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彩琴(左)与她帮扶的老人。
看到57岁的梅彩琴,你一定会被她的开朗感染到“嘴角上扬”。她是余姚市梨洲街道汇翠社区的志愿者。2018年退休的她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跟着丈夫入住汇翠社区。而在之前的住所三七市镇,她也因热心助人,被很多人称呼为“梅大姐”,从“梅大姐”变成“阿琴”,她笑道:“越活越年轻啦!”
退休了,寄给她的土特产却越来越多
梅彩琴小学三年级时就辍了学,13岁出门谋生,当过工厂女工、做过农民,后来在三七市镇的一个工厂安定了下来。一个月时间,她就因为热情开朗的性格当上了小组长,后来一路升职,退休前已是工厂的管理层,也是众多员工口中的“梅大姐”。
梅彩琴的性格大大咧咧,大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客气质,厂里偶尔会有本地人排挤外地人的情况发生,梅大姐总会帮着外地员工说话。有一年,很多工厂因故不愿意招收某一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梅大姐就为一位非亲非故的优秀年轻人做了担保:“不能因为一件事就否定外乡人,如果客观条件合适就录用吧,放我组里,出了事我担保!”
在梅大姐的担保下,这位年轻人入职了,而且表现优异。她一直记着梅彩琴的情,每次回老家,都会给梅大姐带当地的土特产。
每年春节,梅彩琴还会邀请厂里没回老家的外来务工人员到自己的家里来吃年夜饭,自己买菜烧菜,一做就是四大桌。员工也会带一些家乡菜,众筹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年夜饭。
退休后,梅大姐与同事们的关系也不曾中断,时常会有来自贵州、安徽、河南的土特产寄来,粉丝、腊肉等根本吃不完。
搬家后,老人的衣服越洗越多
2018年,梅彩琴退休了,搬到了梨洲街道汇翠社区,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社区中很多中老年人还保留着去附近河道洗衣服的习惯。刚搬到小区第一年的冬天,梅彩琴看到河边有位瘦弱的老人在洗羽绒服。羽绒服一泡水就格外重,她看着老人快被羽绒服拖下水了,赶紧跑过去一把捞起羽绒服,跟她说:“这么重的衣服我来洗吧!”
那天,梅彩琴拿来了一个大脸盆,除了这件羽绒服,热情似火的她还顺便“收”了河边其他两位老人的衣服。整整一大盆衣服,她蹲在河边洗了大半天。从那时候起,她的衣服越洗越多,每次去洗都要耗费大半天的时光。“洗一件也是洗,洗一堆也是洗,老人河边洗衣服不安全,我还年轻帮他们应该的。”梅彩琴笑道。
在帮老人洗衣服的过程中,梅彩琴与老人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老人遇到事情了,不需要对方开口,她总是主动上门伸出援手。
在三七市镇,她连续6年帮助一名聋哑的杨梅农户,每年专门采购他的杨梅超过500公斤;她还用自己的人脉拉来工厂资源,用自家的车棚改建出一个共富工坊,同幢的8位中老年人做来料加工,每个月可以增收1000多元;台风天,梅彩琴总是会站出来,帮助社区巡逻。只要有需要,电话喊一声“阿琴”,梅彩琴总会及时出现。做这些事时,梅彩琴总是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宁波晚报记者王昱汀 通讯员李马军 何胡浓 章玲琳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