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万里海岸行 | 看广东:向海图强 挺进深蓝
2024-07-10 06: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蓝色脉动

广州港

今年6月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

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海洋经济正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6月17日至22日,宁波日报“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调研采访了广州、佛山、深圳、阳江4城,看广东如何鼓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风帆”,向海图强,挺进深蓝。

物品背后,是经济和文化的碰撞

在佛山市高明区荷富路辅路与633乡道交叉口附近的一片开阔空地,我们见到了岭南地区早期人类文明遗迹之一的古椰贝丘遗址。

如今,这里是一片山丘环绕着水塘,芳草萋萋,静谧安然。

时光倒回至5800年前,在珠江口的海岸交界处,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依山而居,枕海而眠。他们可能已经住上了自建的茅草房屋,懂得通过采集石料自制工具,打鱼、狩猎,并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

“这个遗址其实有4万平方米,我们只抢救性挖掘了1000平方米,遗址的一部分在水塘下面,一部分在山脚下。”站在遗址的保护铁丝网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崔勇说。

1986年,当地村民在一次鱼塘建设中意外发现了该遗址,但当时并没有勘探与发掘。直至2006年,广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推进过程中,它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彼时,崔勇带领团队对古椰贝丘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贝壳、陶器、石器及动植物遗存,并在高明区博物馆设立出土文物整理室。

至此,这些与“海”有关的遗存,大规模暴露在世人面前。

“你看,这些贝壳都是几个套在一起,正面朝上,跟‘俄罗斯套娃’一样。我当时就猜测,先人们吃贝壳类海鲜到底是生吃还是熟吃,因为煮熟后,贝壳上下两面很容易断裂,如果生吃,不容易断裂,会粘连在一起……”在文物整理室,我们看到了崔勇口中的“套娃”贝壳,和地上摆满的各类石头,它们都来自新石器时代。

紧邻的另一间整理室里,还有各类陶罐文物的碎片。可别小看这些碎片,经过拼接修复,就可推测出它们所存在的年代。

在崔勇看来,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不仅是物品的交换,更是经济和文化的碰撞。

这一点,同样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得到印证:井里汶沉船、印坦沉船的展板旁,赫然陈列着一排排翠色的文物——越窑青瓷。

唐宋时期,成千上万件青瓷在慈溪上林湖越窑烧制而成。然后,随商船穿越茫茫大海,流向世界各地。

1998年,印尼勿里洞岛附近海底发现一艘10世纪的阿拉伯商船,出水唐代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及广东粗瓷等约6.7万件。

经专家推测,该沉船可能经广州出海。那么,越窑青瓷是如何运到广州,并从这里“出口”全球的?

“唐宋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大批货物向广州聚集,经过广州输往世界各地;海外的货物也通过广州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宁波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光远告诉我们。

文物无声,时代有声。广州利亚德集团旗下的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情景体验区,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与场景复原,让岭南建筑、童谣、粤剧不仅“活”起来,更“火”了起来。

凭借突出的科技艺术融合能力,励丰文化参与了杭州亚运会等开幕式表演,同时将国潮文化IP结合虚拟现实、5G、AI、全息互动体验技术等集成创新,打造出张家界·遇见大庸、荡口古镇、珠海长隆宇宙飞船等精品文旅业态新矩阵,与景区原有旅游资源融合,形成集文化、演艺、消费、娱乐、文创于一体的文旅新生态体系,赋能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粤”遍全球,开放“甬”不停歇

烈日当空,站在广州南沙集装箱港三期码头远眺,一艘艘远洋货轮集聚在锚地,等待引航进港;临近的港区堆场内,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正静候出海……

“如今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车厘子、榴莲、橡胶木海运进口口岸。无数进口货物从这里疏散,运往全国各地。超过150条国际班轮航线,经此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码头上,广州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范健文与我们边走边聊。

港口兴,则城市兴。回顾宁波、广州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开放”发展史。

宋朝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成为中国联结全球的重要城市。1757年“一口通商”后,广州承载起近代中国商业经济孕育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时间,帆樯林立,海船云集,各色商品荟萃,无数商贾汇聚于此,广州十三行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特区”。

