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孔雀”涅槃 用作品带来新生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11-22 07:17:00
核心观点
■孔雀是少数民族的图腾,也是自然界美的化身。舞剧不仅仅是对民间神话的叙述,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探索与反思
■经典作品是永恒的。新版《孔雀》将舞台交给年轻演员,他们通过对角色的再创造,探索自我身份和生命的深层意义,这也是一种传承
■传统文化源于生活。也正因如此,舞蹈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把它进行精炼,使其成为一种“语言”。它是充满活力的,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吴冠夏 摄)
人物名片
杨丽萍(中),中国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孔雀公主》《雀之灵》《云南映象》等。
近十几年,杨丽萍主要致力于民族原生态歌舞的编导工作,比如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中国“现象级”舞蹈作品《云南映象》、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孔雀》《平潭映象》《荆楚映象》等。
王思龙(左),青年舞者,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曾凭借作品《娘想你们啊》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终评。2023年开始在2022版舞剧《孔雀》中饰演男孔雀。
乔月禹(右),青年舞者,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于去年3月加入舞剧《孔雀》的演出团队,饰演女孔雀,至今已参与了100多场演出。
舞台上,雪花纷飞,鸟声沉寂,所有的花香和青翠都被“冬雪”封存,唯留“孔雀”们的身影……一幕幕场景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舞剧《孔雀》剧照。(受访者供图)
11月15日至17日,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亲自“带队”,舞剧《孔雀》连续3天亮相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近6000名观众走进剧场,走近一场无言的华丽表演。
在宁波演出期间,杨丽萍告诉记者,重返宁波,是“续写”,也是另一种传承。从20多年前的《云南映象》,到2013年的首版《孔雀》,再到2018年的《孔雀之冬》……在多轮巡演中,宁波鲜有“缺席”。
“2022年版《孔雀》把舞台交给了年轻人。两年来,我们走过全国几十座城市、巡演几百场,其中两次来到宁波……我们把美带给观众,传递一种生命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场传承。”杨丽萍说。
表演孔雀,传递美好
记者:如果从1986年的《雀之灵》算起,舞剧《孔雀》可以说是几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经历几十年创作的凝练、升华,您觉得这部舞剧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总结?您期待它给观众带来一种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杨丽萍:孔雀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图腾,也是自然界美的化身。我们表演孔雀,实际上是寻找一种美,寻找自然。从《雀之灵》的独舞,到《雀之恋》的双人舞,再到以舞剧形式呈现的《孔雀》,其实都是将这种美好,衍化为作品、搬上舞台。
但不同的是,舞剧《孔雀》不仅仅是讲一个民间神话传说,它更是寓指自然轮回交替、生命生生不息。也正因如此,“春、夏、秋、冬”成了舞剧的四个篇章:春天代表万物复苏,夏天象征生命的繁盛,秋天则是衰落的开始,冬天则体现了生命的宁静与归宿。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男孔雀在衰落中的挣扎与最终的蜕变,而由我出演的“冬”之篇章更像是对生命终极状态的思考。在冬天,万物归于宁静,回归生命的本初,安静地走完一生,然后涅槃重生。
舞剧《孔雀》剧照。(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从2022年版舞剧《孔雀》创排以来,短短两年间已经上演了三百场左右,我想说的是演出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舞台上,我们用舞蹈来传递美好,传递我们对美的观察,对美的思考。同时,这也不仅仅是一部剧,我们更是向观众传递一种生命的意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命消亡、新生,这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我们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思考——或是关于生命,或是关于自然。
后浪奔涌,前浪不息
记者:您曾讲过,想要通过舞蹈“永远”地续写“孔雀”这一艺术形象及其故事内涵。现如今,新版《孔雀》也启用了更多年轻演员,这对于续写“孔雀”有何特别意义?两名新一代年轻演员对“孔雀”的诠释有何不同?
杨丽萍:“孔雀”是艺术形象,也是一个符号,它的生命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它通过每一个不同的人,不一样的肢体,表达出不一样的性格,创造出不一样的风格。
2013年,上一版本的舞剧《孔雀》在宁波演出,当时是我跳全场。而2022年版本的《孔雀》,我将舞台交给了年轻一代。《孔雀》更像是一个连接、传承的桥梁,把舞台交给新一代演员,他们通过对角色的再创造,完成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对生命的深层思考,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舞蹈语言,赋予“孔雀”新的可能性。
而说到传承,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层出不穷、生生不息。艺术作品的传承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来实现的,年轻一代的加入,这正是一种传承的体现。
好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经典作品可以流传百年甚至更久。虽然我们的“孔雀”只有十几年,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员创造的一个舞蹈,更能将一种精神表现得更加深邃,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追问,通过不断在舞台上打磨,最终成为一个相对完美的艺术作品。
乔月禹(女孔雀饰演者):从接力“孔雀”这个角色到现在,我已经演出了100多场。每一次表演,我都在尝试着去理解角色。其实“孔雀”它跳的是动物,也是表现人性开悟的过程。女孔雀就是美的化身,表现人性的真善美,真诚地去相信每一个人,相信这个世界,我觉得这就是女孔雀要表达给大家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杨老师非常尊重我们,她成功地挖掘每名演员的优点,突出我们年轻演员的独特优势。作为新生代,我觉得自己不仅有接续经典作品的使命,更要在优秀作品基础上,去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传承接力,也是对“孔雀”的一次升华。
王思龙(男孔雀饰演者):在舞台上,男孔雀代表的是力量与勇气,诠释了何为奉献、无私以及敢于为爱牺牲,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这就是男孔雀想要表达的精神。
这一次是新版舞剧《孔雀》第二次来到宁波,观众依旧热情。就像杨老师说的,每一场巡演本身就是一种延续,每一次演出都是对“孔雀”故事的重新诠释和对生命意义的再次探索。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记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作品。《孔雀》《云南映象》源于云南,那片土地、那里的民族和生活;《平潭映象》以海洋为题材,融合两岸人文交流……您的许多作品都是扎根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请问传统文化怎样给您带来灵感与创作冲动?一个地方应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中提取它的艺术元素?
杨丽萍:首先,我们要知道,传统文化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命。我们常问,为何要跳舞?这是最早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祭祀,是当时的生命需要,最终经过祖祖辈辈的磨炼,如今形成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也正因如此,传统文化是非常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这些舞蹈本身不是哪个编导编出来的,而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把它进行精炼,使其成为一种“语言”。它不是僵硬的,而是充满活力的,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舞台上所呈现的一花一草、一个动作、一个角色、一个情节等,都是蕴含智慧的、有文化特征的、具有符号性的。这需要编导用天赋、审美、眼光去发现和提炼,将非常质朴的、源于生活的素材,转化成一个经典的、美好的作品,甚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故事。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作品,当你做一个作品,它可能就会代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观众,也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你的诚意。
和《孔雀》不同的是,《平潭映象》聚焦的是闽南文化,以海洋为主题,在剧目中穿插了游神巡游、傩戏、八家将以及妈祖文化等非遗与民俗。创作之初,我也亲自去了福建、台湾,寻找、学习和记录,最终把它们带到作品中来。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民俗活动的复兴、非遗文化的传承,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张芯蕊 通讯员 毕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