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捕到鱼的翠鸟。
最近,读到一首关于翠鸟的唐诗,不禁拍案叫绝。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还很少见到把鸟类行为描述得如此鲜活、精彩的古诗。
这首诗,便是唐代诗人钱起的《衔鱼翠鸟》。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瞥然,是“忽然、迅速地”的意思。擘(bò),这里作动词,是分开、划破的意思。这首诗的大意是:夏日荷塘边,有只翠鸟停在高树上,它低头注视着荷叶旁的游鱼,(发现目标后)便迅速射入水中,衔鱼出水,但见一点翠光,瞬间飞远(鸟儿享受美餐去了)。
看,短短20个字,就把翠鸟捕鱼的整个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谓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切宛在眼前。

翠鸟停在水边的树上伺机捕鱼。

翠鸟射入水中捕鱼。

翠鸟出水,可惜没有捕到鱼。
这里顺便说一下,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所作,且诗的第三句也不同,为“擘破得全鱼”。个人认为,“擘波得潜鱼”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显然优于“擘破得全鱼”。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翠鸟这种身边的常见小鸟。翠鸟,其规范中文名应该叫“普通翠鸟”。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名字比较拗口,但其实也不奇怪,好多鸟名都带有“普通”二字,如普通鸬鹚、普通秧鸡、普通鵟(kuáng)等。

荷塘中的翠鸟。
翠鸟的体长(从喙尖到尾端)为15厘米左右,比麻雀(体长约14厘米)大不了多少,善捕鱼。因其羽色艳丽,娇小可爱,常被鸟友们昵称为“小翠”。
翠鸟在宁波比较常见,无论在市区的月湖公园、日湖公园等几个有水域的公园,还是在郊外的小河边,或四明山的溪流里,都可以见到。

在水面上空悬停,寻找鱼儿的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枝条、苇秆、树桩、石头等上面,静静地低头注视水面,一旦发现小鱼踪迹,就会立即弹射入水。它的眼睛能迅速调整水下因为光线折射造成的视觉误差,因此在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视力,故捕鱼本领很强。出水后,有时会返回原地。

翠鸟爸爸(左)捕到鱼后,引来两个孩子争食。
讲完了这首准确描写翠鸟的唐诗,我倒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是关于语文课本上的翠鸟。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翠鸟图。
多年前,当时我女儿还在读小学三年级,我偶尔翻阅她的语文课本,发现其中有一篇关于翠鸟的课文,并且配有一幅插图。
谁知,我越看越觉得这幅翠鸟图画得很别扭。原来,这幅图至少有3个地方画错了:
一,嘴不应该是全红的。实际上,雄性翠鸟嘴全黑,而雌性翠鸟也就是下喙的一部分为红色而已;
二,上喙画太长了,应该是上下喙等长;
三,胸前应该是单纯的橙红色,而并没有鱼鳞纹。

翠鸟(雄),喙部全黑。

翠鸟(雌),下喙的一部分为红色。
本来,只要绘画者的准备工作做得稍微严谨一点(当然能有实际观察经验是最好),这样的错误应该是很容易避免的。这真的令人叹息。
作者简介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已著有10本自然博物类图书,分别为《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勐海观鸟笔记》《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