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追问一本书、一句话、一件事的“意思”时,文学总能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建构生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近日,在宁波图书馆福庆馆报告厅,一场名为“文学与意思”的讲座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聆听。主讲人文珍作为中国“80后”女作家,也是目前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分享了她对于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深刻见解,为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文珍出生于湖南,出版有小说集《找钥匙》《夜的女采摘员》《柒》《气味之城》,散文集《风日有清欢》《三四越界》,诗集《鲸鱼破冰》等,曾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十四届十月文学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
文珍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5年前她毅然转型成为专职作家。她认为,小说相较于诗歌、散文,更贴近生活,满足了人类对他人故事的好奇心,读者能在小说中看到他人,也能照见自己,体验一种危险与安全交织的独特感受。
谈及阅读与创作,文珍给了许多独到建议。她建议读者在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时,要阅读二三十页,以更多耐心、好奇心和感知力去体会。
对于小说创作,她强调这是一个艰苦打磨的过程,小说中的话语是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并非作者单方面赋予。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周晓思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