,如你所知、如你所见
如何挖掘“流量密码”?
一方面,走红的载体和符号需要网友提炼和赋予。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全新升级的天e短视频大赛,还是天e网络文学大赛,都是将“麦克风”交给广大网友,让网友来当“伯乐”,发现和挖掘宁波的“千里马”。
宁波的“流量密码”就隐藏在平凡而又不凡的角落,等待被发掘。
另一方面,宁波的“流量密码”还在于其向上向善的精神文明与独特的人文内涵,充分反映了网络文明建设成果。
无论是在短片《宁波24视界》中与二十四节气完美“契合”的宁波自然风光,还是在短片《宁波的电话未开机》中“出圈”的天一阁、东钱湖雨景,都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底蕴。
“从这几年的优秀短视频作品中可以看出,人们更追求故事内核与人文情怀。”宁海县委网信办负责人说,“以宁海的火爆视频为例,无论是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雄狮少年》,还是在海外‘出圈’的《功夫奶奶》,都是基于对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和表达。”
网络文学与地方文化融合同样能够产生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
“名人名篇与城市知名度密不可分,通过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网络文学的内涵和形式,还可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宁波作家紫金陈说。
宁波,如你所知、如你所见。网络“语言”像是一扇打开的窗户,让更多的人看见宁波、了解宁波、爱上宁波。
这两项“扎根”互联网的赛事,也将成为以全新视角深度挖掘和呈现城市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尝试。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张芯蕊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