200年后的1957年,作为外贸界盛事的第一届广交会正式开幕。半个多世纪来,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多、到会客商最多、成效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自创办以来,参加广交会的境外客商累计超过930万人次,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95个。

这当中,也有众多甬企的身影。今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这届史上规模最大的广交会,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宁波交易团——1454家参展企业、超4000个展位、超万人的参展阵容,在全国50个交易团中排名第五。

引进来、走出去!对更多的“甬家军”来说,广交会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出海拓市”的重要平台。

我们把镜头拉回宁波。从近代的五口通商口岸,到改革开放以后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已经融入宁波这座城市发展的血脉——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4.94%,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位;

2023年的最后一天,甬金铁路正式通车。铁路的一头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的宁波舟山港,另一头则是中欧班列的起点、世界最大的小商品之都——金华义乌;

自2015年以来,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连续七届在宁波举办,形成了闪亮的宁波海丝名片;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和亚运赛事,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

成就于开放、受惠于开放、服务于开放。2024年是我国首批沿海城市开放40周年,凭借港口群的天然独特优势,宁波、广州这两座城市的开放步伐正越走越坚实。

逐梦深蓝,共谱时代弦歌

海洋经济正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

经济发展,产业为先。以广州为例,2020年以来,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年均增长近6%,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是广州传统优势产业。“我们集聚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2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形成了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一级调研员杨华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凭海而跃,向海发展。在广州,海洋新兴产业也正加速崛起。

去年11月,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2023年,广州市新通过省海洋六大产业立项支持项目4个,经费1400万元,促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公共服务、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截至去年底,广州市有涉海专精特新企业88家、高新技术企业310家,涉海有效专利数量增长率超过20%;

……

广州南沙区海滨路,这条长度不足5公里的滨海长廊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涉海科研院所鳞次栉比,包括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海地质探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海珠区新港路被称作“海洋一条街”,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直属单位都集中在这里。

被精心保护的“南海1号”沉船。

在龙穴岛北部,全球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停靠在中船黄埔文冲船厂码头,即将交付使用,旁边的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码头和园区已经启用,加上不远处的我国首座深水专用科考码头——大洋钻探船科考船码头及中国大洋钻探样品岩心库,深海开发重大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已集聚成势。

如今,广州海洋科研正向大洋更深处探索。据广州市科技局介绍,一批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零的突破”的高端装备正驶入深海。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新一代潜航器”建设进展顺利;国内首台6000米级深海光学AUV突破海底图像大场景拼接及目标识别等关键技术,可应用于深海水下考古、资源勘探等领域……

“南海1号”藏在阳江“水晶宫”里。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勇挑重担,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南沙、黄埔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与港澳在航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东莞、中山、珠海等联动发展海洋产业……

在全球海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如何进一步提升辐射力、服务力、资源配置力,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去年起,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4个港口成功晋级亿吨大港行列,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前五中占据双席。

广东正逐步构建起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串起全省21个港口集群式发展,一个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向海图强,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宏大叙事之下,广州,宁波,正携手共谱逐梦深蓝的时代弦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朱宇 易其洋 冯瑄 伍慧 吴冠夏 摄影冯 瑄

重点研究青蟹中的“爱马仕”

南沙科研团队让黄油蟹转化率大增

南沙科研团队培育的膏油黄油蟹。

每年农历五月末到八月中旬,是黄油蟹上市的季节。黄油蟹属于拟穴青蟹雌蟹的一种,在自然条件下,每1000只青蟹仅有两三只成为黄油蟹。每到上市季,顶级黄油蟹卖到一两千元一只,仍一蟹难求。

我们采访小组在广州期间,来到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采访。近年来,这里的科研团队开展了青蟹种质资源调查和黄油蟹的“量产”科技攻关,目前在实验室内,通过环境调控和饵料强化,青蟹转化为黄油蟹的比例已经提高到30%左右。

在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的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吴坤从玻璃箱中捞起一只浑身金黄色的黄油蟹向记者讲解:“你看,只有这种通体特别是关节处发黄、发红,油脂非常丰富的青蟹,我们才叫它黄油蟹。”

