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如何通过社区阅读推广 听听这些社区代表怎么说
2025-04-29 07:17:5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高桥社区每周固定开展沙画学习活动。

“今年3月,我们启动了‘翻书悦龄’社区阅读项目的2.0版本”“我们社区有位来自美国的奶奶,作为志愿者,她每周都会用英语陪伴孩子阅读”……4月27日下午,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宁波晚报社区联盟主办、海曙区高桥镇人民政府承办的“在基层,何以书香致远”阅读沙龙活动走进高桥社区,来自全市各个社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城市书房负责人以及阅读推广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实践经验、共谋社区阅读发展路径,为助力“书香宁波”建设注入新动能。

1

“翻书悦龄”,提升家庭亲子共读频率

今年4月是第六个“宁波读书月”,一个月来,全市上下陆续开展了上千场“我陪孩子读经典”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甬城书香氛围愈加浓郁。

作为此次沙龙活动举办地的高桥镇,已有两个村(社)入选“全国书香社区”榜单,社区阅读已成为高桥镇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活动现场,高桥镇高桥社区带来的“翻书悦龄”阅读项目分享,引发大家热议。

“高桥社区是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新流入居民占比超40%。”高桥社区代表王洁莹介绍,在此前走访调研中,他们发现新居民家庭普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父母忙于生计,亲子陪伴阅读缺失,孩子陷入“孤读”困境;二是青少年阅读主动性不足,文化融入存在鸿沟。为此,2024年,社区以“翻书悦龄”项目为切口,以书为媒,围绕传统文化、家风建设、红色文化三大主题,整合多元资源,打造“阅读+”生态,助力新居民家庭“文化扎根、情感生根”。

在高桥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以“书香”为纽带和抓手,链接社会资源,推动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青少年阅读。“今年我们的‘翻书悦龄’项目进行了2.0版本升级。”王洁莹介绍,该项目实施了一年多,取得的成效也很显著,“参与家庭亲子共读频率提升了70%,青少年日均阅读时长增加了40分钟,手机使用时间下降35%。此外,新老居民联合活动参与率达65%……”

2

“一日馆长”,激活社区文化自治基因

鄞州区首南街道雍城社区代表郑国画,在现场讲述了“‘一日馆长’激活文化自治基因——雍城社区打造书香治理新范式”的故事。

“我们社区于2018年成立,当时也面临着文化空间偏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郑国画说,为此,社区首先在辖区内寻找闲置空间,再通过图书流动、阅读主题活动等让空间焕新,并产生蝶变效应。

“一日馆长”项目,就是邀请社区居民走进社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三年多时间,大家持续接力,已经提供服务超过3000小时,培养了19位固定馆长、123位流动馆长和14位馆长PLUS。”郑国画介绍,该项目已覆盖居民近万人。其中馆长PLUS团队由外籍人士、高校老师、文化大咖等组成,他们开设的公益课,累计服务时长约530小时,让2400人次在阅读文化活动中受益。

“其中来自美国的Mary老师,每周三的英语课非常抢手,很受广大居民欢迎。”郑国画说,“一日馆长”项目正在赋能书香社区建设持续创新,实现了从“物理空间改造”到“文化生态营造”的跨越,为社区文化治理提供了“资源活化-居民赋能-价值共创”的实践范式。

3

建立“悦读圈”,一个书房辐射三个社区

一个书房如何辐射三个社区,让书香飘得更远的同时更具特色?在江北区庄桥街道,天沁、天润、天悦三个社区依托“沁润悦章”党建联建品牌,推动“玺悦”城市书房建设,抱团建立“悦读圈”,并与非遗融合发展。天悦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正介绍,“玺悦”城市书房特别引入江北区级非遗植物染传承人团队参与运营,让非遗为阅读添彩,为书房注入特色文化灵魂,深受附近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辖区高校资源丰富,该社区自成立以来便以“建设书香社区,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全力打造“书香学苑”品牌,2021年成为北仑区首个获得全国“书香社区”荣誉的社区。

沙龙上,学苑社区党委书记胡碧慧分享了该社区当下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活动。尤为亮眼的是,近年来,学苑社区通过成立强社公司和空间微营造,引进了12家专业机构作为“社区合伙人”。其中,“小树林书屋”以空间换服务的形式,每周两次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公益阅读,这一做法让现场嘉宾频频点头。

●专家点评

家庭、家门口的阅读推广,可在社区形成闭环

这场主题沙龙可谓干货满满。社区代表纷纷围绕书香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分享。分享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各自社区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方面的独特做法和宝贵经验。并通过此次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书香文化扎根基层的路径。

