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珠弄蝶,是本地一种只有在春天可见的蝴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两句很有名的诗,大家都是知道的。不过,我也曾留意观察过,却很少见到黄色蝴蝶(本地主要是宽边黄粉蝶之类)停留在油菜花上;相对比较多见的,倒是一些翅膀斑纹近似枯叶的蝴蝶,当它们停栖在山路上时,那真的是“无处寻”了。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宁波春天可见的“迷彩蝴蝶”。
前几天,我去海曙龙观乡的高山上拍野花。在山脊线的小路上走的时候,忽见一只小小的褐色蝴蝶飞了起来,转眼又落到了地面上,然后就像瞬间消失了一般,难觅踪影。幸好,我一直紧盯着它,从未转移过视线,因此在很短时间内便重新发现了它。

停在落叶上的深山珠弄蝶。

深山珠弄蝶
这是一只深山珠弄蝶,身体暗褐色,前翅上有灰白的波浪状斑纹,真的跟枯叶很相似;全身唯一的“亮点”,是后翅上的若干金色碎斑。深山珠弄蝶一年只发生(这里指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一代,只有在春天才能见到成虫。
跟深山珠弄蝶一样,布莱荫眼蝶出现得也很早,可以说是宁波的眼蝶中最早发生的种类,在3月即可见到。它的外观同样具有很好的“枯叶迷彩”效果。其翅膀为深褐色,具多种斑纹,与落叶、岩石的纹路相近,因此当它在早春的山区地面落叶中活动时,很难被发现。


布莱荫眼蝶。
黄荫眼蝶的习性跟布莱荫眼蝶很相似。有一年4月,我走在四明山中阴暗的山路上,多次见到一种较大型的黄褐色蝴蝶从路面上飞起来,迅速躲在山坡上的灌木丛里或地面上,常隐入落叶堆中。由于其翅膀的保护色极好,与环境融为一体,我费了很长时间才将其找到。


上面两图中,上图的黄荫眼蝶停在绿叶上,一眼可见;而下图中的那只,却难以被发现。
琉璃蛱蝶是宁波很常见的蝴蝶,其翅膀正面黑褐色,有一条贯穿前后翅的蓝色宽带,形成一个V形;翅膀反面斑纹杂乱,以黑褐色为主,很像一片树皮——这可能跟这种蝴蝶常停在树干上吸食渗出的树液有关,可起到伪装作用。

琉璃蛱蝶。
跟琉璃蛱蝶一样,朴喙蝶也能以成虫的形态越冬,故一年四季可见。其翅膀的正面底色为深褐色或黑色,有显著橙色条纹斑,还是挺显眼的;后翅外缘锯齿状,反面为深褐色,其纹路与形状很像枯叶。因此,当它落在地面的落叶堆里,竖起翅膀不动的时候,也是极难发现它的。

朴喙蝶。

上图中有一只朴喙蝶,你能快速找到吗?
以上这些蝴蝶,翅膀(至少是腹部这一面)是褐色型的,与地面颜色相近,自然具有较好的隐身效果。
而美丽的圆翅钩粉蝶的翅膀却相当鲜艳:其雌蝶的翅膀偏绿色,后翅上有一对明显的褐色圆斑,像是绿叶上的虫斑;而雄蝶的翅膀背面为明艳的黄色,后翅的斑点为橘红色。

圆翅钩粉蝶(雌)。
不久前,我到东钱湖附近的大嵩岭古道走走,遇见一只雌性的圆翅钩粉蝶。那天,它老是停在路面上,像是一枚绿叶掉落在很多枯叶旁。我经过时,根本没有发现它,直到它惊飞起来,才知道这枚“叶子”是只蝴蝶。

地面枯叶旁的那枚“绿叶”,是一只雌性圆翅钩粉蝶。
作者简介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已著有10本自然博物类图书,分别为《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勐海观鸟笔记》《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
相关新闻: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