今年年初,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牵头制定了《黄油蟹质量等级评定规则》,将黄油蟹分为顶级(全油)、特级(头手)和一级(膏油)三个等级。

“传统的蟹民认为,黄油蟹的形成与日晒、光照有关联,但从科学角度来看,黄油蟹的形成有一套比较复杂的程序机制。比如,在红树林区域捕到的青蟹苗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比较高;种苗之外,饵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青蟹食用白蚬、生蚝、田螺、薄壳等混合贝类时,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吴坤表示,他们下一步要攻关的,是如何在鱼塘的户外环境中转化出更多的黄油蟹。

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脍炙人口的美食。但青蟹养殖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蟹苗存活率低、抗病力差,一直是困扰青蟹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吴坤介绍,近年来,科研团队走遍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的沿海区域,搜集当地的青蟹种质资源,“每到一地,我们都会搜集青蟹进行基因分析和标本制作,并为优质青蟹建立活体种质资源库。我们还计划前往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搜集境外的优质青蟹种质资源,以进一步扩展种质资源库”。 

观点

“盘活”东海,向大海要发展

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广州理工学院校长)

回顾宁波、广州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史。

5000多年前的古椰贝丘,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无不印证着先民们征服大海、开创海洋文明的活动轨迹;

坐拥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而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有着世界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港口。

1984年,两座城市进入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行列,从此,广州、宁波走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向海图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代的使命所系。

宁波拥有全省六分之一的海岛、五分之一的海域、四分之一的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十分丰富,在海洋保护开发利用上潜力巨大。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把东海“盘活”。

要推动渔业等传统产业智慧化、现代化转型,要推动海洋旅游业、涉海服务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上蓝色粮仓”。

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大院大所作用,全面提升海洋科创策源能力,协同攻关海洋科技“卡脖子”难题;要支持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进一步做强水产养殖等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交叉学科。同时,全力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建立完善海洋科学等学科门类结构,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为推动宁波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科创力量。

宁波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万里海岸行 | 看广东:向海图强 挺进深蓝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7-10 06:55:00

广州港

今年6月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

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海洋经济正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6月17日至22日,宁波日报“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调研采访了广州、佛山、深圳、阳江4城,看广东如何鼓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风帆”,向海图强,挺进深蓝。

物品背后,是经济和文化的碰撞

在佛山市高明区荷富路辅路与633乡道交叉口附近的一片开阔空地,我们见到了岭南地区早期人类文明遗迹之一的古椰贝丘遗址。

如今,这里是一片山丘环绕着水塘,芳草萋萋,静谧安然。

时光倒回至5800年前,在珠江口的海岸交界处,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依山而居,枕海而眠。他们可能已经住上了自建的茅草房屋,懂得通过采集石料自制工具,打鱼、狩猎,并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

“这个遗址其实有4万平方米,我们只抢救性挖掘了1000平方米,遗址的一部分在水塘下面,一部分在山脚下。”站在遗址的保护铁丝网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崔勇说。

1986年,当地村民在一次鱼塘建设中意外发现了该遗址,但当时并没有勘探与发掘。直至2006年,广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推进过程中,它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彼时,崔勇带领团队对古椰贝丘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贝壳、陶器、石器及动植物遗存,并在高明区博物馆设立出土文物整理室。

至此,这些与“海”有关的遗存,大规模暴露在世人面前。

“你看,这些贝壳都是几个套在一起,正面朝上,跟‘俄罗斯套娃’一样。我当时就猜测,先人们吃贝壳类海鲜到底是生吃还是熟吃,因为煮熟后,贝壳上下两面很容易断裂,如果生吃,不容易断裂,会粘连在一起……”在文物整理室,我们看到了崔勇口中的“套娃”贝壳,和地上摆满的各类石头,它们都来自新石器时代。

紧邻的另一间整理室里,还有各类陶罐文物的碎片。可别小看这些碎片,经过拼接修复,就可推测出它们所存在的年代。

在崔勇看来,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不仅是物品的交换,更是经济和文化的碰撞。

这一点,同样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得到印证:井里汶沉船、印坦沉船的展板旁,赫然陈列着一排排翠色的文物——越窑青瓷。

唐宋时期,成千上万件青瓷在慈溪上林湖越窑烧制而成。然后,随商船穿越茫茫大海,流向世界各地。

1998年,印尼勿里洞岛附近海底发现一艘10世纪的阿拉伯商船,出水唐代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及广东粗瓷等约6.7万件。

经专家推测,该沉船可能经广州出海。那么,越窑青瓷是如何运到广州,并从这里“出口”全球的?