宁波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处室负责人听完分享,连连点赞。

“书香城市由书香乡镇和书香社区构成,正是基层社区持续不断地推进阅读推广活动,才让我们赢得了书香之城的美誉。”来自宁波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处的郭帅介绍,2024年,宁波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家庭为突破口,以一个孩子,撬动“最大公约数”,有效链接老师、作家等各行各业人群,通过创新探索家长陪读、老师引读、社会伴读、名人领读、远程共读等方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上万场。

“宁波正在通过系统化联动、数字化升级、国际化拓展、品牌化推广的方式,推进全民阅读……”郭帅表示,社区阅读工作是提升整体城市文化素养的起点,他为各个社区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点赞。

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处二级调研员孙志军表示,社区阅读活动,打通了家庭阅读、家门口阅读的重要闭环。

“各个社区以阵地、活动等为依托,让原本静止的文字‘活化’,让‘诗与远方’结合起来,孩子们在读书中爱上传统文化,也更富趣味。”孙志军表示,目前宁波许多社区把平时闲置的空间打造成居民引以为傲的文化阵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结合非遗等元素,让书本不只是放在书架上,而是有了更多内涵。他希望未来各大社区继续以书为媒,发挥阅读的力量,通过读书活动拉近居民间的距离,使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也是推进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记者手记

阅读在社区,共绘城乡阅读新图景

利用闲置空间建成24小时智慧书房、联动企业打造“图书漂流站”、居民年均借阅量突破1.2万册……通过这场沙龙交流活动不难看出,宁波很多社区正在以阅读为抓手,以社区图书馆、阅读驿站、“城市书房+”的模式,串联起各个文化微景观,形成“室内+室外”“中心+外围”的阅读阵地新集群。

阅读活动以往依靠推广,如今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阅读的发起人和引领者,这样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社区多年的坚持。氤氲的书香气息,已经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社区代表亮出的“社区书香成绩单”,不仅有自己社区创新举措、特色亮点,也为城乡阅读联动,提供了生动案例和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在不久的将来,除了实体书房、书店外,数字化正为基层、乡村阅读打开新窗口,而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将为书香宁波建设添薪续力,让阅读服务可持续发展。宁波晚报记者 施代伟 陶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如何通过社区阅读推广 听听这些社区代表怎么说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4-29 07:17:58

高桥社区每周固定开展沙画学习活动。

“今年3月,我们启动了‘翻书悦龄’社区阅读项目的2.0版本”“我们社区有位来自美国的奶奶,作为志愿者,她每周都会用英语陪伴孩子阅读”……4月27日下午,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宁波晚报社区联盟主办、海曙区高桥镇人民政府承办的“在基层,何以书香致远”阅读沙龙活动走进高桥社区,来自全市各个社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城市书房负责人以及阅读推广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实践经验、共谋社区阅读发展路径,为助力“书香宁波”建设注入新动能。

1

“翻书悦龄”,提升家庭亲子共读频率

今年4月是第六个“宁波读书月”,一个月来,全市上下陆续开展了上千场“我陪孩子读经典”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甬城书香氛围愈加浓郁。

作为此次沙龙活动举办地的高桥镇,已有两个村(社)入选“全国书香社区”榜单,社区阅读已成为高桥镇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活动现场,高桥镇高桥社区带来的“翻书悦龄”阅读项目分享,引发大家热议。

“高桥社区是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新流入居民占比超40%。”高桥社区代表王洁莹介绍,在此前走访调研中,他们发现新居民家庭普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父母忙于生计,亲子陪伴阅读缺失,孩子陷入“孤读”困境;二是青少年阅读主动性不足,文化融入存在鸿沟。为此,2024年,社区以“翻书悦龄”项目为切口,以书为媒,围绕传统文化、家风建设、红色文化三大主题,整合多元资源,打造“阅读+”生态,助力新居民家庭“文化扎根、情感生根”。

在高桥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以“书香”为纽带和抓手,链接社会资源,推动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青少年阅读。“今年我们的‘翻书悦龄’项目进行了2.0版本升级。”王洁莹介绍,该项目实施了一年多,取得的成效也很显著,“参与家庭亲子共读频率提升了70%,青少年日均阅读时长增加了40分钟,手机使用时间下降35%。此外,新老居民联合活动参与率达65%……”

