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萨在公益大师课现场。记者 张培坚 摄
她是唯一一位包揽利兹、肖邦和范·克莱本世界三大钢琴比赛奖杯的钢琴家,是波兰政府颁发的“肖邦艺术护照”获得者,也是202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唯一华人评委。她的演奏被音乐界誉为“既能柔情似水,又能力拔山兮”。
3月28日晚,宁波外事学校小音乐厅内琴声流淌,中国钢琴家陈萨以一堂别开生面的公益大师课,为百余名学琴者与音乐爱好者带来艺术启迪。一个多小时的课堂时间,陈萨以细腻的指导与诗意的话语,带领学生与听众共同探寻音乐与心灵的共鸣。
活跃于舞台的她,曾经多次来宁波演出,对这座城市并不陌生。“宁波的音乐爱好者特别热情,有一大批的年轻人专注于古典音乐。”陈萨说。就如这次钢琴大师课上,3名登台演奏的学生平均年龄只有15岁,最小的小学六年级,最大的刚上高二。他们分别演奏了肖邦的《辉煌的变奏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贝多芬的《降E大调奏鸣曲》。
面对略显紧张的演奏者,陈萨并未急于纠正技巧,而是用温柔的语言引导他们“打开感官”:“试着想象米老鼠在琴键上跳舞。”“休止符不是真空,而是情感的蓄力池,想象这个声音没有消散,还在这个房间里。”“我们的肢体也要投入,仿佛跟着节奏跳起舞来。”她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音符,让音乐成为故事的载体。当学生再次演奏时,原本拘谨的旋律逐渐舒展,台下掌声也随之热烈。
“陈老师让我明白‘音乐是流动的哲学’。示范时,她指尖下的琴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强弱对比中藏着千言万语,触键的深浅和音色的明暗被精准掌控。我意识到技术不仅是‘弹对’,更是‘弹活’。”学生钟浩天在重奏《匈牙利狂想曲》后感慨。
“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技法传授,更不应只是现实中的未来出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持续感受音乐的美好,让音乐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与音乐同行。”陈萨在采访中坦言,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年轻一代在音乐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让艺术真正照进生活。
“我们期待通过大师课打破‘高墙’,让更多孩子感受顶尖艺术家的温度。”宁波外事学校副校长龙云表示,学校长期致力于推进美育普惠,此次非常有幸邀请到著名钢琴家陈萨,正是希望以“面对面”的互动激发学生艺术潜能。
夜幕渐深,琴声虽止,但关于音乐与成长的思考仍在延续。正如一位旁听家长所言:“这堂课不仅教孩子如何弹琴,更教会他们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
宁波晚报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桂盼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