“唐宋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大批货物向广州聚集,经过广州输往世界各地;海外的货物也通过广州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宁波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光远告诉我们。

文物无声,时代有声。广州利亚德集团旗下的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情景体验区,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与场景复原,让岭南建筑、童谣、粤剧不仅“活”起来,更“火”了起来。

凭借突出的科技艺术融合能力,励丰文化参与了杭州亚运会等开幕式表演,同时将国潮文化IP结合虚拟现实、5G、AI、全息互动体验技术等集成创新,打造出张家界·遇见大庸、荡口古镇、珠海长隆宇宙飞船等精品文旅业态新矩阵,与景区原有旅游资源融合,形成集文化、演艺、消费、娱乐、文创于一体的文旅新生态体系,赋能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粤”遍全球,开放“甬”不停歇

烈日当空,站在广州南沙集装箱港三期码头远眺,一艘艘远洋货轮集聚在锚地,等待引航进港;临近的港区堆场内,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正静候出海……

“如今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车厘子、榴莲、橡胶木海运进口口岸。无数进口货物从这里疏散,运往全国各地。超过150条国际班轮航线,经此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码头上,广州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范健文与我们边走边聊。

港口兴,则城市兴。回顾宁波、广州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开放”发展史。

宋朝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成为中国联结全球的重要城市。1757年“一口通商”后,广州承载起近代中国商业经济孕育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时间,帆樯林立,海船云集,各色商品荟萃,无数商贾汇聚于此,广州十三行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特区”。

200年后的1957年,作为外贸界盛事的第一届广交会正式开幕。半个多世纪来,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多、到会客商最多、成效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自创办以来,参加广交会的境外客商累计超过930万人次,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95个。

这当中,也有众多甬企的身影。今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这届史上规模最大的广交会,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宁波交易团——1454家参展企业、超4000个展位、超万人的参展阵容,在全国50个交易团中排名第五。

引进来、走出去!对更多的“甬家军”来说,广交会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出海拓市”的重要平台。

我们把镜头拉回宁波。从近代的五口通商口岸,到改革开放以后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已经融入宁波这座城市发展的血脉——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4.94%,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位;

2023年的最后一天,甬金铁路正式通车。铁路的一头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的宁波舟山港,另一头则是中欧班列的起点、世界最大的小商品之都——金华义乌;

自2015年以来,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连续七届在宁波举办,形成了闪亮的宁波海丝名片;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和亚运赛事,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

成就于开放、受惠于开放、服务于开放。2024年是我国首批沿海城市开放40周年,凭借港口群的天然独特优势,宁波、广州这两座城市的开放步伐正越走越坚实。

逐梦深蓝,共谱时代弦歌

海洋经济正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

经济发展,产业为先。以广州为例,2020年以来,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年均增长近6%,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是广州传统优势产业。“我们集聚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2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形成了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一级调研员杨华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凭海而跃,向海发展。在广州,海洋新兴产业也正加速崛起。

去年11月,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2023年,广州市新通过省海洋六大产业立项支持项目4个,经费1400万元,促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公共服务、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截至去年底,广州市有涉海专精特新企业88家、高新技术企业310家,涉海有效专利数量增长率超过20%;

……

广州南沙区海滨路,这条长度不足5公里的滨海长廊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涉海科研院所鳞次栉比,包括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海地质探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海珠区新港路被称作“海洋一条街”,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直属单位都集中在这里。