2

“一日馆长”,激活社区文化自治基因

鄞州区首南街道雍城社区代表郑国画,在现场讲述了“‘一日馆长’激活文化自治基因——雍城社区打造书香治理新范式”的故事。

“我们社区于2018年成立,当时也面临着文化空间偏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郑国画说,为此,社区首先在辖区内寻找闲置空间,再通过图书流动、阅读主题活动等让空间焕新,并产生蝶变效应。

“一日馆长”项目,就是邀请社区居民走进社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三年多时间,大家持续接力,已经提供服务超过3000小时,培养了19位固定馆长、123位流动馆长和14位馆长PLUS。”郑国画介绍,该项目已覆盖居民近万人。其中馆长PLUS团队由外籍人士、高校老师、文化大咖等组成,他们开设的公益课,累计服务时长约530小时,让2400人次在阅读文化活动中受益。

“其中来自美国的Mary老师,每周三的英语课非常抢手,很受广大居民欢迎。”郑国画说,“一日馆长”项目正在赋能书香社区建设持续创新,实现了从“物理空间改造”到“文化生态营造”的跨越,为社区文化治理提供了“资源活化-居民赋能-价值共创”的实践范式。

3

建立“悦读圈”,一个书房辐射三个社区

一个书房如何辐射三个社区,让书香飘得更远的同时更具特色?在江北区庄桥街道,天沁、天润、天悦三个社区依托“沁润悦章”党建联建品牌,推动“玺悦”城市书房建设,抱团建立“悦读圈”,并与非遗融合发展。天悦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正介绍,“玺悦”城市书房特别引入江北区级非遗植物染传承人团队参与运营,让非遗为阅读添彩,为书房注入特色文化灵魂,深受附近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辖区高校资源丰富,该社区自成立以来便以“建设书香社区,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全力打造“书香学苑”品牌,2021年成为北仑区首个获得全国“书香社区”荣誉的社区。

沙龙上,学苑社区党委书记胡碧慧分享了该社区当下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活动。尤为亮眼的是,近年来,学苑社区通过成立强社公司和空间微营造,引进了12家专业机构作为“社区合伙人”。其中,“小树林书屋”以空间换服务的形式,每周两次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公益阅读,这一做法让现场嘉宾频频点头。

●专家点评

家庭、家门口的阅读推广,可在社区形成闭环

这场主题沙龙可谓干货满满。社区代表纷纷围绕书香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分享。分享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各自社区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方面的独特做法和宝贵经验。并通过此次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书香文化扎根基层的路径。

宁波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处室负责人听完分享,连连点赞。

“书香城市由书香乡镇和书香社区构成,正是基层社区持续不断地推进阅读推广活动,才让我们赢得了书香之城的美誉。”来自宁波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处的郭帅介绍,2024年,宁波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家庭为突破口,以一个孩子,撬动“最大公约数”,有效链接老师、作家等各行各业人群,通过创新探索家长陪读、老师引读、社会伴读、名人领读、远程共读等方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上万场。

“宁波正在通过系统化联动、数字化升级、国际化拓展、品牌化推广的方式,推进全民阅读……”郭帅表示,社区阅读工作是提升整体城市文化素养的起点,他为各个社区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点赞。

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处二级调研员孙志军表示,社区阅读活动,打通了家庭阅读、家门口阅读的重要闭环。

“各个社区以阵地、活动等为依托,让原本静止的文字‘活化’,让‘诗与远方’结合起来,孩子们在读书中爱上传统文化,也更富趣味。”孙志军表示,目前宁波许多社区把平时闲置的空间打造成居民引以为傲的文化阵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结合非遗等元素,让书本不只是放在书架上,而是有了更多内涵。他希望未来各大社区继续以书为媒,发挥阅读的力量,通过读书活动拉近居民间的距离,使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也是推进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记者手记

阅读在社区,共绘城乡阅读新图景

利用闲置空间建成24小时智慧书房、联动企业打造“图书漂流站”、居民年均借阅量突破1.2万册……通过这场沙龙交流活动不难看出,宁波很多社区正在以阅读为抓手,以社区图书馆、阅读驿站、“城市书房+”的模式,串联起各个文化微景观,形成“室内+室外”“中心+外围”的阅读阵地新集群。

阅读活动以往依靠推广,如今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阅读的发起人和引领者,这样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社区多年的坚持。氤氲的书香气息,已经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社区代表亮出的“社区书香成绩单”,不仅有自己社区创新举措、特色亮点,也为城乡阅读联动,提供了生动案例和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在不久的将来,除了实体书房、书店外,数字化正为基层、乡村阅读打开新窗口,而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将为书香宁波建设添薪续力,让阅读服务可持续发展。宁波晚报记者 施代伟 陶倪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