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宁波需要现象级“文博热”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11-28 06:43:00
核心观点
■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文物首次同框呈现完整的丝路画卷,展示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唤起文化自信
■我们面对的很大一部分观众是“90后”“00后”,因此在展陈形式上,力求与当今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发生关联,我们要用更新的展陈观念来表达历史
■博物馆展览展出历史的真实,而每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审美情趣、知识结构,看到不一样的历史
■“东方的起点”既是一个展览的起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起点。通过展览将中国的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推动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
■宁波的“烟火气”在哪里?我们可以尝试把文博工作变成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吴冠夏 摄)
A
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文物首次同框
记者:“东方的起点”联展项目落地宁波,请您分享一下背后的缘起及策展理念,想要给公众呈现一场怎样的展览?
张亮:今年恰逢“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国内众多博物馆纷纷围绕这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举办展览。宁波博物院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思如何参与中华文明的表达,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基于此,“东方的起点”联展应运而生,这一展览将宁波与西安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东方的起点”联展缘起并非偶然。宁波博物院一直希望能够与中西部地区的文博大馆及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合作,将当地收藏的文物在宁波展出,让宁波乃至长三角一带的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些珍宝。这一初衷与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馆藏珍宝及大众的期待不谋而合。
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都是大国门户。两座城市在古代通过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紧密相连,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东方的起点”联展,以宁波和西安为窗口,将大运河、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盛宴。
我们一直在讲要有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缔造出来的,而是被历史的真实激发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能让大家看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是一以贯之的,让今天的人更深刻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唤起大家的文化自信。
鎏金银壶。(徐能 摄)
B
用更新的展陈观念来表现历史
记者:“东方的起点”联展旨在打造一个可与“大系展”比肩的又一现象级展览。筹备过程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且时间紧张,你们策展、借展、布展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遇到哪些困难?展陈形式上有哪些突破?怎样使其与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产生深度连接?
张亮:如何通过一场展览来讲透宁波与西安两座城市之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难点。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而宁波是一座海边的府城,在古代两者的地位并不对等。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我们联合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和策划,最终选择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宁波”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作为展览的两大主题,以大运河为纽带,再回到今天宁波和西安的发展,从而让两座城市在古代与今天、空间和时间上都紧密相连。
然而,筹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我们想为观众奉献一道文化大餐,可这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为了填补这个“坑”,也就是说为了支撑展览的丰富性,宁波博物院需要借展大量的文物。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我们成功借到了481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将近70件(组),是宁波历史上借展文物数量最多、等级文物最多的临时展览。
在宁波博物院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宝贝安全送到宁波,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每一条线路上的文物,都需要有两名保卫部人员和两名点交人员来保障文物的运输安全,特别是珍贵的文物,对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要随行过来现场点交。
在那段时间,宁波博物院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动了,其中出差时间最长的有两周。看着那么多人在全国各地奔波,一站接一站地进行“人肉”送货,我们的心里一直很忐忑,既担心文物的安全,又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好在展览开幕前所有的文物平安抵达我们的库房。
然而,留给我们布展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文物具有独特性,不能简单地摆放在展位上,而是需要根据文物的特点进行精细的调整。从支架的摆放、灯光照射的方向,到文物的位置与展陈的逻辑关系,都需要仔细考虑。
作为文博人,深知讲述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因此,在展陈形式上,我们力求与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发生关联。我们面对的观众很大一部分是“90后”“00后”,所以要用更新的展陈观念来表现我们的历史。
这次展览包含较多互动装置及LED屏幕,并通过互动屏幕和短视频向观众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后期,我们还将推出智能讲解员,观众的一些问题可由AI讲解员来回答。
另外,展览的整体设计风格也更加年轻化。前天我发了一条关于文创产品“大口袋”的朋友圈,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发布的第一个文创产品是个“大口袋”?其实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我们为这个展览量身定制的,另一种是从沿线博物馆引进的。观众在观展之余,又能够把文创产品带回家。
同时,我们还在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宁波博物馆的固定陈列已经持续16年了,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文献发现及观众口味,对二楼和三楼的陈列进行提升,而一楼则会不定期地推出一些有意思的展览。
骑马俑。(廖惠兰 摄)
C
呈现完整的丝路画卷
记者:“东方的起点”联展规模宏大,展陈面积达2200平方米,展览汇集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文物,应该说是前所未有。如果请您导览,您会告诉观众看什么、怎么看?
