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县域经济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去年,宁波有6个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前20强,10个区(县、市)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亿元。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四地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今年以来,宁波经济向“新”态势良好,新兴产业引领增长。为挖掘和展现县域层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中国宁波网推出“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行·宁波12地追‘新’记”系列,聚焦全市10个区(县、市)和2个功能区的追“新”故事,本期关注海曙未来产业发展。
制图:任峥
中国宁波网记者 朱安伟 俞永均 沈天舟 何晴
近日,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宣布,其二期工厂开始8.6代OLED用高精度金属掩膜版(FMM)产品的生产,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实现国产化;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设计的“领航者2号NAVIAI”亮相;
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工业操作系统supOS6.0,在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发布。
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正为海曙都市产业焕新注入澎湃动能——
从翠柏路经苍松路到甬水桥路,4公里路段内布局“四平台一中心”(指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及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汇聚了178家科技企业及机构。
今年4月,海曙揭榜省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为全市唯一。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海曙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沃土?海曙如何建立有效的投入增长机制,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交相辉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调研组对海曙未来产业进行了调研。
海曙区俯瞰图。图片均为海曙区全媒体中心提供
政府“保驾护航”,让企业竞速抢跑
在位于海曙望春工业园的寰采星二期工厂,新落成的洁净机生产车间内,研发人员正密切关注着高精度金属掩膜版产品的生产。
“二期工厂的首要任务是试产8.6代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面板)所需FMM,为下游企业量产新一代面板提供关键支持。”寰采星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武斌告诉记者,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家面板企业宣布投建或规划8.6代OLED生产线,积极抢占高世代OLED新型显示的蓝海市场。
回望过去,打破日本企业在上一代FMM领域的垄断、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量产,寰采星仅用了3年。取得这一成就,离不开海曙区政府对未来产业的“一路呵护”。
“2019年,初创团队带着高精尖技术来到海曙,面临厂房和资金难题。海曙区联动多部门,找到符合光刻机安装要求的8米层高的厂房,海曙国投更是向我们投资3000万元作为企业启动资金,这样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武斌动情地说。
随着企业订单增加,海曙再次创新推出“定制-租赁-转让”模式,由国资出面建设二期厂房,再转让给企业,此举使寰采星的生产效率和产能大幅提升。
2次创新服务模式,3轮投资助力,数次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海曙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浇灌出寰采星的茁壮成长,这也是海曙为未来产业“保驾护航”的生动注脚。
甬水桥科创中心。
搭建“生态圈层”,让创新活力迸发
一家家初创企业,如何一步步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海曙的答案是以科创平台为新兴产业强基造峰。
去年在工研院诞生的浙江未来佰泽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高级生产计划与排程系统订单金额已突破1500万元。
“没有工研院平台的加持,企业不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佰泽科技总经理汤玉清直言。在公司成立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平台孵化的蓝卓等产业“头雁”为其搭建了底层技术架构、平台库中积累的客户成为其敲开市场大门的资源……
汤玉清还算了一笔账:工研院平台人力资源、后勤等部门的加持,为企业免去了包括财务、采购等职位在内的多种生产要素,年节省资金近百万元;通过参加平台主办的投融资路演活动,一次性收获20多家主流投资机构抛来的“橄榄枝”,大大缩减时间成本。
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在海曙“四平台一中心”落地之初就扎根生长。
近四年来,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累计举办15期科创训练营,招收696名学员,覆盖251所国内外高校。训练营里累计诞生94个原创产品及项目,其中56个成功立项孵化。
来自海曙区科技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区累计创建各级创新平台42个,其中国家级5个;承担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等国家级项目23个;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其中7家企业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人形机器人中心自主研发的“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
打通“最先一公里”,让产业拔节生长
轻盈的转身,用灵活的双手从货架上取下一盒草莓交到顾客手中,浙江人形机器人中心自主研发的“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在让大家惊叹之余,也激发了人们对其走进千家万户的无限遐想。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的星星之火,已率先在宁波的工业企业里被点燃。在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熟练地进行厨电装配和分拣工作;在吉利汽车的一家4S店里,人形机器人当起迎宾人员,引导顾客进店选购……
“宁波制造业发达,产业门类齐全,这为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也为技术的更新迭代提供了动力。”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熊蓉说。
去年12月,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落户在海曙。不到一年时间,该中心已与产业链上游130余家企业进行需求对接,其中宁波占比超四分之一。
如何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海曙的做法是,打通从源头创新到场景应用的“最先一公里”。
位于翠柏里创新街区的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浙江服装产业大脑供应链协同互联平台,该平台能提升企业生产执行和制造环节效率,帮助上下游企业优化库存和生产。
“目前,宁波已有200多家中小企业引进这套系统,企业平均产出增长幅度超过10%。”云聚智铱总经理方波说,海曙区拥有2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海曙,我们看中的就是传统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市场前景。”
旺盛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产业链的枝繁叶茂。如今,传感器、工业机器人、SaaS服务商等未来产业企业在海曙不断涌现,仅工研院就集聚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上下游企业44家。
5G智能制衣工厂。
宁波财经学院工商学院副院长、智能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赓金洲认为,作为全市首个省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海曙的“未来式”创新实践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了借鉴。
一是提供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生态和服务。海曙建设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积极建立协同共生的人才、产业、政策等维度的全周期服务机制。努力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的“全流量”高地,尽可能集聚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科创全要素。
二是打造未来产业“场景创新”品牌。海曙打造“街区+院所”“创新+孵化”等创新场景,让未来产业逐步落地发展、引领创新。同时,结合本区产业基础,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应用场景,让传统产业搭上未来产业的顺风车,也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构筑广大的市场前景。
(通讯员 孙勇 王禹 朱艳辉)
相关报道: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