被精心保护的“南海1号”沉船。

在龙穴岛北部,全球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停靠在中船黄埔文冲船厂码头,即将交付使用,旁边的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码头和园区已经启用,加上不远处的我国首座深水专用科考码头——大洋钻探船科考船码头及中国大洋钻探样品岩心库,深海开发重大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已集聚成势。

如今,广州海洋科研正向大洋更深处探索。据广州市科技局介绍,一批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零的突破”的高端装备正驶入深海。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新一代潜航器”建设进展顺利;国内首台6000米级深海光学AUV突破海底图像大场景拼接及目标识别等关键技术,可应用于深海水下考古、资源勘探等领域……

“南海1号”藏在阳江“水晶宫”里。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勇挑重担,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南沙、黄埔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与港澳在航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东莞、中山、珠海等联动发展海洋产业……

在全球海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如何进一步提升辐射力、服务力、资源配置力,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去年起,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4个港口成功晋级亿吨大港行列,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前五中占据双席。

广东正逐步构建起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串起全省21个港口集群式发展,一个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向海图强,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宏大叙事之下,广州,宁波,正携手共谱逐梦深蓝的时代弦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朱宇 易其洋 冯瑄 伍慧 吴冠夏 摄影冯 瑄

重点研究青蟹中的“爱马仕”

南沙科研团队让黄油蟹转化率大增

南沙科研团队培育的膏油黄油蟹。

每年农历五月末到八月中旬,是黄油蟹上市的季节。黄油蟹属于拟穴青蟹雌蟹的一种,在自然条件下,每1000只青蟹仅有两三只成为黄油蟹。每到上市季,顶级黄油蟹卖到一两千元一只,仍一蟹难求。

我们采访小组在广州期间,来到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采访。近年来,这里的科研团队开展了青蟹种质资源调查和黄油蟹的“量产”科技攻关,目前在实验室内,通过环境调控和饵料强化,青蟹转化为黄油蟹的比例已经提高到30%左右。

在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的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吴坤从玻璃箱中捞起一只浑身金黄色的黄油蟹向记者讲解:“你看,只有这种通体特别是关节处发黄、发红,油脂非常丰富的青蟹,我们才叫它黄油蟹。”

今年年初,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牵头制定了《黄油蟹质量等级评定规则》,将黄油蟹分为顶级(全油)、特级(头手)和一级(膏油)三个等级。

“传统的蟹民认为,黄油蟹的形成与日晒、光照有关联,但从科学角度来看,黄油蟹的形成有一套比较复杂的程序机制。比如,在红树林区域捕到的青蟹苗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比较高;种苗之外,饵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青蟹食用白蚬、生蚝、田螺、薄壳等混合贝类时,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吴坤表示,他们下一步要攻关的,是如何在鱼塘的户外环境中转化出更多的黄油蟹。

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脍炙人口的美食。但青蟹养殖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蟹苗存活率低、抗病力差,一直是困扰青蟹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吴坤介绍,近年来,科研团队走遍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的沿海区域,搜集当地的青蟹种质资源,“每到一地,我们都会搜集青蟹进行基因分析和标本制作,并为优质青蟹建立活体种质资源库。我们还计划前往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搜集境外的优质青蟹种质资源,以进一步扩展种质资源库”。 

观点

“盘活”东海,向大海要发展

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广州理工学院校长)

回顾宁波、广州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史。

5000多年前的古椰贝丘,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无不印证着先民们征服大海、开创海洋文明的活动轨迹;

坐拥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而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有着世界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港口。

1984年,两座城市进入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行列,从此,广州、宁波走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向海图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代的使命所系。

宁波拥有全省六分之一的海岛、五分之一的海域、四分之一的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十分丰富,在海洋保护开发利用上潜力巨大。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把东海“盘活”。

要推动渔业等传统产业智慧化、现代化转型,要推动海洋旅游业、涉海服务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上蓝色粮仓”。

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大院大所作用,全面提升海洋科创策源能力,协同攻关海洋科技“卡脖子”难题;要支持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进一步做强水产养殖等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交叉学科。同时,全力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建立完善海洋科学等学科门类结构,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为推动宁波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科创力量。

宁波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