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余姚
“居物业”铁三角炼成记 余姚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2025-03-31 07:20:4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康宁新居小区的居民议事厅。

  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安置小区与老旧社区治理已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余姚以“居物业”协同治理为突破口,通过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系统重构:治理共同体的组织化再造

  余姚的治理创新始于对基层治理痛点的深刻洞察。

  白云社区康宁新居小区,约六成房屋是拆迁安置房,另外约四成是普通商品住宅,曾长期陷于无自治主体、无服务场地、无治理共识困境的“组织真空”状态。社区党委通过建立益人、益事、益家的“三益”自治理念,创造性构建“先锋联益”组织体系。32名党员骨干、楼(栋)长和热心居民组成自治核心,将物业纳入治理主体,形成“居物业”铁三角,将社区事务划分为“大、难、急、小、私”五类,让大多数的居民诉求在72小时内得到响应。

  该小区的绿化修剪曾因“民意协商”和“资金”两大难点迟迟未得到推进。后来通过“居物业”一站式治理平台多次召开居民大会、四方联席会,最终由业委会、物业共同出资2.5万元,完成绿化大规模修剪;还增设划线停车位18个,将沿街店铺公共区域改建为业主共享停车场。

  在姚江社区,“1+3+N”协同模式将这种组织创新推向新高度。每日坐班的专职社工与物业人员,配合轮值的党员代表,形成常态化治理中枢。

  姚江社区星光华府小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前只有一张乒乓球桌,供不应求。小区业委会得知居民诉求后,对接坐班的社区干部与物业工作人员,迅速启动“居物业”三方面对面协商,最终决定对7号楼地下车库400余平方米的闲置空间进行改造,配备了6张崭新球桌。这让居民深有感触:“没想到随口一提的建议,一个月就办成了。”

  机制创新: 治理效能的长效化保障

  俞家桥社区创建的“九联”工作机制,将思想建设与民生服务有机统一。每月初的联席会议制度配合“问题清单”管理,形成治理资源的精准投放。2024年,该机制运行累计解决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修等“微难题”56件,居民投诉量下降50%。

  梦麟社区“居民吹哨,多方报到”的闭环管理机制则展现了流程创新的力量。

  该社区卢浮花园小区居民李阿姨曾因消防隐患寝食难安:“消防栓没水,逃生通道堆满杂物,夜里睡觉都不踏实。”

  李阿姨将担忧反映给小区共建理事会后,通过“问题发现-责任认领-整改督办-成效公示”四步流程,将消防主机处于瘫痪状态等消防系统急需改造的重大工程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细小节点,每个节点设置三方核验,最终使整改效率大幅提升。

  价值重塑:治理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在康宁新居小区,新设的“邻里议事团”不仅是新的矛盾调解机制,更是公民精神的培育平台。通过“议事长”选拔、培训、实践的完整链条,普通居民可以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2024年,该小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大幅增长,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正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河姆渡镇引入润邻公益组织的实践,则展现了治理文化的开放性。通过“公益+自治”的融合,不仅破解了专业力量不足的困境,更培育出“助人自助”的社区精神。

  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余姚已在19个社区推广“居物业”一站式平台,累计解决民生问题400余件。这些数据背后,是传统县域向现代治理的华丽蜕变。记者 张晓曦

  宁波晚报 通讯员 孟银平 周敏洁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居物业”铁三角炼成记 余姚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3-31 07:20:47

康宁新居小区的居民议事厅。

  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安置小区与老旧社区治理已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余姚以“居物业”协同治理为突破口,通过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系统重构:治理共同体的组织化再造

  余姚的治理创新始于对基层治理痛点的深刻洞察。

  白云社区康宁新居小区,约六成房屋是拆迁安置房,另外约四成是普通商品住宅,曾长期陷于无自治主体、无服务场地、无治理共识困境的“组织真空”状态。社区党委通过建立益人、益事、益家的“三益”自治理念,创造性构建“先锋联益”组织体系。32名党员骨干、楼(栋)长和热心居民组成自治核心,将物业纳入治理主体,形成“居物业”铁三角,将社区事务划分为“大、难、急、小、私”五类,让大多数的居民诉求在72小时内得到响应。

  该小区的绿化修剪曾因“民意协商”和“资金”两大难点迟迟未得到推进。后来通过“居物业”一站式治理平台多次召开居民大会、四方联席会,最终由业委会、物业共同出资2.5万元,完成绿化大规模修剪;还增设划线停车位18个,将沿街店铺公共区域改建为业主共享停车场。

  在姚江社区,“1+3+N”协同模式将这种组织创新推向新高度。每日坐班的专职社工与物业人员,配合轮值的党员代表,形成常态化治理中枢。

  姚江社区星光华府小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前只有一张乒乓球桌,供不应求。小区业委会得知居民诉求后,对接坐班的社区干部与物业工作人员,迅速启动“居物业”三方面对面协商,最终决定对7号楼地下车库400余平方米的闲置空间进行改造,配备了6张崭新球桌。这让居民深有感触:“没想到随口一提的建议,一个月就办成了。”

  机制创新: 治理效能的长效化保障

  俞家桥社区创建的“九联”工作机制,将思想建设与民生服务有机统一。每月初的联席会议制度配合“问题清单”管理,形成治理资源的精准投放。2024年,该机制运行累计解决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修等“微难题”56件,居民投诉量下降50%。

  梦麟社区“居民吹哨,多方报到”的闭环管理机制则展现了流程创新的力量。

  该社区卢浮花园小区居民李阿姨曾因消防隐患寝食难安:“消防栓没水,逃生通道堆满杂物,夜里睡觉都不踏实。”

  李阿姨将担忧反映给小区共建理事会后,通过“问题发现-责任认领-整改督办-成效公示”四步流程,将消防主机处于瘫痪状态等消防系统急需改造的重大工程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细小节点,每个节点设置三方核验,最终使整改效率大幅提升。

  价值重塑:治理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在康宁新居小区,新设的“邻里议事团”不仅是新的矛盾调解机制,更是公民精神的培育平台。通过“议事长”选拔、培训、实践的完整链条,普通居民可以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2024年,该小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大幅增长,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正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河姆渡镇引入润邻公益组织的实践,则展现了治理文化的开放性。通过“公益+自治”的融合,不仅破解了专业力量不足的困境,更培育出“助人自助”的社区精神。

  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余姚已在19个社区推广“居物业”一站式平台,累计解决民生问题400余件。这些数据背后,是传统县域向现代治理的华丽蜕变。记者 张晓曦

  宁波晚报 通讯员 孟银平 周敏洁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