张亮:本次展览以宁波与西安为双轴,精心构建“丝路溯源”“丝路拓兴”“陆海交响”“港通天下”及“一带一路”五大板块。
我们采用“海丝”与“陆丝”对话的方式,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讲到今天。所以在第一板块“丝路溯源”,我们追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观众可以欣赏到西安半坡博物馆馆藏人面鱼纹彩陶尖底罐、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双鸟朝阳”蝶形器等珍贵文物,感受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交相辉映。
“丝路拓兴”板块则聚焦汉代的丝绸之路盛景。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鎏金银壶、秘色瓷等珍贵文物,也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和在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发掘的秘色瓷,居然有同样的落款。
“陆海交响”板块展示了唐朝建立后“陆丝”“海丝”两条线路交相辉映的盛况。如骑马俑、彩绘侍役坐姿女泥俑、彩绘镇墓兽等文物,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与此同时,江南的开发也进入快车道,宁波于开元二十六年建州。
“港通天下”板块则描绘了宋朝至鸦片战争期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出借的印度教石构件、基督教石墓顶,以及宁波出土的“庆元路总管府”铭铜权等珍贵文物,实证了宁波、泉州等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
“一带一路”板块则展望新时代,主要展示了中国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这一板块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对于整个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这五大板块截取了两条丝路发展历史中最有特点、最辉煌的内容,为观众呈现一幅完整的丝路画卷。
至于怎么逛展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是对于整段历史比较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按照丝路发展的整个历程去看。这五个篇章,我们采用了每个时代最有意思的颜色,如第四篇章以青瓷的青色为代表,第三篇章则以大唐的正红色为代表。也可以从丝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的社会面貌、社会生产力、审美情趣,以及对外交往等角度去看。对于比较关注具体器物的观众来说,那就不要错过展示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蝶形器、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智慧轮盝顶纯金宝函及地宫出土秘色瓷等珍贵文物。
当然逛展也跟看戏剧一样,一千个人眼中可能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文物展览,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在博物馆展现的历史真实中,观众可以凭借自己的审美情趣、知识结构,看到不一样的历史。
D
尝试把文博工作变成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记者:我们知道“东方的起点”展览将打造“1+6”系列活动,可以说是一边在开放,一边在生长,请您谈谈如何让“东方的起点”延续下去?
张亮:“东方的起点”,既是展览的起点,更是文化交流的起点。通过展览,可以将中国的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同时也能够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展览实际上是一个可打造的核心IP,依托展览可以做很多延伸工作。
除了主体展览,“东方的起点”还将推出关于大运河、“海丝”和“陆丝”等主题的学术论坛,之后还会邀请十几家为我们提供优质藏品的博物馆馆长来甬开讲等。同时,我们还请来了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我们宁波的非遗表演结合,在接下来的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活动中,将不定期地推出非遗表演、文创非遗集市等,一句话就是来看我们的展览,不单单是看个漂亮,还能了解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博物馆最大的使命,就是要通过以物见人、以物见事、以物见史的方法,来实证相关的内容。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近几年,宁波也在不断推出大型叙事类展览,如此前的河姆渡考古特展、大河文明展等,以此来讲述我们自己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这里“剧透”一下,明年暑假,我们就会展现西南方向的一条线,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茶马古道。
历史一定是为当下和未来服务的,这才是博物馆应该做的功课和努力的方向。提到宁波,大家都熟知的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在今天看来,宁波是一座立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商贸型城市,那么,也有可能观众会问:宁波的“烟火气”在哪里?
因此,我们也在想,能不能把文博工作也变成现象级的文化事件,让我们的观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文化大餐?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廖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